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客家的传统节日。

2023-01-07 14:39:12  来源:网络   热度: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故其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同,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节、社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有客家春节、客家年之称。客家山歌节、客家还花炮等都是客家节日活动。

客家民歌节是台湾竹东地区的客家民俗节日。 每年的第一个月20日举行。 在这一天,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人必须参加在新竹县东部举行的客家人民歌盛会。 在国外做生意的客家人也将参加数千英里的比赛。

在比赛歌曲会议上,有老民歌小组,长街小组,山歌小组,扁平队,男女小组和少年小组。 在歌曲的开头,舞台上的歌声越来越大,乌云也停了下来。 听众充满热情。 这首歌从早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 每年举行,风雨无辜。

农历新年从12月25日开始。 年假后,农民暂停了田间工作。 有了大锣鼓,他们就可以开始战斗。 每个村庄都能听到鼓声。 每个家庭开始准备筷子,食用油和农历新年食品,并采购猪肉,鸡肉,鸭肉,炸豆腐,蒸米糕,米糠等。

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男女老幼还要理发淋浴换上新的或清洁的衣裳,干干净净过新年。在此期间,左邻右舍之间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扩展资料:

客家民居分为客家民居,西客家民居,粤东客家民居和粤北客家民居。 客家房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竿”和云南的“一seal”被统称为中国五种最传统的农村民居建筑。 学术界被称为中国民用建筑的五个特征之一。

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香港、澳门、海南、浙江、台湾(台胞约500万)等省区的180多个县(市/区),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客家人约8000万人。其中国内5000万人,国外有3000万人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油炸(例如煎堆、油炸腐竹肉丸等),蒸年糕(例如板烤拷的年糕红糯米{ 客家话俗称红{籴等。

正月初一不能杀生,且要点灯,说吉利话,一般要回自家吃饭;初二方可开怀痛饮,也是春节时期回娘家的日子。春节的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清明节时,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再次大吃一顿。

“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

扩展资料:

客家的生活风俗:

广西的客家人在生活风俗上保持了勤俭节约、聚族而居的特点。来宾的客家人仍两稀一干,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主食大米饭、大米粥,由妇女在早上煮好,凉冷,放进橱柜,粥白天吃,饭晚上吃。饭是倒出米汤后干焖而成。

他们不喜欢吃烂饭,故用此法煮饭。吃粥时,喜欢熟盐拌粥。其副食是猪肉及各类蔬菜,不定时吃牛肉及其他肉类。一般猪肉是切片,水煮熟,炒干,放入佐料即成。蔬菜是用油炒热后,放入配料即盛入碗。

客家人的佐料不外乎姜、蒜、葱、酱、五香粉、味精。他们的传统名菜是扣肉、白斩鸡、醋排骨、醋大肠以及炒醋酱鸭。风味食品是冬米糖、酸刀豆、辣椒,晒到半干程度,放入酸坛,鲜黄即可打开食用。

客家人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一些地方性的神社祭会、农事会以及天穿节、立秋节等。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传承旧俗中,不断摒弃陋俗、承继良俗、增添新俗,使传统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展示出中华民族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转载申明:灵堂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