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午的意思?
一、朝午的意思?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二、道教,打坐朝哪个方向?
打坐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 打坐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有人因为暂时不能打跏呋坐,在单盘的时候,下边这条腿放得很靠里,上面这条腿放上去后,膝盖是悬空的,其实这不是一个正规的姿势,因为上面的腿悬空,容易在盘腿时下盘不稳。首先要注意,整个人的身体就跟六和塔一样,是稳稳当当,由下往上是一层一层的,这是非常关键的。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这是我们做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头顶起,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也就是俗称的“甘露灌顶”,吕纯阳诗中有“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表达这个境界。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伸直舌头,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如果化生的津液多,说明你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没有,说明散乱或者昏沉,没有多大效果。比如人的思想散乱一天,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初坐禅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玉液。
三、如何看待王炎午生祭文天祥?
为了弘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唤起人民的斗志,王炎午挥泪写下了一篇一千八百多字的慷慨悲壮的《生祭文丞相文》。在这篇生祭文中,圭炎午盛赞文天祥“功业巍巍,大节无愧”。他将生祭文誊写了一百多份,字大半尺许,贴在元军押送文天祥去大都必经之路的要道、码头、驿站、小墙等醒目之处,并一路跟随,想亲自见到文天祥,公开生祭。在南昌赣江码头,王炎午贴了几份《生祭文》,并设了祭坛,烧了纸钱,冒着生命危险挡道祭奠。由于元军看守森严,终未得一见。文天祥在此处见到了《生祭文》,十分感动。到大都之后,在狱中写了一份《谢王炎午生祭文》,全文三百多字,文中深切感谢王炎午对他的信任,表达了自己宁死不屈,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
王炎午生祭文天祥,慷慨悲壮,感人至深,著名剧作家3少波先生曾在他的京剧《正气歌》中写进了这个情节,催人泪下。
《谢王炎午生祭文》
四、道教为什么戊不朝真?
十年前贫道便说过这个问题,这是个别流派说法,最早只忌戊辰、戊戌二日不能上表,除此以外的活动可以进行,不过如果遇到三元八会也照常活动不忌。
后来发展变成了民俗戊日不可锄地,道观不可上香斋醮,再后来发展出暗戊之说,越加复杂,不过按先秦古例,十日一休也是古制,于是沿用。这类不属于道教真规,且带有地域及民俗色彩,并且不具有广泛意义。
五、道教朝简为什么画八个星?
没有八星,要么七,要么九。朝简上是北斗星图,在道教中,北斗有九星。有二星是隐藏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所以不可能有八星,就是有就是画错了。
六、午朝门绣球花什么时间开?
不同的环境开花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在6-8月会开。
七、从江宁区东山怎么去南京午朝门?
线路1: 从东山总站出发,乘坐101路(军师巷-东山总站),在中华门内换乘49路(南京理工大学-西街),抵达瑞金路. 约19.99公里 线路2: 从东山总站出发,乘坐101路(军师巷-东山总站),在河定桥换乘104路(公园路-文化名园),抵达瑞金路. 约16.44公里 线路3: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马家圩换乘118路(双桥门-兴卫村),抵达明故宫. 约17.19公里 线路4: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光华门换乘17路(南京火车站-南理工科技园),抵达明故宫. 约17.36公里 线路5: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解放南路换乘7路(瑞金路-棉花堤),抵达瑞金路. 约17.7公里 线路6: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中和桥换乘89路(长巷小区-上坊),抵达瑞金路. 约16.28公里 线路7: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光华门换乘4路(新街口-银城东苑),抵达瑞金路. 约16.6公里 线路8: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解放南路换乘142路(百水芊城-环北市场),抵达瑞金路. 约17.6公里 线路9: 从运输公司出发,乘坐南金(东山总站-南京火车站),在后宰门换乘36路(南京火车站-省农科院),抵达明故宫. 约19.75公里 线路10: 从东山总站出发,乘坐101路(军师巷-东山总站),在中华门内换乘游2路( 雨花台南门-灵谷寺公园),抵达明故宫. 约20.12公里
八、《对联故事》朝白,午红,暮紫和春青,夏绿,秋黄?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对对子挺有水平,远近闻名。
润州[就是今天的镇江市]太守也听说了,就么把小和尚请了来,打算试试 他的学问。太守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药,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白色的,慢慢变 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红得发紫 了。小和尚听了,马上就对: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虞美人”,又叫“丽春花”,是一种挺好看的草花。下联是说,虞美 人这种草花,春天是青色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就成黄的了。太守说了一种花,一天里头的早、中、晚,颜色三变;小和尚对的也是 一种花,一年里头春、夏、秋,颜色三变。不单对得好,这两位对植物学还 挺有研究,观察得多仔细! 据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三。九、使君子花,朝白午红夏紫。虞美人草,春青夏紫秋黄。这有什么典故什么意思?
这句话没什么典故就类似于谚语或者口诀之类的。首句说的是使君子花的花朵颜色一日内的变化,每年6-8月是使君子开花的时节,初开的花浅白色、盛开后逐渐加深变红、凋谢之前已经红得发紫了。同样,第二句说的是虞美人的叶片颜色在一年内的变化,春天郁郁葱葱深绿色、夏天阳光晒得发紫、秋天就有些枯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