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诗词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诗词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谓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的鲁莽行动。其语源说法众多,现一一列举:
① 源于原始时期先民的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像孩子一样掰着手指头数数,一个人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两只手有十个手指。因此人们对“二”“五”“十”这三个数特别熟悉。口语中的“一五一十”,就是和以手计数有关系的。五减二得三,五加二得七。在人们印象中,三是少,七是多。数三只要一只手,数七需要两只手。三代表吉利,七象征凶险。因此,人们说“不管三七”,意思是“不管多少”“不管好歹”。后来,人们在这种说法后面加上了“三七”的乘积,“三七二十一”这句俗语就流传开了。
② 源于数字和文字的搭配。在古汉语里,“三”往往泛指多数、多次,如“三番五次”“举一反三”等。那么,“三”为什么偏要与“七”相配呢?因为“七”和“切”谐音。“切”和“一”相配,成“一切”,表示概括全部,没有例外。用表示多数、多次的“三”和“切(七)”相配,则成了“三切(七)”,当然比“一切(七)”表示的语气、情感程度更强烈了。“三切”演变成“三七”,按乘法口诀自然是“二十一”了。
③ 源于历史故事。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强盛起来。为联合抗秦,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苏秦到齐国去游说。他对齐国国君说,齐国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兵精粮足,可与秦抗争。他举齐国都城临淄为例说,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人家,每户至少有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如要征兵,光临淄就可得兵二十一万。苏秦的计算脱离了实际,因不可能每户都有三个男子,即使有,也不可能三个都能从军打仗。再说把男子都征去打仗,无男壮劳力生产,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后人便把“不管三七二十一”当成不顾一切,不问是非缘由和后果的同义语了。
④ 源于不祥之数。三七相乘的积为不祥之数,最早可能是谶纬家、阴阳家的用语,尔后经过长期演变,才成为今天“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样的口语。如: 《汉书・路温舒传》记载,路温舒跟他祖父学习历数天文的时候,他祖父就说过汉朝的“厄运”在“三七之间”。后来,张晏说这是指的“三七二百一十岁”,意思是说从汉初到汉哀帝、平帝要衰落了。其实,其间并不到210年。三国时代的陈琳作《神女赋》又有“汉三七之建安,荆野蠢而作仇”的.话,意思是说,东汉建立210年,到建安时期要遭厄运了。虽然实际上这段时间不足200年,凑不成“三七”之数,但由此可以确知,那时人们已认为“三七”之积是不祥的数字。太平天国起义发布《奉天讨胡檄》,也有“三七之妖运告终”的话。这一看法经过长期演变,人们逐渐总结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口头语。
⑤ 源于传说。从前,有一家叫李元的大户,雇了一个长工给他家干活。长工初到时,李元对老婆说:“你每天管他三顿干饭吧!免得他借机偷懒。”他老婆照办了。那长工每顿三碗干饭,干起活来一个顶两个用。隔了半月,李元又对老婆说:“这个长工干活虽卖力气,但他饭量太大,从今天起,你一天管他三顿稀饭吧!”他老婆又照办了。那长工每顿虽吃七碗稀饭,但干起活来有气无力,李元十分恼火:“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饭,为啥干活不像男子汉?”那长工用筷子敲着碗唱道:“干干干,一天吃九碗,周身汗毛都有劲,打个喷嚏响过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屙下竹竿雨,脚酥手软如烂泥。”李元听后,想了半天回过神来,又对老婆说:“从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他老婆又照办了。那长工干活又一人顶两人用了。这件事逐渐传开。开始,人们把改变错误的主张称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后来则演化为形容不顾一切,什么都不考虑。
拓展:
【舌卷齐城】
《汉书・郦食其传》:“(刘邦)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颜师古注:“冯读曰凭。凭,据也。轼,车前横板隆起者也。云凭轼者,言但安坐乘车而游说,不用兵众。”◆喻儒士游说、建立功业。宋苏轼《次韵答刘泾》:“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另参见地理部・城建“下齐七十城”。人体部・头面“掉舌”。武备部・其他“下齐功”。器用部・车船“凭轼”。
【许氏评】
《后汉书・许劭传》:“初,(许)邵与靖(许邵之从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另参见人物部・圣贤“月旦诸子”。
【呵天问】
参见人事部・情感“呵壁问天”。清丘逢甲《三叠醇字韵赠实甫》:“龙蛇走壁呵天问,珠玉挥毫对佛陈。”
【谈天】
参见天文部・天体“邹生谈”。唐罗隐《酬黄从事怀旧见寄》:“长绳系日虽难绊,辩口谈天不易穷。”
【苏门啸】
参见人事部・狂放“孙登长啸”。宋陆游《野炊》:“酒空人散寂无声,为君试作苏门啸。”
【越客吟】
参见人事部・情感“庄舄思归”。唐郑谷《通川客舍》:“渐解巴儿语,谁怜越客吟。”
【倚楹啸歌】
参见人事部・情感“忧葵”。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高山水深深。”
【青盼】
参见人体部・头面“青眼”。唐韩愈《崔十六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觌青盼?”
【窥一斑】
参见动物部・走兽“管中窥豹”。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窥宋】
参见人事部・情感“三年送目”。唐罗隐《粉》:“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察眉】
参见人事部・行止“察眉”。明王世贞《送李员外实夫》:“有疏堪流涕,无人可察眉。”《列子・说符》:“晋国苦盗。有邵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指察看人的面容便知实情。唐杜甫《爱府书怀四十韵》:“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另参见人体部・头面“察眉”。
【壁上观】
《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指坐观成败不插手。明杨蕴辉《甲申仲秋感事》:“何曾姓字敌心寒,坐拥都城壁上观。”
【手空挥】
参见文明部・礼乐“无弦琴”。唐司空图《歌者十二首》之六:“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项庄奋剑】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宴刘邦于鸿门。“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指言行表面上一套,其实另有所图。晋傅玄《惟汉行》:“项庄奋剑起,白刃何翩翩。”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剑舞鸿门”。
【闻鸡起舞】
《晋阳秋》:“(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指少年立志。清蒲松龄《夜坐悲歌》:“半夜闻鸡欲起舞,把酒问天天不语。”另参见动物部・飞禽“夜半闻鸡”。人事部・志趣“闻鸡兴”。
【危坐管宁榻】
参见器用部・日用“管宁床”。清谭嗣同《夜成》:“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独坐】
参见人物部・官吏“三独”。唐吉中孚《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
【下床卧】
参见人事部・秉性“豪气元龙”。伦类部・宾主“卧下床”。宋黄庭坚《见子瞻灿字韵诗次韵三首》之三:“下床引许卧,卜床自咏叹。”
【公干卧】
参见人物部・圣贤“刘桢”。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人惭公干卧,频送子牟还。”
【北窗高卧】
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宋朱熹《四时读书乐》:“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茂陵卧】
参见人物部・人杰“茂陵书生”。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卧薪尝胆】
参见人物部・帝王“勾践”。宋刘克庄《春夜温故六言诗》之十七:“图霸卧薪尝胆,为农拾穗行歌。”
【袁安卧】
参见人事部・贫贱“袁安困雪”。宋曾巩《雪亳州》:“枚叟招何晚,袁安卧正坚。”
【罴卧】
参见人事部・秉性“老罴当道”。宋陆游《晓出至湖桑埭》:“老气犹能作罴卧,壮怀谁复记鸿轩?”
【乞火】
参见人事部・行止“乞火”。唐杜牧《寄崔钧》:“自惭扫门士,谁为乞火人?”《韩诗外传》卷七:“里妇与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站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慢慢地)行。今令始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另,《汉书・蒯通传》亦载此事,“蕴”作“组”。◆指为人排解纠纷。唐杜牧《酬张枯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另参见器用部・日用“乞火”。器用部・其他“束组”。
【广武登临】
参见人事部・志趣“广武叹”。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之四:“广武登临狂阮籍,承明寂寞老扬雄。”
【子夏索居】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指寂寥独居。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另参见人事部・志趣“子夏儒”。
【王粲登楼】
《文选・王粲(登楼赋)》唐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唐刘良注:“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指咏叹流落他乡而怀念故土,或指登楼。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另参见器用部・宫室“王粲楼”。人事部・情感“王粲望”。
【击玉壶】
参见器用部・器皿“缺唾壶”。唐李白《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出手推敲】
参见文明部・诗词“推敲”。宋陈师道《骑驴》之二:“出手推敲宁避尹,题门吟咏不逢人。”
【过庭闻礼】
参见器用部・宫室“鲤庭”。唐薛奇童《和李起居秋夜之作》:“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
【伯鸾舂】
参见人事部・贫贱“鸿舂”。宋陆游《穷居》:“清宵叔夜煅,平旦伯鸾舂。”
【邯郸步】
《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指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未学到新技能,反而失去了原有技能。宋欧阳修《镇阳读书》:“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另参见人事部・谬误“失本步”。
【怀肉】
参见伦类部・亲眷“细君”。宋陆游《村饮》:“丛祠怀肉有归遗,官道横眠多醉人。”
【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独孤)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人城,其帽徽侧。洁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喻行止潇洒。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另参见人事部・行止“侧帽”。参见器用部・衣冠“侧帽”。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虱空扪】
参见人事部・雅逸“扪虱”。清查慎行《发贵阳留别大中丞杨公三首》之三:“明镜何私颜欲换,清谈无用虱空扪。”
【举案】
参见人物部・妇女“齐眉”。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传衣念褴缕,举案笑糯糠。”
【染指】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人,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指占有不应得的利益。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另参见人体部・肢体“食指”。动物部・鳞介“尝鼋”。
【舐痔】
参见人事部・病死“秦痔”。宋唐庚《张求》:“士节久调丧,舐痔甜不求。”
【探赤丸】
参见人事部・其他“探丸借客”。清宋琬《行路难》诗之一:“昼探赤丸乘白马,杜陵韦曲公然居。”
【焚券】
参见政事部・议政“市义”。宋苏拭《和穆父新凉》:“受知如负债,粗报乃焚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