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路上的回忆散文
回到家乡的感觉格外亲近,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一切依旧。我喜欢家乡的静谧,喜欢家乡净蓝的天空,喜欢家乡的泥巴小道。
如今的家乡,虽然还是贫穷落后,但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大大的提高了。如今,别的不用说,村里通了电、喝上自来水和一条土公路。电通了,村民们致富的信息多了;公路通了,村里与外面的世界的距离近了,村民们结束了背脚生涯,高山的农产品值钱了。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渴望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在城里把美丽的心愿筑圆。当我走进城里以后,看着高楼大厦,心里充满无限欢乐,我以为自己一定可以把梦绽放,游荡了几年,梦还是没有实现,心也累了。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我不够优秀,而是追梦的人太多,竞争太大,现实就是不会因为你有梦而变得美好,变得伟大,它是在考验你适不适应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生存。所以在失望或孤单的日子里,我更怀念在家乡的日子,才懂得平静的生活是多么可贵。
此次回到家乡,我的内心很平静,走在泥巴小道上,闻着泥土的芬芳,一幕幕回忆从脑海里汹涌而至,我一下子回到以前在家里的日子。
村里有上百条泥巴路,其中有一条相对宽一点儿的泥巴路,从村里的东头,一直延伸到村里的`西头,全长八公里左右。步行要行走两个小时。我家住在村东头,村小学在村西头,大姑妈家也住在村西头,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在这条路上就留下过脚印。
这条路曲曲折折,从我家出发,经过四条沟、五座山,才能到学校,再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大姑妈家。大姑妈18岁从这条泥巴小路嫁到村庄西头,来来回回在这条路上走了40多年,这条路见证了她每次回娘家的幸福感和岁月感。今天,她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但她慈祥的笑容和浓浓的爱,还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父亲曾和我说过,他小时候,完全是大姑妈照顾他的。父亲出生于1958年,这年,正是国家闹饥荒的年代,父亲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严重的家庭负担已经让爷爷奶奶无暇顾及到还是婴儿的父亲。这时候,大姑妈已经将近10岁,已经很懂事的她,便走遍村里好过人家的门前,然后向他们讨米,熬成米粥,一口一口地喂父亲吃,父亲才健康地长大。父亲小的时候,特别调皮,但只要大姑妈一说话,父亲就会变得很乖顺。所以父亲孩童时代,大部分跟在大姑妈身边,姐弟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也许是小时候时听父亲念叨大姑妈的好,自小我就对她特别亲热、依赖,时常叫父母送我到她家去玩儿。父母一般在不忙的情况下,就会送我到她家。我很小,父母就背着我,遇到平路段的话,他们就会把我从背上放下来自己走。在平路上,虽然路窄,但是我自己能走。小时候,我也很淘气,对路边的花花草草特别感兴趣,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拔起两根嫩嫩的叶子问他们这是什么?父母告诉我:有的是前胡,可以治感冒;有的是白芨,可以凉血……渐斩地,在这条路上,我认识了一些中草药,为以后自学中医奠定了基础。在这条路上,我也摔倒过很多次,但父母见了都不会扶我起来,总是要我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大姑妈也是如此,她每次送我回家时,见我在平路上摔倒了,也是叫我自己爬起来。他们这样的举动真的让我很生气,有时我想,是不是因为我身体的残疾让他们讨厌我呢?后来,随着年龄越长越大,爷爷、外婆的相继离世,痛苦越来越有感觉,我仿佛明白了一些道理,父母和大姑妈并不是不爱我,他们在用行动让我变得坚强、独立起来,我不可能一辈子都依赖他们,有一天,他们不在我身边,我要有能力自己飞翔。
在大姑妈家玩时,她把我当自己亲孩子一样的疼,有什么事也都和我讲,她给我讲过她许许多多的感人经历,其中有个就是她出嫁那天的故事。
大姑妈18岁出嫁那天,是初春时节,虽然低山沿河一带的冰雪都融化了,但是村里的泥巴路上还结着冰。她虽然嫁得不太远,但是路不好走,还是赶早出发了。爷爷奶奶请了几个帮工把他们为大姑妈准备的两口椿木箱子、两口装粮食的柜子、四床新被子,一个衣柜九件嫁妆送到未来的大姑父家。由于她是小脚,走不快,遇到路段滑的地方,就更不敢迈开步子走了。路面窄又滑,队伍走得很慢,她很着急。在翻过两座山后,太阳出来了,冰雪开始融化了,林间的鸟儿开始唱歌了,大自然变得活跃起来,像是也在为她祝福。翻过第三座山后,就可以望见大姑父的家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姑父望见他们来了,就隔山唱起了山歌来了,让大姑妈觉得好浪漫、好幸福。
大姑妈每每想起结婚的那天情景,脸上就会流露出甜甜的笑容。
自从下学后,我就很少走过这条路,由于工作原因,去大姑妈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两年前,我听到她因病去逝的消息,我关了五天店子,坐车回我家后,和堂姐们一起去她家祭奠。大姑妈一生多苦多难,所以她去逝时,天一直下雨,去的路上,由于路滑,我摔了好几次跤。跪在她的灵牌前,想着她受的苦、受的累和对我的关爱,泪水哗哗地和屋外的雨下成一片。她安葬的头天晚上,先生读祭文时,长达半个时祭文,除了表哥表姐跪着听完(他们是大姑妈的亲生儿女),剩下就是我了。半个小时的祭文读完后,我双腿已经麻木失去了知觉,是旁边的两位大伯把我扶起来送到床上休息了一个小时才恢复。事后,很多人都说我傻,只要尽到心意就行了,何必太认真。我很严肃的告诉他们:大姑妈这一辈子最善良,她为每个亲朋好友都着想,如今,她离开了我们,先生把她生平的苦难都泣诉给我们听,我跪着听完,不是说我多么有孝心,而是听到她的苦难,我们作为她的亲人,对她的爱回馈的太少,应该感到惭愧、愧疚。
这条泥泞小路,充满着亲人们对我的百般呵护,还有每每让我忆起就热泪盈眶的老师和同学们。
从我6岁开始,除了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天天从这条羊肠小道上学去。一般去学校的路上,前面是马老师,中间的是我,身后紧跟着是弟弟。
马老师住在村东最远的一家,他每天上学时都会先路过我家,带着我们兄弟俩一起上学。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里发出,到我家时,正好我们吃过早饭,他和我的父母寒暄几句后,就带着我和弟弟向学校出发。走着走着,大多数的同学都走到了一路,但不管人数怎么增加,马老师总是走在最前面,我跟在他后面,弟弟紧跟着我,由于我的特殊,同学们一点意见也没有。遇到不好走的路段,他就拉着我的手走,遇到坡度很陡的路段,他就把手提包交给弟弟,背着我慢慢走。去学校的途中,有一个叫陡险弯的地方,路面上不是稀泥,就是石头,特别难走,一个大弯,几百米,他一直背着我向前走,那时我很胖,7岁时就60多斤了,我贴在他的背上,能清楚的听到他心跳加速的劳累声。我对他说:马老师,放我下来吧,我自己能走。他喘着气说:不行,这段路很陡,老师怕你摔倒了疼。他还对我说:刚子(我的乳名),农村的生活很苦很苦,你的身体吃不了这苦头,你要好好学习,利用知识走出村庄,走出大山,这样才会过上好日子。他的这一段话,我如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可是我天生愚钝,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到如今,仍没有一技之长在身。
马老师对我照顾有加,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关爱,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因为和他在一起,心里没有一点压力,大家都很轻松。每天去学校或放学后在路上,他总会给学生找快乐,教我们唱儿童和讲故事。现在,我还深深的记得,我们最喜欢唱《读书郎》和听《小白免和小灰免》的故事,特别是《读书郎》,我们上学时在路要唱一遍,下午放学时唱一遍:小呀嘛小儿郎M背着书包上学堂M不怕风雨晒M也不怕风雨狂M只怕先生怕我懒……早上唱,笑声吵醒了林中熟睡的鸟儿,它们也叽叽喳喳的和我们一起歌唱;放学后唱,西下夕阳显得更光辉,仿佛在为我们喝彩。他很受学生们的爱戴,在学校里,大家都叫他马老师,平时,大家都亲切的叫他马伯伯。
时光荏苒。如今,村里的小学早已撤离,马老师也退休了,曾经通往东西小泥巴路也去年被一条土公路代替了,这条泥巴小路少了足迹和欢笑,再美丽的山水,再无人欣赏它们的美了。
如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富裕,劳动越来越轻松。在一切都变得更美好时,让我看到很忧虑的幕幕,我沿着泥巴小路走了很长的时间,一路金色的太阳、蓝色的天空、苍翠的山林、绿色的田野、悦耳的鸟语和扑鼻的花香,如此美丽的风光,却只遇到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这宁静的气氛静的让我有害怕。想想以前在村庄也是相当热闹,过红白喜事,总是会人潮拥挤,现在,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大伯、大妈在家里,过个什么事,总要提前好几天做准备,不然就搞得不利索。而且,这种现象还在不断地加速加剧,真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