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失去狗狗心里难受,闭上眼全是它,我要怎样度过?

2023-02-27 06:22:4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失去狗狗心里难受,闭上眼全是它,我要怎样度过?

前天晚上亲眼目睹我的小布丁被车撞死了,每天以泪洗面,已经习惯了每天有她的日子,不停的想她,眼泪止不住的流,她真的很乖巧懂事,我身边很多原本不喜欢狗狗的人都很喜欢她,我老公也哭了,我朋友劝我,可能是老天爷看她乖巧可爱让她早点投胎做人去了吧,有的人说狗狗出事是替人挡灾,我情愿自己受那些灾难都不想我的小布丁离开,家里到处是她的影子,我真的好想你,我的小布丁,心里充满了自责,多希望时间能倒流,回到那天晚上,我一定不会让你离开我[流泪][流泪][流泪]

时间长了就好了,我也有过类似经历,我把狗狗寄养在乡下亲戚家,结果去看它时,亲戚说它昨天出去玩,之后就没回来,以前它总是自己回来的,我当时急死了,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找到,后来都急哭了.我家的狗一向和我最好,一下子丢了,真是受了好大打击,过了好久我才渐渐缓过来。你也想开点吧,你的花花虽然去了,但你和你的家人都曾好好爱护过它,它也享福过,在天上一定会感谢你的,好好照顾小狗狗吧,只有这样,花花才会开心,再说,要是它知道你因为它的死而这么伤心的话,一定在天上也不能安心的。打起精神来吧,好好照顾小狗狗,别让悲剧重演就是了。

二、写祭文怎么写格式?

第一列 

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

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 

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

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

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

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

 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 

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

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三、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应该做些什么?

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旧时,死者入敛以后,每隔七天进行一次祭奠,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俗称“做七七”。一七;亦称“头七”,丧家设灵座,供木主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亲友除送挽联、挽幛、花圈以及钱币外,均到灵前上香叩拜,并劝慰丧纸扎等活动。二七、四七、六七、一般活动从简,由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请道士诵经等。三七、五七、七七、仪式较繁,除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包,请道士诵经拜忏,亲友均来吊唁。

大敛以后,要在中堂正中,搭个高台,台上一椅一桌,叫做“灵桌”、“灵位”。桌上一个香炉,一对蜡烛台,一盏菜油灯,并站着一对小型的纸扎的仙童玉女,摆在桌上。桌下一张踏脚凳,凳上一双死者生前穿过而质地还好的鞋子,桌前挂起的白桌帏。还有帛幡上写着死者的生、卒年月日,叫做“魂帛”,挂在灵位前。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认为死者魂魄坐在灵位上,因此桌上的灯要昼夜长明,叫做“灵前灯”,每日三餐茶、饭、面汤等供养,都如生人一般,俗叫“供饭”,也叫“礼鬼”。七七供满,正个灵堂便撤掉。这形式在温州叫“设灵帏”或“设孝帏”。

人死了还这么麻烦, 有空去坟上请他喝酒就行了。

要小心,回魂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