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潮汕话纪拜什么意思?

2023-01-13 10:10:28  来源:网络   热度:

潮汕话纪拜什么意思?

潮汕话的纪拜是祭拜祖先,缅怀逝者,祈求祖先能继续保佑族人安稳团结,辛福平安的意思。

一、祭拜用品

1、牲品:全猪、全羊(最合格是黑雄羊)。

2、山珍:鹧鸪、鸽子等。

3、海味:沙魚、鱿鱼、对虾等。

4、五宴:鳞魚、鸭、鸡、猪肉、鸭蛋等;另备猪肝、猪心、猪肚等。

5、五棵:发棵、桃仔、菜团、苴目、甜团、饼仔等。

6、糖方:面包、鹿饼、糖方、糖支、芝麻风包、茶料糖等。

7、斋菜:3至5样青果(香案前摆),大吉、槟榔(橄榄)。

8、羹、饭、圆、酒、茶、盐等。

9、香、烛、银财(纸帛)、发炮(大贡炮和炮竹)等。

二、祭祖行祭仪式

祭典前选好主祭、助祭,司仪,读祭文、读祝嘏词人。

凡参加祭典者,均整肃衣冠,穿戴礼服。

通唱:主祭者就位,助祭者归位,执事各司其事,全体参拜裔孙就位。

起鼓,再起鼓,三起鼓,鸣钦放炮!

序立参神鞠躬拜(全部跪拜)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平身。

祭姐夫文四字文言文

1. 写一篇祭奠父母四字的文言文押韵的文言文 沁园春・悼念父亲(新声韵)噩耗突传,严父归天,不胜哀愁。

看阴云密布,动惊天地;苍松劲草,闻讯低头。雨罩青山,江河呜咽,子女亲朋涕泪流。

仰天啸,叹至亲长逝,父爱永休。 灵堂三尺幽幽,忆我父音容脑海留。

凭一双巧手,走南闯北;八面玲珑,出纳支收。孝敬双亲,教抚子女,和睦四邻必应求。

威望树,存亮节高风,千古传讴。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

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

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古代祭祀的词语,辑录如下:社稷:《说文解字》:“社,地主也。”

即土地神。祭土地神的地方叫作“社”。

《西江月》:“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稷,《说文解字》:“五谷之长”,即五谷之神,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

封建统治者常祭社稷,祈求年丰。现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原是明朝建成的社稷坛,每年阴历二月、八月帝王都会在这里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都要先建立社稷坛。社稷,又是国家政权的标志和代称。

如《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芋老人传》:“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祭、祀:或单用,或连用,均指以供品祭天、祭神、祭祖,表示崇敬兼求保佑。

一般上供于神佛称“祭”,上供于祖先称“祀”。古时重祀祭,五礼中以“祭”为重。

国君不重视“祭”,就要受到讨伐。商汤征伐葛国,武王讨伐纣王,都提出这条罪状。

如《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古时把人作为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灵称“人祭”。

人祭的处死,最常见的是杀头。如《史记・陈涉世家》中的“祭以尉首”即是。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典礼前,必先斋戒。即先沐浴净身,更衣,不喝酒,素食,独居静心静性等。

清身洁心以示虔诚。《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斋戒五日,说明礼节极隆重。蔺相如要求秦王“亦宜斋戒五日”,在于打掉秦人盛气凌人的气焰,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奠、酹:《说文解字》中说“奠,置祭也。”

但“奠”和“祭”又有差别,祭从肉,奠从酒(多指以酒食祭祀死者)。如清朝袁枚的《祭妹文》:“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里是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还有 *** 《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牺牲:在古汉语中“牺”“牲”是两个单音词,都指祭祀的牲畜。古时宗庙祭礼牲口通常选用纯色的,称作“牺”。

祭祀用的牛、羊、猪称为“牲”。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句中的“玉帛”,指古代传神用的璧、琮和束帛。太牢、少牢:古人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不同等级的人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牺牲”的数目很有讲究,有“太牢”和“少牢”之分。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牢”是养牲畜的牢圈,引申为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

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称为“一牢”或“牢”。“太牢”指牛羊猪三牲齐备。

如《荆轲刺秦王》中:“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如《伶官传序》中:“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一少牢,指猪、羊各一;告庙,是向祖庙传神祷告。

祖:祭路神。古人出行先祭路神,祈求平安。

祭毕设宴送行叫“祖饯”,就是“饯行”的意思。《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封:筑土为坛祭天,叫作“封”。

《永遇乐・赤壁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汉代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故称“封狼居胥”。

”。

2. 去亲去世祭文言文 祭母文

先妣某氏,自XX之华而来吾族中,持勤克俭,相夫教子;温贤讷言于内,执重周顾于外。虽闲邻肆舍皆言其德也。

及吾降,家道因事而稍落。于是仆侍尽去,母亦尽其力而每使吾乐于其中。至总角之年,更延乡中名士就学,每至吾学有所得,欣欣然或有得色,母则曰:“偿闻古之大贤者学而愈知己之不足,尔尚弱冠而书多未尽读,何得也?”吾虽诤他语,意亦然其说。于是发志刻苦,终有小成。但思报母而延家奉养,母每托乡音难舍却之,竞不可得。及乃大疾,虽尽出资延医问药,奈何终年积劳,竟舍吾西去。其不悲乎!

呜呼!每偿闻有语云:树欲静而风难止,子思养而亲不在。此诚痛杀之语耶.尚有知,但得吾之意而乐于彼土,则余愿是也。

时阴云忽至,细雨何急。似天之悲吾之情切。独余自悲凄凄而无所从也,于是归矣。

时XX年(春夏秋冬等)

你的名字(可有,也可无)

3.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4. 古代祭父母文文言文 注释:(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乃去,舍市傍(就,于是)(2)及孟子长(等到)译文邹孟轲的母亲,被称为孟母,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定居在那里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5. 清明节快到了,为了纪念丈夫,谁能帮我写一篇祭夫文,最好是四个字 帮助你找2篇,希望可以帮到你。《祭夫文》

清朝末年,京山五三农场园艺分场南家楼一家中,新婚三日,其夫即死,其妻作文以祭之。

呜乎!我夫其梦邪,其真邪,其竟死邪?其一去而忘返邪?痛惜,痛惜,不在来矣!哀哉,哀哉,安所依焉!

追忆丝罗百年,夫命即是奴命。孰知生死相隔,春心反作冰心。痛哉!未熟夫面,而披夫孝;初聆夫训,而哭夫灵。惨矣!画颜甫笔,哀颜复生;贺客未已,吊客又临。伤心哉!新妇至此为孀妇;断肠兮,良人何改作古人!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千里姻缘,比翼连理。

志同道合,悲欢相共;节衣缩食,酸甜苦辣。

夫妻恩爱,同舟共济;风雨同行,风雪相扶。

互恩互爱,互帮互敬;以沫相濡,以唾相哺。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携手相助,相伴终生。

真诚婚姻,四十六载;历经沧桑,真情不变。

荣辱抚慰,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有乐有忧。

和睦相处,儿女孝顺;子女两般,一视同仁。

夫之人品,怀才不遇;一生勤劳,刚强做人。

爱岗敬业,守职尽责;不贪名利,两袖清风。

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勤恳奉献,不求索取。

和谐处事,为人厚重;坎坎坷坷,不畏艰辛。

宽容大度,亲朋敬尊;尊老爱幼,倾心扶助。

风风雨雨,无怨无悔;公道做人,平凡八旬。

相依一生,回首无憾;夫之言行,永远留存。

生离死别,悲哀热泪;来世有灵,牵手重逢!

可怜我青春女子,哪见你少年夫君。几日姻缘成画饼,终宵哭汝在洞房。百年恩爱付流水,一旦淹没隔幽冥。琴瑟双调,忽断弦而中折;鸳鸯初对,忽折翼而孤飞。露冷风寒,偏添我闺中寂寞;花残月缺,愈惹我枕边忧思。狠心阎罗,拆散我同林鸟;杀人天地,割断我并蒂莲。纵闷堆华岳,不得遂好逑之愿;即泪满黄河,无用是膏沐之容。恨只恨,薄命夫,枉做了半世人;怜可怜,白头翁,空费了一片心。已矣乎!踽踽独行,有什么生人之情趣;吁嗟哉!郁郁孤处,何必做地下之夫妻。黑天门下难久等,黄泉路下再相逢。两盏薄汤,尽是你妇人血泪;三杯清酒,哪见我夫君咽吞。岂不悲哉!岂不悲哉!

6. 文言文《祭十二郎文》全翻译,以及重要字词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零丁,一天也没有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任职,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但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反而还活着,强壮的早早死去,而衰弱的反而还活在人间呢?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即使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身体越来越衰弱,精神也越来越差了,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如果死后有知,那么我们又能分离多久呢?如果我死后无知,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疼得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没有当作值得忧虑的事。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

7. 宋・张柞《祭程伊川文》 【原文】

不过作者似乎是【张绎】

祭文

呜呼!利害生於身,礼义根於心。伊此心丧於利害,而礼义以为虚也,故先生踽踽独行斯世(一作於世),而众乃以为迂也。惟尚德者以为卓绝之行,而忠信者以为孚也;立义者以为不可犯,而达权者以为不可拘也。在吾先生,曾何有意?心与道合(一作道会),泯然无际。无欲可以系羁兮,自克者知其难也;不立意以为言兮,知言者识其要也。德如毛,毛犹有伦;无声无臭,夫何可亲?呜呼!先生之道,不可得而名也(一作某等不得而名也)。伊言者反以为病兮,此心终不得而形也。惟泰山(惟,一作维)以为高兮,日月以为明也。春风以为和兮,严霜以为清也。

在昔诸儒,各行其志,或得於数,或观於礼,学者趣之(一作趋之),世济其美。独吾先生,淡乎无味,得味之真,死其乃已。

自某之见(一作某等受教),七年於兹,含孕化育,以蕃以滋。天地其容我兮,父母其生之;君亲其临我兮,夫子其成之。欲报之心,何日忘之?先生有言(一本上有昔字),见於文字者有七分之心,绘於丹青者有七分之仪。七分之仪,固不可益;七分之心,犹或可推。而今而后,将筑室於伊、雒之滨,望先生之墓,以毕吾此生也(一无吾字)。

呜呼!夫子没而微言绝,则固不可得而闻也(一本上有某等字)。然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百物生。惟与二三子(一本无此五字,有「益当」字),洗心去智,格物去意,期默契斯道,在先生为未亡也。呜呼!二三子之志(一作某等之志),不待物而后见。先生之行,不待诔而后征。然而山颓梁坏,何以寄情?凄风一奠,敬祀於庭。百年之恨,并此以倾。

(尹子曰:先生之葬,洛人畏入党,无敢送者,故祭文惟张绎、范域、孟厚及l四人。乙夜,有素衣白马至者,视之,邵溥也,乃附名焉。盖溥亦有所畏而薄暮出城,是以后。又按:《语录》云:先生以《易传》授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学者更须自体究。」故祭文有七分之语云。)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