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习俗?
一、贵州的习俗?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所以各地各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贵州世居民族有18个,我自己作为汉族,只知道布依族每年的6月6像我们汉族人过年,非常的热闹。
还有一个当地苗族文化的一个节日4月8, 是苗族苗乡流行的一种习俗,
二、贵州习俗?
1、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2、龙舟节
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3、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三、贵州过年的习俗?
过年前家里面所有的都要打扫干净
过年必吃🐟,年年有余
过年必吃鸡爪又称抓钱爪
过年不能骂人,吼人,寓意不吉利
过年当天晚上要熬夜首田坎,多吃瓜子花生叫曲
初一必吃汤圆,团团圆圆
初一不能往外丢东西扫东西出去,寓意丢钱
初一出门可以捡点柴回家,寓意进财
有的地方从初一到14每天要去去世的亲人坟前上灯
过年后出门看日历挑最好的一天出门,
结婚第二年女子夫妻要回娘家过年.。
四、贵州的春节习俗?
贵州过年特色风俗有:客家年、跳花节、打侗年、侗戏等。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
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五、贵州的习俗寓意?
贵州择偶风俗。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
六、贵州毕节习俗?
1.毕节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
2.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依族的六月六节”等。
3.民族戏曲乐器,以彝族的“摄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芦笙、三眼箫、四眼箫,布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独特的彝族迎亲亲人,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特,多个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古剧《撮泰吉》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彝族舞蹈《铃铛舞》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苗族舞蹈《滚山珠》荣获多项世界级民族民间舞蹈奖项。
七、贵州遵义习俗?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以雷山郎德寨为代表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八、贵州春节习俗?
贵州春节的习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清扫房屋:在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家庭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将房间打扫干净,意味着新年新气象,旧岁借将。
2. 贴年画、春联:在年夜饭前,家庭要贴上红色的年画和春联,这些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3. 吃年夜饭:除夕晚上,家庭一般会进行团圆的年夜饭,享用美食,祈求新年的安康和幸福。
4. 放烟花爆竹:新年倒数时,人们放烟花爆竹,以驱走邪气、祛除厄运,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5.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亲朋好友家中拜年,祝福新年快乐和平安,也是一种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方式。
6. 压岁钱:长辈会给年幼的晚辈发压岁钱,寓意着祝福晚辈成长顺利、家庭幸福。
7. 跳神舞: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春节期间有跳神舞、庆贺丰收的习俗,是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总之,贵州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新年祥和、美好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九、贵州回门习俗?
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在我们家乡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新郎新娘回门时,男方的父母不能参加女方家的回门宴。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新郎新娘结婚的第二天回娘家,俗称“请三天"(实际是两天,可能夜里算一天)。
过去,除新郎新娘两人外,再找两个男性,必须是和新郎同辈的,比如哥哥、战友、同学、同事等。现在也有找4~6个男性的,陪伴新郎新娘去女方家,并带上礼品。过去陪伴去的人叫拉车的或背篮子的。
十、贵州伴娘习俗?
1. 撑红伞、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娘。
2. 传袋,是以“传袋”谐音之“传代”,一是讨“传宗接代”的口彩,二是突出“新妇到门,弗令履地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较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3. 提亲。说到贵州结婚风俗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提亲,新郎家要请一个媒人来到新娘家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