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侄稿全文?
一、致侄稿全文?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二、颜真卿的《祭侄稿》好在哪?
有这样一幅作品,它全文共268字,涂去了34字,横涂纵抹,重叠潦草,可以说是满篇狼藉。就是这样一幅潦草的作品,却成了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行书”。
这幅潦草的名作是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这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的祭文,背后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颜氏一门满忠烈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镇守常山郡,颜真卿镇守平原郡。颜季明多次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为父亲和唐叔传递消息。后来,常山郡失守,颜杲卿被残忍地施以剐(guǎ)刑,颜季明也在洛阳被斩首。两年以后,颜季明的大哥才找到颜季明的头颅,把他带到了颜真卿面前。
颜季明是颜氏家族的青年才俊,寄托着族人的希望,没想到年纪轻轻却身首异处。颜真卿接过盛着侄儿首级的木匣,不觉泪如泉涌。挥笔起草了《祭侄稿》。
颜真卿
笔墨浸哀思
仅在保卫常山的战争中,颜氏一族就有三十余人壮烈殉国。时隔两年,接过亲人的残骸,往日酸楚又一股脑涌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父陷子死,卵覆巢倾”的惨状、叛军残害忠良的残酷……颜真卿越想越痛心疾首,一时间不能自已。他写此篇文稿时,完全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书法的一切技巧已全部忘掉,墨点就像从心底流出的泪滴,飞舞的线条就是内心悲怆的浩叹。作书时,作者的注意力完全聚集在祭文该如何表达,涂涂改改在所难免。如果你有在情绪激动时进行书写的体验,一定能理解笔端飞扬是情难自已的表现。
这篇文稿一共有二十三行,前十二行相对比较平稳,越往后写,字越飘逸。因为前十二行是自述官职,讲颜季明的出身,介绍时代背景,尚未触及伤心事。
《祭侄稿》前十二行
再往下六行,讲了颜季明父子的功绩与牺牲。亲人惨死的切肤之痛和对叛军的切齿之恨郁于胸间,悲愤达到了高潮,所以这中间字距疏离,线条飞舞,多有涂改。
《祭侄稿》中间六行
最后几行,讲寻得颜季明尸骸时仅剩首级,沉痛之情达到顶点,字迹也如狂草般难以辨识。
《祭侄稿》后五行
颜真卿书写《祭侄稿》的状态正是书法家们所追求的“无意于书”“心手两忘”。这种状态下写就的佳作是极为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天才的自由挥洒相结合的产物,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
三、《祭侄稿》的字写的差吗?
好久没回答书法类的问题了,内天看回复有人说要提醒我一下我是个书法答主,直接给我看笑了,于是准备回答一个。
以下是正文: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最高成就的两座高峰,在这个问题里,题主关心的是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实际上这和乐迷们经常提的诸如“许嵩和华晨宇到底谁牛逼”,“周杰伦是不是能排进华语乐坛历史前五”是一样的,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我回答所有价值判断问题的核心思路并非去分出个高下,而是着重去分析作品中,我们应该着眼于作品中的什么价值。
一:文本价值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讲的都不是小情怀,而是大情感。相比而言,《兰亭序》所关注的情感更大,也更强烈。如果你仔细读过《兰亭序》,你就会知道《兰亭序》讲的情感,是人一生的短暂与无奈。题主所言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并非重点,重点在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序》所谈的东西,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看我们每个人的自身命运,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宇宙观和生死观,这是一个永恒的,迄今为止都与我们离不开关系的问题。《兰亭序》的伟大不仅仅在它的书法方面,也在于他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又比如历代画家多作类似于文征明《兰亭修禊图》这样的作品。
关于《兰亭序》,我特别喜欢的是祝勇的散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里面的描述。
王羲之死了,但他的字还活着,层层推动,像一只船桨,让其后的中国艺术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又似一朵浪花,最终奔涌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那场短暂的酒醉,成就了一纸长达千年、淋漓酣畅的奇迹。《兰亭序》不是一幅静态的作品、一件旧时代的遗物,而是一幅动态的作品,世世代代的艺术家都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印迹。如果说时间是流水,那么这一连串的《兰亭》就像曲水流觞,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端起这只杯盏,用古老的韵脚抒情。而那新的抒情者,不过是又一个王羲之而已。死去的王羲之,就这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象——有无数个王羲之坐在流杯亭里,王羲之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都是王羲之。酒杯也从一个王羲之的手中,辗转到另一个王羲之的手中。上一个王羲之把酒杯递给了下一个王羲之,也把毛笔,传递给下一个王羲之。这不是醉话,也不是幻觉,既然《兰亭序》可以被复制,王羲之为何不能被复制?王羲之身后那些接踵而来的临摹者,难道不是死而复生的王羲之?大大小小的王羲之、长相不同的王羲之、来路各异的王羲之,就这样在时间深处济济一堂,摩肩接踵。很多年后,我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迎风坐在那里,一扭身,就看见了王羲之,他笑着,把一支笔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用这支笔写成的。
从事实上看,中国书法作品中,能够成为文化符号的作品,只有《兰亭序》一个。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所表达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也是类似的感情。
《祭侄文稿》则表达的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情。我们在《祭侄文稿》里面所看到的最感人的地方,是里面的涂改。
事实上,从文本上看,祭侄文稿并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能够被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所以说,我们不谈书法,只谈文章本身。《祭侄文稿》虽然情绪激烈,但是其文章格调,还是差兰亭序很多个档次。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在悲伤之时急就出来的祭文。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精彩的祭文,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的“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其中,“天之涯,地之角”直接被李叔同用在了《送别》里,成为了中国人谈论离别的符号性语言。
二:书法价值
其实《兰亭序》与《祭侄文稿》在我看来,最难分伯仲的,就是他们的书法价值,因为从文本的角度来看,分出个高下实在太容易了。
作为行书作品,《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在我看来,最出色的是其书写节奏。节奏和文本推进的契合,是其他行书作品很难匹敌的。当然,我认为鲜于枢能把《寒食诗帖》排到第三,大概也是因为其内部蕴含着非常难以被超越的节奏感。
关于节奏,在这个答案里做出了一些解释。举例用的是《祭侄文稿》。
音乐与书法有何相通之处?我们回头再说《兰亭序》。从书写的面貌看《兰亭序》,延续了王羲之书写清秀潇洒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在书写《兰亭序》时的节奏变化。
右边是《兰亭序》的开头,这一段在记叙兰亭雅集的基本状况时,王羲之的书写接近于楷书,是相对速度很慢的书写,直到他开始写当天的状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及在这么好的天儿下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感叹时,写得十分的放松。我们甚至可以从书写中感受到“放浪形骸之外”那几个字,王羲之的那种肯定与舒畅。
最左边的图,是《兰亭序》的尾部。猛地一看,可能和中间差不多。但是和右边的“永和九年”比起来,明显看得出来王羲之的速度快了很多。如果你临摹过《兰亭序》你自然也知道,《兰亭序》难写的部分其实是后半部分。《兰亭序》虽然带有着一定的悲剧色彩,但其整体还是透露着潇洒与自如的。
相比《兰亭序》而言,《祭侄文稿》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特别激烈的情绪。支撑这种情绪的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上留下的每一笔。经常有人问我,《祭侄文稿》怎么样,是不是哪里写的不好。我一般都会回答:《祭侄文稿》的伟大之处,在于祭侄文稿没有败笔。他用所有的线条,控制的也好,失控的也罢,给我们还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巨大悲痛情绪。
2018年,东京展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时候, @相墉 曾经分析过祭侄文稿里面的技法。他举了颜真卿签名的“真卿”二字。
在整个祭侄文稿里,颜真卿的签名部分,应该是其最理性的部分。因为大概可能写过很多遍了。我们可以看看,真字每一个横的转折位置,以及两个字的连带,疏密,就能看出来颜真卿有着非常高的书法审美。
但是说回《祭侄文稿》的书法价值。当我们谈及颜真卿的行书的时候,究竟其价值到底是什么。你若觉得《祭侄文稿》写的差,那《争座位帖》,就写得好么?
所以,这里还必须再次强调一下,我们为什么说颜真卿的行书非常重要。在这个答案里,我很详细的说明了这件事,我就不再这里赘述了。
如何看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书法国宝颜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赴日本展览一事?我不承认《祭侄稿》字写的差,因为我们看一个书法作品的字是不是写的差,要看他用书写表达出了他想表达的,超越文本之外的东西。从这一点看,《祭侄稿》成功极了。如果你不认同我的看法,一个一个字的去揪《祭侄文稿》的毛病,那我只能说,你离理解书法,还有相当的距离。行书,不是连笔的楷书,也不应该是一个字一个字揪着看的。
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书写是依托于文本的。当你去判定《祭侄文稿》是第二,是因为字写的不好的时候,想没想过,对于古人而言,他们评价一个书法作品的时候,是否也和你一样。不看内容,只看字?虽然我在这里去评价鲜于枢的情感,是我的臆断。但是仍然很难相信,鲜于枢在读《兰亭序》的时候,会觉得《兰亭序》的情绪不浓烈。鲜于枢一生没有经历过戎马,他的遭遇更像苏轼一般。所以在他的内心中,颜真卿的悲壮只是他的想象,他在经历的,是《兰亭序》里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出的宿命,与《寒食帖》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无奈。
最后我想说,题主的最大问题是,你是以什么样的角度在看书法。你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到底学习的是什么?
我认为,学习的是每一个书家的长处。
颜真卿具有王羲之没有的长处。并且他在突破王羲之一脉的行书桎梏上,为后来的清代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所以我们说颜真卿重要,是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存在。不是阿谀奉承,是有根据的。
希望各位学书法,别把自己学窄了。
四、校运会加油稿图片?
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就像花儿准备了春、秋、冬,就是为了红透整个盛夏。就像雪花经历了春、夏、秋就是为了洁白整个严冬。蹲下,昂首,出发……轻轻的一抬脚,便牵动了全场的目光潇洒的迫挥挥手,便满足了那一份无言的等待。迎着朝阳,你们踏歌而去,背着希望,我们等待你们的归来,期待着你们加油,努力在这场校运会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图片怎么抠出线稿?
1、 打开PS,导入自己想要提取线稿的图片。
2、 按住ctrl+shift+u组合键去色。
3、按住ctrl+j复制图层,然后按住ctrl+i进行反相。
4、图层混合模式选择线性减淡(添加),然后选择滤镜-其他-最小值,最小值设置为1,点击确定。
1、 按Ctrl+shift+alt+e组合键盖印图层,然后ctrl+a全选该图层,ctrl+c复制图层,然后再点击工具栏左下方的快速蒙版页面图标,ctrl+v粘贴刚刚复制的图层,再次点击工具栏左下方的快速蒙版页面图标。
6、按住Shift+ctrl+i组合键进行反向,再按住Ctrl+J复制复制出来,如果觉得不明显可以添加一个白底或者是其他颜色的底色,或者按住Ctrl+J多操作几遍效果就出来了
六、ps图片转换线稿?
将PS图片转换为线稿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图片转换器
1.打开Photoshop软件
2.打开需要转换的图片
3.在文件菜单中选择“保存为”,在保存格式中选择“BMP图像”,保存。
4.打开图片转换器软件,将保存好的BMP文件导入到软件中。
5.在软件设置中选择“线图”模式,确定设置修改。
6.点击“转换”按钮即可。
方法二:使用插件
1.打开Photoshop软件
2.打开需要转换的图片
3.在菜单中选择“窗口”,打开“扩展”,然后选择“故障”,选择“Sketch Master”。
4.通过“Sketch Master”中的菜单,选择分类器和线稿字体系列。你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风格。
5.在“Sketch Master”中,选择线稿效果并应用它。重新调整灰度级别和锐度,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6.完成后,保存线稿文件。
总之,实现PS图片转换为线稿有多种方法,你可以通过第三方插件或者图片转换器进行操作。对于复杂的图像,使用插件效果更佳。无论哪种方法,你都需要对效果进行调整才能得到最终满意的结果。
七、怎么把图片做成线稿?
将图片做成线稿可以使用数种不同的方法。
首先,您可以使用Photoshop或其他网上提供的软件将图片转为灰度模式,并将图片的对比度调整至最高,然后使用画笔工具将边缘的细节勾笔出来。
您也可以使用插件,如InkScape进行转换。
另外,您还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后进行处理,将图片转变为黑白,然后使用专门的软件将色彩过度平滑,使图片更加鲜明明确。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最终的目标都是将图片转换为线条,带有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八、衣服图片怎么变成线稿?
1. 打开衣服图片,复制一份图层。
2. 在复制的图层上,使用图像调整工具将图片转换为黑白图像。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Shift+U或者在菜单栏中选择“图像”->“调整”->“去色”。
3. 在黑白图像的图层上,使用图像调整工具将图片转换为高对比度图像。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Shift+Alt+L或者在菜单栏中选择“图像”->“调整”->“自动色调”。
4. 在黑白高对比度图像的图层上,使用滤镜工具中的“找边缘”滤镜(Filter -> Stylize -> Find Edges)。
5. 调整线稿的粗细和颜色。可以使用图层样式中的描边效果(Stroke)来调整线稿的粗细和颜色。
6. 最后,将线稿图层与原始图片图层合并,保存成新的文件即可。
九、PS如何把图片变线稿?
1、首先用软件打开你需要加工的图片,拖动图层至创建新图层图标。
2、依次点击图像—>调整—>去色。
3、参照1步骤,将新生成的图层拖至创建新图层图标。
4、依次点击图像—>调整—>反相。
5、点击正常下拉按钮,选择颜色减淡。
6、依次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7、在弹出的高斯模糊框中,输入或拖动合适的参数,然后点击确定。
8、最后,一张线稿图就提取好了
十、电子稿封面图片怎么填?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寸照片就简单咯 1.在菜单栏中设置: 宽2.4CM 高3.4CM 分辨率为300 2.使用工具箱中的裁切工具对照片进行裁切 3.完后点击菜单栏“文件”——“新建”——宽度12.7cm——高度8.8cm——分辨率120像素、厘米(因为是电子版照片所以分辨率不能太高 )——背景点击白色即可 4.开始对1寸照片进行排版 具体如下 : 使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把1寸照片移动到步骤3中的新建图层中——先按住键盘中的alt键在点击鼠标对照片进行复制——如此反复知道照片为四张为止 最后 点击菜单栏中的图层——合并可见图层 保存下就完成咯 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