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哪个季节的日子最短

2023-02-09 08:25:19  来源:网络   热度:

哪个季节的日子最短

东至解释: 冬至是节气,冬至又是节日。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被列为节日的只有两个,另一个是清明。由此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作为节气,冬至是按天体运行规律划分的,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作为节日,冬至节由来已久。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就近似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秦汉时期,冬至这天是不理政事的,刘向所著《五经通义》载:冬至这天,“君不听政事,曰冬至阳气萌,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续汉书》记载:冬至日,“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旧五代史》(晋书)中说,后晋少帝石重贵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十二月下诏书曰:“诸道州府,每遇大祭祀、冬至、寒食、立春、立夏、雨雪未晴,不得行极刑。如有已断下文案,可取次日及雨雪定后施行。”冬至这天是不能行极刑的,即使是“已断下文案”,也要过了冬至,次日施行,也就是不能在冬至这天杀人,过节的日子不宜见血光。到了唐代,冬至节和正元、寒食列为全年的三大节日,冬至前后各放假三天,再加上冬至这一天,共放假七天,整个儿一个“黄金周”。冬至当天,百官要向皇帝朝贺,而皇帝这天要祭天地。

至于民间,冬至的节庆气氛更浓,冬至日不但要祭祀祖宗神灵,还要摆家宴,全家老小相聚一堂,家宴上子孙要向尊长敬酒,妇女要给舅姑献新做的鞋袜。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在“冬至”日还要到郊外祭天。今年冬至这天,西安就有人在钟楼和小雁塔穿着汉服举行祭天仪式,并宣读祭文:“冬至之日,长安儿女汉服盛典,隆重祭祀悠悠之昊天……。祈国家昌盛,万民安康,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望我华夏数千载之人文荣光,扬于万邦。”

每年都是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91.3125天,没有哪个季节有长短。只有哪个季节难受、难熬,就显得哪个季节太长,哪个季节舒服就显得日子过得太快,自然就显得短了。

历史上都有哪几位皇帝去过泰山祭天

封禅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山(今泰安市区南20公里处)。

颛顼时期(约前23世纪)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山(今新泰市楼德镇南)。

帝喾时期(约前22世纪)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山。

帝尧时期(约前22世纪)尧封泰山,禅云云山。

帝舜时期(约前21世纪)舜封泰山,禅云云山。朝见东方诸侯。

商汤时期(约前16世纪)汤封泰山,禅云云山(今新泰市楼德镇南)。

周成王时(前1042~1021年)成王姬诵封泰山,禅社首山(今泰安城蒿里山东侧)。并于泰山建明堂(今泰山区大津口附近之周明堂),为天子巡狩封禅时朝会诸候之所。

秦始皇封禅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东方,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汉武帝封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之后,东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禅礼仪:至梁父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山下东方建封坛,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书;行封祀礼之后,武帝独与侍中奉车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在今莱芜市寨里镇王许村)。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贺,并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县奉祀泰山,名奉高县。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冬,武帝南巡。次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春月还至泰山,四月封禅。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正月,武帝东巡海上。四月还至泰山,举行第三次封禅。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四次封禅。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三月,武帝至泰山,举行第五次封禅。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武帝由钜定还至泰山,举行第六次封禅。

汉光武帝封禅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二十五日禅梁父山,改年号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禅麟德二年(665年)十月,高宗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后率内外命妇,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十二月云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状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社首山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高宗行初献礼毕,武后升坛亚献。封禅结束后在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下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称封祀坛为“舞鹤台”、登封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改元乾封,改奉高县为乾封县。

唐玄宗封禅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封禅礼沿袭乾封四制。封禅后,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玄宗亲自撰书《纪泰山铭》,勒于岱顶大观峰,并令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F撰《朝觐坛颂》,均勒石纪德。

宋真宗封禅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于岱庙院内。

祭祀

秦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皇帝东巡碣石,经过泰山时举行祭祀之礼,并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辞。

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三月,光武帝东巡,经过泰山,祭泰山及梁父山。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并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东汉延光三年(124年)二月丙子,安帝东巡至泰山,举行柴祭。魏魏黄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文帝祭泰山。北魏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太武帝率军南下伐宋,经泰山,行祭。隋唐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正月,文帝东巡,祀泰山。

北宋北宋建隆年间(960~963年),太祖祭泰山。明清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成祖东巡,驻东平,望祭泰山。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世宗为求子东巡,祭泰山。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圣祖南巡。十月至泰山。徒步登山顶,题“普照乾坤”、“云峰”诸字,宿岱顶。翌日,登日观峰看日出,下山后祭泰山神于岱庙。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圣祖南巡,经岱麓。令地方官员每岁量给香税,整修泰山祠庙。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圣祖南巡,至泰安州登泰山,遣官致祭泰山神。

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二月,高宗东巡至岱祀岱庙。

乾隆十六年(1751年)夏四月,高宗南巡回京都,经岱谒岱庙。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夏四月,高宗至泰安,谒岱庙,登岱顶祀碧霞元君。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高宗至岱谒岱庙,登岱顶祀碧霞元君。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二月,高宗东巡,至岱谒岱庙,登岱顶祀碧霞元君。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高宗东巡,至岱谒岱庙,登岱顶祀碧霞元君。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南巡,经泰安谒岱庙。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顶祀碧霞元君。临行,复谒岱庙。遣使告祭历代帝王有大典礼、大政务,或征伐、祈雨、祈雪、祈年,或新君继位,或巡守经过等,均遣官告祭泰山。据史书记载,自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派特使因“制五岳礼”而告祭泰山,到清末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派特使“礼岳”,先后120余次遣官告祭泰山

秦 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 登封泰山

西汉 武帝刘彻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泰山、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东汉 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公元124 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为坛设祭泰山

唐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玄宗李隆基 开 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清 圣祖玄烨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祭祀泰山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祭祀泰山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先后10次祭祀泰山

其实溥仪做皇帝的时候也来过。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隋唐宋明清,也算有始有终,走完了整个帝王世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