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赵氏族谱-序家谱

2023-01-26 00:20:49  来源:网络   热度:

赵氏族谱-序家谱

赵姓家谱介绍

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赵姓规定每30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赵姓家谱多是清代和民国初年纂修的。

赵姓族谱的基本格式

赵姓族谱虽有以上种种类型,但从其发展历史来看,这些类型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简易家谱,到族谱、支谱、房谱,再到宗谱、统谱等联宗合纂的演进过程。同样,族谱的修撰格式也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就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的赵姓族谱而言,其格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谱序。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人写序通常是当朝、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是谱例,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同治年间所修的《天水堂赵氏合修族谱》凡例共有20则。《山阴华舍赵氏宗谱》除录旧谱凡例外,还新增凡例若干条。

三是先世考与遗像赞。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这方面,民国年间所修的《东莱赵氏家乘》最具典型。不仅考述文字简明清晰,祖像的绘制也十分精美。在说明本脉出于蜀汉顺平侯赵云,世居成都府红花市之后,用四言联句表达家族的迁徙、兴盛情况,颇有特色:“聿维我谱,俱详历履,原籍西川,始白天水。明初迁莱,郡城安宅,嘉靖开科,隆万任职。伯镇封疆,仲总六卿,武勋相业,朝廷所荣。愿绍前烈,德言与切,绵长先泽,睦族敦宗。”另外,赵宋皇室后裔的族谱大多载录《太祖遗训》一文。

四是恩荣录。主要刊载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员对家族或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和匾额。山阴华舍谱中有御印、御押,东莱赵氏有“诰命”、“封赠”、“荫袭”、“旌表”四项。

五是家法族规。清末民初所修的赵姓族谱中,一般都是旧规、新规分列,内容庞杂,财产婚姻、祖业管理、家族往来,举凡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且各个家族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但都不离敬宗收族这一核心内容。

六是祠堂坟墓。赵姓对祠堂、祖坟的修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都有详尽记载,有些谱中配有简单的绘图。其中大量内容是有关宗祠的管理规章,如山阴华舍赵氏谱中有“宗祠条规”、“陵祭条款”、“宗祠禁约”、“宗祠祭典”、“宗祠仪注”、“六陵仪注”、“宗祠仪注”、“六陵祭文”、“宗祠祭文”、“宗祠祭句”、“六陵联额”,另外还有历代相关的碑文、记颂等。

七是世系。这是赵姓族谱中的主要内容,占有2/3的篇幅。世系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世系传录,即从一世祖开始到修谱日期止,家族成员的姓氏名号、生卒年月、简要阅历、妻室子女以及葬地封赠等情况;另一种是世系表或世系图,即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该家族的血缘传承情况。在笔者所见的赵姓族谱中,后一种形式要多一些。

八是传记,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年谱等多种形式。传记又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篇目,与地方志的体例大体一致。

九是仕宦录,或称科第录,登载赵姓族内历代科第人仕者的名单,并简要记载他们的业绩及著述。

十是族产,包括祀田、祖山、义庄、庙产、房屋等。赵姓族谱对这一点相当重视,族田、祖山都写明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同时《还记载族产的数量、买卖情况、管理细则、收支账目以及经营租佃。

十一是艺文或名迹录。收录赵姓族人或与家族相关的各种著述诗文。名迹录则是记载与赵姓家族相关的名胜古迹、山水桥梁、庵寺书院和亭台堂舍等。

十二是字辈谱与领谱字号。

附录:光绪年间所修《暨阳章卿赵氏宗谱》谱目

卷一:总谱,包括江阴赵氏发源图、江阴赵氏世子总图、章卿赵氏四大支十一分支世系总图、发源谱、十六世总谱。卷二至卷十五,支谱。卷十六至十八,分支谱。卷十九,家范录,包括祖训、家法、祭法等。卷二十,义田录,包括义庄、义庄条规、义田细则。卷二十一,世济录,含科举、世荫、胄子等。卷二十二,先茔录。卷二十三,先茔图。卷二十四,墓志行状。卷二十五,丝纶录,包括制、敕书等。卷二十六至二十九,文乘录,录家族艺文。卷三十,节录,内含历修谱序、后序、跋等。

赵氏孤儿原文

赵氏孤儿 史记 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k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k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k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你还可以到我百度空间看译文的。

赵氏孤儿生事揭秘

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而后边的故事,分为了两个版本,《左传》版和《史记》版。

先来看看《左传》上的记载。

公元前587年,赵朔也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前边说过的赵姬的儿子)勾搭上了。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

但是赵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赵婴齐的两个亲兄弟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认为赵婴齐丢了赵氏家族的脸。便把他放逐到了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然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再说,人各有能,有不能,我就是有点好色,你们忍一下又如何呢?”

赵同、赵括忍不了,好色也不能把侄子媳妇弄来搞吧?可是这事气坏了一个人,那就是赵庄姬,失去情人的赵庄姬一直恼怒赵同、赵括将赵婴齐放逐,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可是她没想到自己咋说也是赵家的媳妇。赵庄姬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S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晋国的公卿大夫们因为赵盾的专权多对赵家不满,所以大多保持中立。

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S氏力量壮大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一顿忙乎给别人做了嫁衣吗?明白过来就好,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S氏的杀害。

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以上为《左传》中的记述。

而《史记》中的记述,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后世各种戏剧承袭了几千年,《薛家将》、《杨家将》、《岳飞传》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没有跑出《史记》这个故事所设定的圈子,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赵氏孤儿》。

《史记》中的故事是这样的,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而此时赵朔并没有死。问题就出在了前文那个暴君晋灵公身上,有句俗话叫“有向灯的就有向火的”,再坏的人也有两三个知心的朋友。而暴君晋灵公的朋友就是司寇屠岸贾,屠岸贾身受晋灵公宠爱,在晋国当上了大司寇,在晋灵公死后,屠岸贾一直想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晋灵公报仇,但是在赵盾活着的时候,他不敢,因为赵盾是个非常强势的角色,而且非常受百姓爱戴。

当赵朔袭了爵位后,屠岸贾终于发动了对赵氏的攻击,他首先鼓动武将们说:“赵盾犯有弑君大罪,如今他的子孙还是朝中重臣,这怎能允许?就应该灭了赵氏啊!”在晋国本来各大家族的利益就错综复杂,一听屠岸贾的建议,代表着不同家族背景的诸位将军马上就群情激奋,要诛杀赵氏。

大将韩厥说道:“灵公被杀,赵盾在外,君王都认为赵盾是无罪的。而今天你们要妄杀无罪之人,这就是叛乱啊。你们要杀国家的忠臣却不告知国君,是目无君上啊!”屠岸贾哪里听得进去,执意要诛灭赵氏。韩厥只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朔,让他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承诺绝不参与此事,便称病不出。

赵朔和他的父亲赵盾比多少有点不识时务。赵盾可以不惜背负骂名,出走逃亡,咋说也是保住命更重要,而赵朔和父亲的价值观显然不一样,和自己的命比起来,他更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他决定做一个坚守的君子。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后果有多严重。

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并且尽灭其族。

而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一个是赵朔的夫人,因为她的身份是晋成公的亲姐姐。而这场劫难过后,她躲进了晋景公的宫中。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赵朔的门客叫公孙杵臼,另一个是赵朔的好朋友程婴。

两个人见面后,公孙杵臼问程婴:“你为什么没死?”

程婴把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公孙杵臼:“赵朔的老婆怀孕了,如果能生下来个男孩,我当奉养他,如果是个女孩,我再死不迟。”

而赵朔妻在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终于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婴。

显然此时,晋宫中并不是晋景公的领地了,这里的风吹草动都能传到外边,更别提是个孩子的出生了,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

很显然,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可言,不经过他将军们都可以杀掉一个重臣的全家,不通过他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晋宫索要一条人命。

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毫无办法,只好行了一步险棋,她把男婴夹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

一顿彻底的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虽然他敢背着晋景公杀掉赵氏,却绝不敢对晋王室无礼。况且谁会想到孩子在那个地方呢?

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便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

程婴得知此事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这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躲下去显然不是办法。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 (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说完公孙杵臼就把计策告诉了程婴。程婴一阵感动,但是也没有时间哭泣,当务之急是要假戏真唱。

二人首先找了一个婴儿,然后到宫中去,向赵朔妻索要了赵氏孤儿的衣服,然后穿在了那个婴儿身上。等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程婴穷啊,哪养的得起赵氏这个孤儿啊。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叛乱的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没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

这出双簧演到这个程度怕是没人会相信此中有诈了,而公孙杵臼最后的那次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可是那些将军们没有给公孙杵臼留下这个希望,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

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然后就和前面那个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厥聊天,俩人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到了赵氏的身上,二人回忆了赵氏家族对于晋国的种种好处,从叔带归晋,到赵衰随文公出游,再到赵盾辅国。说着说着,晋景公不无哀伤地问道:“赵氏还有后人吗?”因为韩厥是赵朔信得过的朋友,而且在最危险的时刻也给赵朔报过信,所以赵朔妻非常信得过这个朋友,便把赵武没死的事情告诉了韩厥。

而当晋景公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韩厥知道恢复赵氏地位的时候到了,他把一切实情和盘托出,都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知道后,便与韩厥谋立赵孤儿,但问题是,晋景公不主事啊!当年杀赵氏,他就一句话都没说,现在要立赵氏谈何容易啊。可是韩厥此时坚定地站在了晋景公的后面,没关系,有我呢。

当年参加杀赵氏的诸位将军得知晋景公病了,都来问安,可是刚到宫中,就被韩厥的人拿下,晋景公此时站了出来,威胁这些将领,并把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

这些将军一阵惊愕,原来赵氏孤儿没死。诸将没有办法,一来性命攸关,不接受这个现实,估计韩厥现在就能拧断他们的脖子,二来杀了赵氏帮了屠岸贾对自己毫无好处,说白了他们就是被人家使了的枪。诸将马上反口,说道:“当年的下宫屠杀,我们假借君命,都是屠岸贾使的坏,今天君王说要复立赵氏,那当然唯君命是从!”

而此时程婴、赵武出现在诸将面前,程婴当众宣布这就是赵氏的后代赵武,赵武立即成为这些将军的领袖。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不知道他有没有孩子跑出来?事后,赵武依旧被封在了他家族原来的封地上。

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司马迁是公平的,他没有说赵武在为谁祭祀,我想公孙杵臼、韩厥、程婴都在其列,而他的母亲,如果已经先亡,也应该在其列。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让赵氏家族得以延续,缺了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

我知道,《左传》的版本要比《史记》版本更加可信一些。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史记》版本的故事,不是因为它的戏剧性,而是因为它诠释了一个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品德,那就是承诺。

很多人为它信守了一生一世,还有很多人拿它当放屁一样。有的人忘了入党时的承诺,有的人忘了当医生时的承诺,还有的人忘了当教师时的承诺。这个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信守着自己的承诺(包括屠岸贾),赵朔的妻子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也兑现了自己对丈夫的承诺。女人的承诺也是价值千金的。

《史记・赵世家》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 程婴

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干嘛还要原文,去小宁电影网可以看到电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