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人死后有哪些礼节?

2023-03-07 06:06: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人死后有哪些礼节?

简单讲,人死后要做七。

现在知道这种习俗或者完全按古制来操作的少了,好像也没有必要,不过学习、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亦称“斋七”、“烧七”、“做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逝世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做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此个风俗,在汉代尚无记载,应该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开始流行,一直流传到今天,佛教《瑜珈论》说:人死后,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习俗。

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比较受重视的是五七与尽七。

人逝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现在,做七一般不搞道场、法事之类的,但一些特殊的风俗与讲究还是保留了下来,譬如设灵座、解怨结、布施等。另外,除了在家祭奠,很多人为了更好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逐渐选择到亲人的安息之地,开展做七的仪式,做近距离祭祀与交流。

1、设灵座

头七要设灵座,供遗像。正午前布置好遗像,遗像前摆上一香炉、两烛台。

2、摆三方

正午前准备齐所有物品,先上供果,摆三方(正方、左方、右方)。

3、点立烛

正午前由幺儿(不分男女)点烛。若无子女的,最小的侄子(女)可代替;若无侄子(女),亲缘关系近,与子女平辈者最小者点烛。

4、写酒

由老大倒第一杯酒,隔一分钟老二倒第二杯酒,若有老三,再隔一分钟老三将酒杯倒满;隔三分钟,酒席下,上方给老人那一杯倒入墓碑四周,献给逝者,左右两杯一杯酹天,一杯酹地。若无子女的,侄子(女)可代替;若无侄子(女),亲缘关系近,与子女平辈者按大小倒酒。

5、添饭(供糕)

缘自原礼仪中的“供羹饭”。从设灵座开始,一日三餐,供奉亡者,一般为素菜,直至七七结束。如果是在墓前举行,则当场供奉一餐。变更供奉糕点,与单纯供奉水果区别开来,不能上豆花(民间称,做七上豆花兄弟姐妹不和),总共上三碗。

6、烧锡箔元宝

用纸糊几个大信封一样的包袱,内装锡箔元宝,包袱中间写上逝者姓名,上款写逝者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殁于某年某月某日,下款写烧包袱者的地址、姓名,供奉时焚烧。

7、宣祭文

个性化祭文(这个可以没有,祭文也可以请人代写)

8、亲人祭拜

长子(不分男女)点烛;次子(不分男女)点香(拿香时,左手向外,右手向内,香比头部略高,以示尊敬;点时要平,意为烧平安香;插香时,一般以双手插之,以示尊敬),向逝者一鞠躬;一开始点烛点香,若无子女的,侄子(女)可代替;若无侄子(女),亲缘关系近,与子女平辈者按大小点烛点香,其他亲朋好友依次点香,向逝者一鞠躬;所有亲人站成横排,向逝者三鞠躬(晚辈行跪拜礼);祭拜完后,水果给小孩吃,添福添寿。

1、二七至七七,相对于头七,少了设灵座的环节。

2、三七在供饭后增添了“接亡灵”与“放焰口(布施)”的内容:接亡灵时,孝子(女)擎香火哭喊亡人称谓。现代礼仪中,由家属分别喊出逝者的称呼,并说出一句缅怀的心里话。焰口为梵语译音,也称“面然”,是对饿鬼王的称呼。俗说,为了避免逝者投身为饿鬼,应对鬼神进行布施。现简化为,亲属在墓周围放上几盘糕点,作为布施,祈祷逝者平安。

3、五七与头七比,则多了“解怨结”内容。即解铜钱串,铜钱串上打了若干结,按亲疏辈分依次解结。解开后,亲属每人分发一个。天圆地方,世代昌盛。

4、四七、六七,由女儿、女婿操办,逝者家儿子(或侄子)不出面做这个礼仪。点烛由外嫁姑娘点,写酒则有女婿倒酒。其它内容与二七相同。

二、写祭文怎么写格式?

第一列 

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

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 

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

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

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

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

 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 

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

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三、散文(1)祭母文

维公元2020年3月26日,岁在庚子,农历三月初三,不孝男修乔,修建,修利兄弟三人,虔备清酒时馐,祭奠于尹母曾老孺人之灵位神像前而泣曰:

呜呼吾母,弃尘而去;

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吾母遐龄,八十有五;

别离红尘,不再受苦。

勤劳一生,从此作古;

悲从中来,岂不痛呼?

出身贫寒,幼时清苦;

姊妹三人,食难果腹。

外祖家教,宽严有度;

恪守妇节,循规韬距。

颖而好学,夜读烈女;

耳濡目染,深受教育。

十六嫁父,生儿育女;

相夫教子,照顾体恤。

一女三子,含辛茹苦;

谆谆教诲,和风细雨。

爱子情深,殷殷吐哺;

兄弟归心,情同手足。

操持家务,井然有序;

出工生产,劳累过度。

吾母为人,通达贤淑;

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以德报恩,言语和煦;

以心待人,良言金玉。

对待儿媳,如同己出;

彼此关爱,言无粗俗。

儿等成人,愧有忽疏;

经济有限,让母受苦。

儿等不孝,少有照顾;

偶而回家,关心不足。

儿等不顺,言有逆忤;

望母原谅,宽宏大度。

儿等后悔,多有辜负;

今无再报,唯有祝福。

哀哀吾母,去无片语;

追忆慈母,泪流汩汩。

吾母一生,已成定局;

历尽坎坷,有目共睹。

六十年代,饥丧四祖;

擦干眼泪,掩埋尸骨。

三个叔叔,六神无主;

晚叔五岁,孤苦待哺。

衣不蔽体,饥肠辘辘;

苦难日子,何以立足?

俗语常言,长嫂为母;

起早贪黑,纺纱织布。

吾母命苦,命运扭曲;

中年丧女,苍天无珠。

说起我姐,声音梗阻;

想起外孙,失声痛哭。

父亲病笃,吾母辛苦;

守在床前,含泪无语。

吾父常病,行动束缚;

出门劳作,带父随步。

一十七载,爱护照顾;

相依为命,同甘共苦。

父亲病故,吾母孤苦;

形单影只,谁与共处?

夜盼天明,星星不语;

夜梦父亲,流涕痛哭。

吾母劳苦,八十种土;

玉米黄花,数不胜数。

玉米已熟,牵肠挂肚;

儿接电话,感动欲哭。

扪心自问,儿感愧疚;

我吃鱼肉,哪想父母。

吾母痛苦,苍天无助;

挖药割蒿,双手中毒。

手脚摔断,锥心钻骨;

长夜难眠,痛彻六腑。

母有三子,本应享福;

儿尽孝心,轮流照顾。

有病就医,衣食略足;

倒茶喂饭,朝夕相处。

两个外孙,念外祖母;

常来看望,送钱送物。

孙儿孙女,深爱祖母;

重病床前,彻夜守护。

可母病苦,老来欠福;

痴呆四载,寡言少语。

走失街头,夜不知处;

四处寻觅,好人相助。

吾母凄苦,不知寒暑;

多灾多难,何其凄楚!

哀哀吾母,内寝病故;

喊娘不应,能不悲苦?

父已早去,娘今归途;

今生今世,再无父母。

哀哀吾母,前世受苦;

莫恋红尘,天堂有路。

路虽遥远,腾云驾雾;

蓬莱仙岛,与父相聚。

呜呼,伏惟尚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