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祖宗的语句?
一、祭拜祖宗的语句?
看到这个提问不免让人沉痛,我岳母年前十一月不幸去世,按照当地习俗,身为女婿的我必须写篇祭文公示(后附祭文全文)。
祭文,从商周时期至今,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形式和文体也几经演变,由四言逐渐发展到五言、七言,文体也由诗词、文言文发展到现在的白话文、甚至散文等。
文体形式不断演变也带来祭文行文格式随之变化,尤其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不具备相关文化底蕴,对祭文中最基本的关于时间、辈分称谓等都不了解,更别提严格的行文格式了。但,这并不妨碍您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和悲痛,用我们熟悉的现代白话文、散文一样可以撰写祭文。
祭文的本质是表达对先祖亲人的怀念和悲痛心情,其关键重点是要体现祭文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对逝者生平的追溯和其一生的总结,其次是祭文时间、以及与祭者的血亲关系。
对生平的追述和总结本身就是对先祖亲人的一种怀念和尊重,也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逝者的生平和为人,达到追思和铭记的目的。
您若对传统祭文中关于显考、岳妣、孺人……这类儒雅的传统称谓不甚了解(网络很容易查询到),能准确做到更好,并不刻意强求。但——忌讳找人代笔!祭文的文体、格式毕竟只是种形式需要,根本的重点是要自己的感情真挚,客观、忠实的追述和评价逝者,这才是祭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最后,附上本人当时对岳母的祭文原文。
《沉痛悼念岳母祭文》
呜呼!
南山乌雨锁重峦,沙河含悲水含殇。
山花不语风呜咽,楼台静默鸟不前。
千寻万寻寻不见,千哭万哭哭不还。
苦命娘亲天不眷,空留亲人望眼穿。
弹指光阴似如箭,转眼已是半旬间。
黄泉无路重会面,血泪空染红杜鹃。
跪灵欲诉肠先断,话在咽喉口难言。
母在西天来降鉴,今宵一诀别梦寒。
六十八年一瞬转,尤记当年母乳甜。
跨鹤慢赴瑶池宴,生平历历浮心间。
初冬廿八母寿诞,天生性情古贤媛。
弟兄姊妹各对半,姊妹四人行排三。
自幼便知任劳怨,照顾上下凭弱肩。
十六走脚三百盐,每斤仅得八角钱。
夜抱爱女纺棉线,昼挣工分汗珠串。
膝下儿女哭连天,侄辈儿女抱乳前。
一家事务内外兼,忙了农活又三餐。
不晓诗书人情谙,忠孝节良记得全。
生平不道人长短,腹内宽容撑得船。
有话宁在心中烂,一生隐忍不言穿。
好施好舍好方便,慈悲菩萨下尘凡。
几句好言心便软,替人垂泪代人怜。
生性克勤又克俭,德善贤惠四字全。
哺育操劳恩比天,怎奈上天病魔缠。
世间不公亿千万,何忍独让慈母摊?
噩耗来前未谋面,怎不叫人终生憾?
终南低呜云崖断,女儿哭晕灵堂前!
冰屋冷灶霜瓦寒,可怜老父影只单。
从此少人问寒暖,凭地撒手撤人寰?
松柏浸雪泪涟涟,抢地无门枉吁天!
恨!恨!恨!
阴阳两隔难相见,哭断天涯也枉然
悲!悲!悲!
夜来幽梦湿衣衫,孤灯挑尽未成眠
痛!痛!痛!
上天尤怜雨打檐,年年岁岁盼娘还
盼!盼!盼!
须弥山上长生殿,来世再续母女缘!
愚婿xxx撰文并书
农历戊戌年十月十日
二、我的奶奶过世了,我想写些古体的简短悼文给她,谁能帮我写个格式或者范本呢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常用词:
勤劳一生 一别千古 教子有方 壮志常存 重如泰山 功业长存
音容宛在 功高德重 松柏长青 福寿全归 千古流芳 毕生忠厚
风起云飞室内犹传诫予语
月明星黯堂前无复弄孙声
奉杖几何时方期爱日长绵歌笑欢颜承百岁
含饴今不再从此悲风陡冷凄凉血泪哭重闻
祖母仙游千载去
诸孙泪洒几时干
慈竹风摧鹤唳一时悲属纩
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三、天涯海角的一名是怎么来的
【成语名称】
天涯海角【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