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简历?
一、杜甫的生平简历?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二、杜甫的生平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风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关注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涉及广泛的社会现实,包括政治、战争、民生等。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对自然、人民、社会都有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不仅有严谨的格律和优美的辞藻,还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表现出了他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对历史的思考:杜甫的诗歌也涉及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他对历史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评价,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给读者。总的来说,杜甫的生平风格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真挚的情感、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男,汉族,公元712年2月生,公元770年去世,终年58岁。河南巩县人,被誉为“诗圣”。
历任唐朝左拾遗,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开始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最后期是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漂泊于湖北和湖南。
四、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更是文化世家,先祖杜预是西晋赫赫有名的大将,曾在平定东吴的战役中立下过战功,更是注释《春秋左氏传》的学者之一。其祖父杜审言官职为膳部员外郎,也是初唐最著名的诗人,初唐律诗的奠基者之一。其父杜闲曾在山东任兖州司马之职。杜甫自幼便深得祖辈的文化熏陶,因此,他的文学因子,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根深蒂固的。
少年时期的杜甫生活在开元盛世期间,加上家中颇为富足,生活无忧无虑。他常常和一些文人墨客吟诗对唱,也曾四处漫游,游览世间美妙景观,赏尽异乡的山山水水,也度过了人生中最潇洒浪漫的一段时光。
随着天宝年间李林甫为宰相,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政局混乱,杜甫也渐渐体会到广大百姓的水深火热,忧国忧民的品格也得到了很好的磨砺。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也开始了人生的流亡经历,在历经磨难后,他辗转来到蜀中,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居住。后来唐军击败叛军收复长安、洛阳,杜甫举家离开成都,在云安做短暂的滞留后,迁往夔州。随后他有出三峡、过江陵,抵达岳阳。
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一直漂泊于岳阳、长沙、衡阳之间,而且大多都是在船上度过,在公元770年冬,一代诗人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享年59岁。
五、望岳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六、杜甫的生平50字?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七、杜甫的生平作品?
杜甫其他含义
唐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登高》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八、给爷爷的祭文?
爷爷你在那边过的还好吧,我们很想你
九、杜甫的生平经历25字?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十、雍正给十三的祭文?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这是四爷在十三爷死之后,写给弟弟的祭文。能看出来,老四和十三从小就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而且还在教弟弟数学。弟弟知道对哥哥恭敬,哥哥知道弟弟呵护。四爷想起这些事,就跟昨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