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祭黄帝陵文的写作特点?

2023-01-13 11:05: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祭黄帝陵文的写作特点?

祭黄帝陵文用是四言和六言祭文的写作特点。

祭文出现于汉代,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祭文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而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

我国在历朝历代都要对黄帝陵进行祭祀,早在夏代时期,黄帝最初是被作为始祖被后人祭祀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亦把黄帝作为自己的远祖。当时的秦国也开始祭祀黄帝。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特别重视对黄帝的祭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冬10月,汉武帝北巡朔方,祭黄帝冢于桥山。

二、08年皇帝陵墓的祭文(最新)

惟公元二八年四月四日,岁次戊子,序属阳春,乾朗坤明,万象更新。海内外炎黄胄裔,谨备鲜花清醴,恭祭于我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辞曰:

赫赫我祖,万古元宗,下启五千年以引其远,广昭九万里以领其重。教化万民,福佑百姓,积善广被,昭示源远之正;筑城定邦,社稷肇兴,平一宇内,彰显流长之统。披艰履险,鼎新图强,前仆后继,弘扬我祖开天之功!

世纪更新,国运一派昌隆。开拓进取,民族尽显兴盛。经济繁荣,综合国力巨增。科学发展,创新观念日融。民主政治大昌,和谐社会大兴。雪域高原,天路开通。嫦娥奔月,万众欢腾。躬逢奥运盛典,扬我华夏精神。惟我国人,唯祖功是崇,唯大业为勤。以人为本,国运隆兴。改革开放,伟业常新。兆民殷富,龙脉永恒。殷殷期盼,两岸一统。协和万国,互补共赢。一樽还酹我祖,苍昊菁魂垂丰。

煌煌丽日,浩浩春风。桥山毓秀,沮水钟灵。惟布虔敬,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是海内外华人尊崇和景仰的地方。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前的轩辕黄帝,以他聪颖的智慧、非凡的才华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统一了华夏各部落,结束了远古战争,告别了蛮荒时代,带领华夏各民族步入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主。后世尊称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祭祀先祖,承古鉴今,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谒陵祭祖,源远流长。黄帝陵祭献,自古列于国家大典。每到清明节,中华儿女都以无比虔诚和谦恭,隆重祭祀自己的伟大祖先--轩辕黄帝。 戊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将于2008年4月4日(清明节)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届时将有海内外万余中华儿女参加。

7月30日,陕西籍WBSA策划师张亦欣女士特邀史宪文教授撰写戊子(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祭文,作为候选公文,史教授当即应允,当日一气呵成,祭文全文如下:

泱泱大国,和平崛起,赫赫中华,和谐开去,始祖恩德,传承吾辈,无限追思,百感交集。

自始祖华夏开犁以来,三江五谷,丰丰欠欠,四方九州,喜喜忧忧,直至今朝,方敢直面三农,激扬小康。

农耕创举不已,工业振兴又起,信息革命迅急,国际竞争未有穷期。自给自足不易,供应全球艰巨,不怨错过百年机遇,出国门,入世贸,从头跃,迎头赶,披荆斩棘,从未歇息。

西部开发在续,东北振兴在举,南助港澳繁荣,北接奥运经济,神舟神往,神州神奕,长江长城一扫旧弊,黄山黄河万木春渠!创新风潮呼我睡狮猛醒,巍然屹立!

国共兄弟已织玉帛,海峡两岸尚有阻隔,万邦来京天下一聚,举杯迎送恐少一桌,万般遗憾如荆在背,愧对祖先不敢深说。

惟秦皇汉武雄心尤在,唐宋元明龙脉牵怀,更有始祖魂系台海,虽有个别叛逆,不足畏惧,虽有外族离间,奈何同仇敌忾!一国两制,宽渠和蔼,与时俱进,痴心不改,自信我同胞,自强我时代,待到海内归一时,吾辈举家再来。叩拜

三、黄帝陵祭奠的介绍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奠祭奠仪式共有七项议程,即:全体肃立;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瞻仰祭祀大殿,拜谒黄帝陵。祭奠开始时“鸣钟九响,击鼓三十四咚”,前者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后者则代表着中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和宝岛台湾,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四、黄帝陵(Huangdi Mausoleum)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陕西省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帝的陵园,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6字。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护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旅游,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陕西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1992年开始,国家和民间及海外同胞投入和捐赠了巨额资金对黄帝陵进行了整修,使黄帝陵更加雄伟、庄严、肃穆、古朴、旅游景点和展出文物更加丰富。每年寻根问祖、来黄帝陵旅游的海内外的人很多。陕西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华夏儿女的“根”,已成为炎黄子孙举办盛大文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