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柳宗元刘禹锡概括?

2024-08-22 13:11:1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柳宗元刘禹锡概括?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宦出身少年时以才华闻名。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进士。

二、刘禹锡柳宗元结局?

唐顺宗年间,为了打击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顺宗皇帝任用了一批敢于革新的士大夫,推行一系列善政,其主要人物包括“二王”,即王叔文、王伾;“八司马”,即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只可惜,这场革新只持续了100多天,被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大臣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即唐宪宗),以失败而告终。

唐宪宗年号永贞,这次革新被称为“永贞革新”。失败后,韦执谊等八人俱被贬州为司马,因此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八司马中有两个熟悉的名字:柳宗元、刘禹锡,他们都是朝廷忠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们年纪只差一岁,他们是朋友、是同僚,有着相同的遭遇——被贬州司马之后,接着又连续多次被贬,但是,刘禹锡一直活到了武宗朝,活了70多岁。

三、柳宗元刘禹锡典故?

古时的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经是三国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六朝的古都。刘禹锡始终对这个六朝古怀有憧憬,在他还没有到过金陵的时候,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的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诗,其中一首就是《乌衣巷》。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的赞叹,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三国时期,乌衣巷曾是东吴孙权禁卫军的驻地,士兵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所以这里也被叫作乌衣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晋代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在“乌衣营”安了家,就把这里改名为“乌衣巷”。这里曾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此后,王家和谢家逐渐发展壮大,贤才辈出。这两个家族的成员要么做了大官,要么就是大学问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大文豪“谢灵运”就是这两家的后代。

但是,繁华易逝,到了隋朝,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王、谢两家不仅逐渐衰败,乌衣巷也被战争所破坏,昔日的繁华街巷变为了一片废墟。诗人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从对乌衣巷的感慨中回到了现实,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旧时”两个字,赋予了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燕子秋天飞去,春天回来,见证了乌衣巷的衰败和时事的变迁。

刘禹锡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怀古,怀古就是利用古时的人和事来暗示或讽刺现状。他用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之家的古今对比,表现盛衰无常,贵贱也无常。正因为无常,所以不要对眼前的得失斤斤计较,对世事要有通达的看法。

四、刘禹锡和柳宗元结局?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

在公元805年之前,他生活顺遂,身为太子校书的他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动荡的年代,站错了队伍就容易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刘禹锡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公元805年,他和柳宗元、韦执谊等一起,以王叔文为首反对唐朝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但是随着他们的“后台”——顺宗李诵被害,领导者王书文被赐死,刘禹锡等人被流放。

刘禹锡当时被贬的地方是连州,还没到地方,又改到了朗州,他在这里一住就是9年。

公元814年,刘禹锡被召回京。因为久处远地,一朝回京让他比较高兴,随兴做了一首诗,结果被小人构陷谩骂朝廷,他再次被流放。刘禹锡带着80岁的老母亲离开京都,到了贬谪地连州,不仅之后母亲便去世了,他便辞了官回了老家洛阳。之后他曾做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年老的时候任太子宾客,生活稍稍安定了一些。

公元841年,刘禹锡逝于洛阳,一生完结。

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793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后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柳州。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五、刘禹锡柳宗元出生时间?

刘禹锡出生于公元771年

柳宗元出生于公元772年

柳宗元,出生在代宗大历八年,也这是“安史之乱”后的第十年,刘禹锡则比他早生一年。

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柳宗元21岁,刘禹锡22岁的时候,两人同时中举,又同一年分配工作,都到京兆府做事,开始了一生的缘分。

六、刘禹锡柳宗元深度解析?

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都有传世之作。在诗歌方面并称“刘柳”,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

柳——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 两人在政坛上意见一致,私下友情甚笃。

七、刘禹锡祭柳宗元文?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戊戍朔日[1],孤子刘禹锡衔哀扶力[2],谨遣所使黄孟苌具清酌庶羞之奠[3],敬祭于亡友柳君之灵。呜呼子厚!我有一言,君其闻否?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余哀词。

        呜呼痛哉!嗟余不天,甫遭闵凶[4]。未离所部,三使来吊[5]。忧我衰病,谕以苦言。情深礼至,款密重复。期以中路,更申愿言[6]。途次衡阳,云有柳使。谓复前约,忽承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7],魂魄震越。伸纸穷竟,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惨彻骨。初托遗嗣,知其不孤。末言归輤,从祔先域[8]。凡此数事,职在吾徒[9]。永言素交,索居多远。鄂渚差近,表臣分深[10]。想其闻讣,必勇于义。已命所使,持书径行。友道尚终,当必加厚。退之承命,改牧宜阳[11]。亦驰一函,候于便道。勒石垂后,属于伊人。安平宣英,会有远使[12]。悉已如礼,形于具书。

        呜呼子厚!此是何事?朋友凋落,从古所悲。不图此言,乃为君发。自君失意,沉伏远郡。近遇国士,方伸眉头。亦见遗草,恭辞旧府。志气相感,必越常伦。顾余负衅,营奉方重[13]。犹冀前路,望君铭旌[14]。古之达人,朋友制服[15]。今有所厌,其礼莫申[16]。朝晡临后,出就别次[17]。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孰云宿草,此恸何极[18]!

        呜呼子厚!卿真死矣!终我此生,无相见矣。何人不达?使君终否。何人不老?使君夭死。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知悲无益,奈恨无已。子之不闻,余心不理。含酸执笔,辄复中止[19]。誓使周六[20],同于己子。魂兮来思,知我深旨。鸣呼哀哉!尚飨[21]。

八、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年进士及第,从此相识而成莫逆之交。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已是一个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颓废朝廷,刘禹锡、柳宗元等为了匡扶大唐社稷,救生民于水火,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九、刘禹锡柳宗元互赠诗?

重别梦得 [唐]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刘禹锡赠柳宗元的诗句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 刘禹锡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溪居》唐 刘禹锡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十、柳宗元写给刘禹锡诗句?

有两首: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既回首过去,又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与刘禹锡的深厚情谊。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浪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柳宗元赠与际遇相同的刘禹锡、陈谏、韩泰、韩晔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