醴陵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50字?
一、醴陵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50字?
醴陵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东界江西省萍乡市,北连浏阳市,南接攸县,且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日照时数1588-1321小时,年降雨量1719-1423毫米,无霜期305-279天。 醴陵盛产陶瓷、鞭炮烟花,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称。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是全国重点粮食高产地区,长江流域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的县(市)。醴陵自然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57%,有树种39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水杉、银杏等13种,树种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1986年,油茶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非金属矿有瓷土、耐火土、煤炭、石灰石、萤石、粉石、石材等,金属矿有金、银、铅、锌、钨、锑、铀等。醴陵降水丰富,地表水充沛,境内地表径流年平16.3亿平方米;有渌水、昭陵河、涧江三个水系,大小河溪57条,总长914公里;大中小型水库169座,大小山塘2.6万口,发展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潜力。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抓好了27项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编制、实施;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星火计划”奖1项,申请专利33项,增长57%。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事业继续发展。 醴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甚多。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等老一辈革命家及程潜、陈明仁等爱国将领,著名生物学家汤飞凡和彭道儒等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知名人士都生长在醴陵这块热土上;农民瞿永寿被联合国授予“国际杰出稻农”称号。境内有风景名胜115处,其中,奇峰15处,洞穴22处,奇石30处,泉井48处。主要古建筑有贺家桥的云岩寺、市郊的清兴寺、东门上的文庙、城东的梯云阁、王坊乡的平山寺、西山的渌江书院和宋名臣寺、市郊马背岭的起元塔、姜湾对岸渌水河畔的财源塔和东堡乡的袁氏贞节牌坊。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发展醴陵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高邮的民风民俗作文?
高邮民间风俗质朴、淳厚。风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邮的经济习俗和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水乡色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旧时的人生仪礼有过于繁缛的倾向,今逐步简化。人们普遍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民间岁时节令有10余个,其中主要的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新兴节庆亦有10个。
响。
民国14年(1925年)以前,高邮知州(知县)每年都在立春时,在东门外举行隆重的开犁仪式,亲自为耕牛披红挂绿,并象征性地扶梨开耕,名为“迎芒神,劝春耕”
收割前,农民先祭拜土地,然后开镰,俗称“开刀门”。20世纪60年代以前,脱粒靠人工在竹床或石磙上掼打、打连枷、牛拖磙子,现在主要用脱粒机或拖拉机打场。场头工具主要有扬锨、摊扒、笤帚、笆斗、箩筐、划子等。
贮粮食一般用窝踅垒成粮囤子。农家在除夕时,都要在粮囤上贴上一个大“福”字,有的贴“万福康宁”。村民们还用装有石灰的竹篓在屋内和门前打上许多石灰印。有的还打成“丰收”等吉祥字样和图案,以象征农业丰收。此俗称“打稻囤子”,又叫“打元宝墩子”。如果次年年景不好,人们常说:“三十晚上打稻囤子——拣空子蹈。”
三、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
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四、河套的民风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巴彦淖尔,这里既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没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奇景,但这里有巍巍阴山、滔滔黄河、茫茫草原、猎猎大漠,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世界,这里是河套人的摇篮。
在巴彦淖尔临河区就有一座以河套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河套公园。河套公园位于临河西区,在西区的金川河上有一座玉带桥。翻过玉带桥就进入了河套公园,河套公园的地上除了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用上面刻着阴山岩画图案的石板铺成的大道,旁边都是碧绿的草坪,光着脚丫走在上面松松软软的,很舒服。小路旁边还有供人休息的椅子,公园里种了丁香、玫瑰、芍药、月季竺名贵花草,到了夏天,各种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花丛中蜻蜓和蝴蝶翩翩起舞。一阵风吹来,淡淡的花香,泌人心脾。公园里的其它建筑、灯具等都有着浓郁的河套文化特色。河套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丰湖,万丰湖东面有一个大凉亭,凉亭上坐满了乘凉的人们,在凉亭的旁边有一块巨石,小朋友有的在巨石上边照相,有的在巨石上玩。湖面泛着碧波,碧莹莹的湖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点点银光,一闪一闪,煞是好看。湖边总是人山人海,大人们坐在椅子上看报纸,孩子们在湖边的浅水里打水仗,溅起了一阵阵水花…… 我喜欢美丽的河套公园,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而且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弘扬了河套文化。我也更爱养育了我的家乡——巴彦淖尔。五、子长民风民俗的作文?
剪纸:群众称为窗花,本地区剪纸艺术十分盛行,而安塞、延川、子长尤为有名。春节,门窗上多贴窗花,窑顶、炕围、米面缸、箱柜上也贴,结婚时洞房上也贴,定亲喝酒时瓶上也贴,剪纸来自民间,用于民俗,至今不衰。
六、关于青海民风民俗作文?
美丽的青海是我可爱的家乡,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 从地图上看我的家乡青海是一只兔子的形状,而青海湖就是兔子那明亮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海湖就是青海与众不同的标志之一。 相传青海湖是王昭君嫁给匈奴时走到此地,按捺不住思乡的感情,大哭起来,流出的眼泪形成的。这就是青海湖的传说。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这里的年平均温度只有9.6度,而夏季的水温也只有16度。因为咸度太高,所以湖里寸草不生,只生存一种特殊的鱼类——湟鱼,这种鱼一年长一两,十年长一斤。因为长得慢,所以很少见。 青海湖是美丽的,也是神秘的,它有独特的风景。
青海湖集自然美,人文美,生态和谐美,博大精深的东方大美于一体。其独特而重要的生态地位表明青海湖不仅是青海人民的,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真不愧为“大美青海”。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许多迷人的风景:充满神话色彩的巍巍昆仑山、清澈甘甜古老的三江源、香气怡人的郁金香、片片翠绿的青稞粮、神圣庄严的塔尔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原始林海、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的油菜花等等,令人们向往不已。 我的家乡不仅有迷人的风景,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铁、镁、铜、钾肥、盐湖等。 无论我走到海角天涯,最爱青海我的家。勤劳善良纯朴的青海人,请你做客我的家。
七、赤峰民风民俗作文500?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八、黑河的民风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黑河,位于祖国版图的最北边,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
这里是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不同的季节招待远方的客人有着不同的语言。
夏季,虽没有南方的烈日,却有矿泉的甘甜、河水的清凉,新建成的卧牛湖水上乐园,招待四海宾朋。看,那朵朵浪花是欢快的音符,层层涟漪是幸福的畅想,条条跃动的小鱼是热情的流淌,细软的沙滩包容所有的疲惫和慵懒。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那真有一种天作被地当床的豪放。
冬季,皑皑的白雪化作最圣洁的请柬,让中外游客相约在这里——远东国际滑雪场。听,人声鼎沸,早已成了快乐的海洋。喜欢挑战自我的人,总是毫不畏惧 得从山坡疾驰而下,在白雪的映衬下,象流泻的音符,像滑动的乐章,组成了冬季最激昂的狂想。雪地摩托、雪地爬犁、雪地观光车;冰清玉洁的树挂、白雪爱抚的 山峰,漫天飞舞的雪花,让喜欢冬季的朋友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和童话般天堂。
黑河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瑷珲古城记载着这个城市荣辱兴衰。沙皇列强的足迹曾蹂躏过这片土地,顽强的人民用不屈的斗志和刚毅的肩 膀,让属于我们的土地不再受伤。爱辉历史陈列馆里的图片、实物、文献,都最真实的记载着沙皇侵华的罪证,向游人讲述着那段悲惨的历史,让后人永远铭记:落 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让崛起的民族给世界一个崭新的形象!
九、写武威民风民俗作文?
1、待人礼仪
武威人热情好客,彬彬有礼。路遇亲朋必点头问好,握手寒喧。亲友来访,必迎门相接。客人进屋,让客人坐在炕上,年长者让坐在炕正面上方,表示尊敬。炕 正中放一坑桌,客人围炕桌而从,先端馍倒茶招待。然后做饭招待,一般是炒菜干拌面或臊子面、汤面之类。茶饭之后,边饮酒边叙家常,武威人叫“喧遑”。客人 告别,主人送出大门嘱咐一路小心。
2、酒俗
武威酿酒的历史悠久,名扬中外。汉唐以来,有许多骚人墨客涉足凉州,写下了不少脍灸人口的诗篇,其中与酒有关的佳作不少,唐王翰《凉州词》云:“葡萄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怎么样,古来征战几人回?”清代著名学者,武威人张澍有《凉州葡萄酒》七绝四首。其一云:“凉州美酒说葡萄,过 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县斗印,聊拚一醉卧亭皋”。说明凉州酒的魅力无穷,有无酒不成俗之说。
武威,逢年过节,男婚女嫁,喜庆节日,洗尘钱别,乔迁祝寿,老人殡葬等,一概都离不开酒。武威人渴酒讲究说酒筵。“无酒不成宴,无好酒不是佳宴”。宴席始 终以酒为主。酒之优劣为评论宴席好坏的标准,也是衡量主人待客情意厚薄的尺度。武威人不空腹饮酒,必饱食后再饮酒。还有爱喝者,饭饱之后,约友数人,在约 定地址,相聚饮酒,猜拳行令,不吃菜,喝“干酒”,大多是一醉方休。故常有醉卧大街者,好事者作诗戏曰:“醉卧大街君莫笑,人生大醉有几回”。
3、留须
武威旧俗,男过45岁即可留“盖须”,也称“八字胡”。60岁始留全须(即盖须、子须、下须)。留须要择虎年或龙年,其须称“虎须”或“龙须”。留须要择吉日,并请至亲好友,备酒筵招待。
4、祝寿
祝寿一般多在50、60、70、80岁诞辰之日举庆寿之礼。是日全家团聚,子孙给“寿星”磕头拜寿。亲友馈送寿面、寿桃、寿糕等礼品,前来祝寿。家人备酒
十、潮汕的民风民俗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牛心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月饼主要有二种:一种拌猪油称作朥饼;一种拌花生油称作清油饼。朥饼以潮州市郊意溪镇烤制的为上乘。意溪镇又以“范合盛”号的朥饼为
最著名。范合盛号的绿豆沙,据说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馅。意溪朥饼皮薄而脆,馅滑腻清凉;包装也很有特色,用陶钵盛 装,上面用印有金字商号的大红纸封口,显得格外古朴,人人喜欢把意溪朥饼当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处摆摊设点卖朥饼,街上的行人,无论篮里盛的、袋里装的差不多都有朥饼。从前穷人省吃检用也要买上几块,实在买不起的会感到羞愧难当,拜月娘时泪流满面,再三请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必须供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劈柴、青金树叶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辟哩啪啦的响声,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象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饼、芋头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都是这里古老的传统活动。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朥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饼底下垫着一小块四四方方的白纸,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渍出来,其实上面写了个“杀”字,暗中传递消息,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结果—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农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只好以烧瓦塔、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
直到现在,人们在中秋节还耍拜朥饼、芋头;有些农村,各家各户也还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烟堆和烧瓦塔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