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庙为什么叫家庙?
一、家庙为什么叫家庙?
家庙即儒教为祖先立的庙,属于中国儒教徒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上古叫宗庙, 唐朝始创私庙, 宋改为家庙。
二、家庙对联?
涧溪毛可荐;蒸尝酬祖德;福田宗祖种;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仁义礼智信;万叶荐余庆;衣冠陈俎豆;忠孝节德行。
千龄光本支。
礼乐荐馨香。
余地有亨泰;土产无价宝;
三、辛家庙为什么叫庙?
元代,辛家庙为安西王府僚属区,达鲁花赤辛德录家庙在此,故称为辛家庙。
四、祭文对联
祭文对联:唤醒记忆,追寻传统
祭文对联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中国文化形式,旨在祭奠逝去的亲人和祖先。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个人悼念活动中,祭文对联都起到了承传传统、表达哀思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文字,更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文化表达。
祭文对联起源于古代神道祭祀文化,由于古人深信世界上存在着灵魂,通过祭奠可以与已故的亲人或祖先取得联系。祭祀活动被视为一种传统的礼仪和道德方式,祭文对联则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祭文对联的内容通常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祈祷和祝福为主题。
祭文对联的形式多样,可以像普通对联一样由两句组成,也可以有更多的句子。然而,无论形式如何,祭文对联都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它们的语言简洁而深刻,能够表达出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祭文对联中,每句话的字数往往是相等的,并且通常采用同样的韵律和平仄。这种对对称和平衡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他们让人们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祭文对联的内容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也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对人生、人情、道德的思考,祭文对联激发人们对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祭文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祭文对联中看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它们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告别,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当我们读到祭文对联时,不仅会感受到悲伤和思念,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祭文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它们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的意义和家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传统的节日庆典上,还是在个人的悼念仪式中,祭文对联都承载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逝者的追思。
在现代社会,祭文对联也有着新的变化和应用。除了传统的纸制对联,现在人们也可以通过电子媒体和互联网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思。这使得祭文对联传播更加广泛,也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总之,祭文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仅是祭奠活动中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人们对逝者无尽思念和对家人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祭文对联都是饱含深情、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祈祷的优秀艺术形式。
五、家庙书写时间?
颜氏家庙碑书写,时间,780年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
六、家庙祭祖流程?
准备好供品后,接下来拜祖先的流程可是非常重要的学问,可以分成以下三阶段:
一、祭拜祖先的时辰通常在中午吃饭之前(若是除夕则改至吃团圆饭之前),等祖先吃完了才能轮到后代子孙享用。
二、再来把供品放置好后,摆上七副碗筷及杯子,要烧香呼请祖先,请祂们回来吃。
三、香烧超过一半剩下三分之一时,掷筊确认祖先有没有吃饱,若有吃饱,现在要烧金银纸给你领收,可以吗?掷出圣筊后,即可进行烧金银纸的动作。
七、家庙专用对联?
答: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时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大同华严寺观音阁。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灵隐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八、曹家庙来历?
曹家庙又名叫曹庙。在现在泗洪县曹庙乡境内。
曹庙是曹姓族人为纪念他们的先祖曹真仁而建的,毁于文革之中。关于曹真仁的传说,现在曹庙乡百姓中广为流传、人人皆知。
从前,有一对曹民兄弟,老大叫曹真憨,老二叫曹真仁,父母早逝,兄弟二人相依为命。
老大结婚后,媳妇为了独占家财,对老二百般刁难、肆意虐待。
老二知道嫂子是一个刻薄奸诈之人,为了不影响兄嫂关系,便偷偷含泪离家出走。乞讨而去。
老二一走就是20年,跟家里人没有一点联系,老大担心,乡亲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老二在外的生活状况、各种说法都有。
一天,老二曹真仁突然回来了。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满面红光,又白又胖,只是衣服有点破旧。
邻居纷纷来到曹家看望老二,纷纷猜测老二的身份。有的说他当官了,有的说他发财了,有的说他出家了,有的说他还在讨饭。
总之,各种说法都有。为了表达友谊,乡亲们都邀请老二去家里作客。
老二对庄邻的邀请都答应了,说好在傍晚去他们家吃饭。
第二天,邻居们凑在一起议论曹真仁,都说老二是在自己家里吃饭的,不相信他去别人家吃饭了,争得面红耳赤。
有的说老二在他家吃了米饭,有的说老二在他家吃了馒头,有的说老二在他家吃了面条,还有的说老二在他家喝酒了。
“这就奇怪了,难道老二是神仙吗?他会分身术吗?”众人中有头脑清醒的人说,人们都想找老二问个清楚,可就是找不到他的影子。
老大的媳妇听了邻居的议论,也认为老二是一个不寻常的人。决定好好观察一下。
天渐渐黑了,还不见老二回来,老大媳妇就在四处寻找,她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看到了老二,只见他躺在草丛中睡得很香,但是浑身流浓淌血,腥臭味扑鼻,满头、满脸、满身是蚊子,乱爬乱咬。
老大媳妇见此顿觉恶心,扭头就走了。
回家后,媳妇把所见一切告诉了老大,老大又找来了。
见到弟弟这样,老大非常心疼、难过,急忙替老二驱赶蚊虫,一巴掌打在老二的后背上,立刻留下深深的手印,同时皮肤变黑、变紫,老大再也不敢拍第二下了。
有来无往非礼也。既然吃了别人的请,也要回请别人。
曹真仁回请了众乡亲。只见他用铁锹从阴沟里挖了一铲臊泥请众人吃,邻居们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后退,没有一个敢吃的。
只见真仁挖了一把臊泥,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了。吃完后走到众人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告别礼,然后飘然而去。
旁边,有一条小狗和一只鸡吃了真仁剩下的臊泥后,也跟着真仁成仙去了。
一晃又是20年过去了,曹真仁也没有回家。
老大曹真憨眼看自己变老,更加思念弟弟。他决定要去寻找弟弟。
老大不知走了多少天,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过了多少道河。
一天傍晚,他饥渴难忍、筋疲力尽,实在走不动了,他要在一座山脚下歇息。
他无意中抬头一看,发现半山腰有一个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向他招手。他仔细一瞧,好像是自己的弟弟。他便起身向半山腰爬去。
只感觉脚底轻轻、一点也不费劲,不一会就到了半山腰,定睛一看那人,正是自己的弟弟。
兄弟俩抱头痛哭,分别诉说别后的相思。
弟弟问哥哥饿不饿、渴不渴,哥哥叹口气说:“我又饿又渴,可你拿什么给我吃呀?”
弟弟笑了笑。只见他搬来三块石头垒成灶,又找来一块一边凹的石头当作锅放在灶上,两条腿伸到灶下,呼呼地烧起来。
只见他拾起几块小石头放进“锅”里,又向“锅”里拧了几把鼻涕,不一会儿,半锅香味扑鼻,有干有稀的饭就做好了。看得老大目瞪口呆,愣在一旁不敢言语。
饭后,弟弟催哥哥回家,并在山上找来半口袋砂礓,叫哥哥背上作为路上的干粮。
哥哥眼睛睁得老大,问:“这也能吃吗?”,弟弟笑道“保证又甜又脆,既压饿,又压渴。”
哥哥吃了一块,真如弟弟说得那样香甜可口。
老大到家后,妻子问他找到了没有。
老大没有回答,拿出一个大砂礓让她偿偿。
媳妇不敢吃,老大先咬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给她看。
媳妇这才兴高采烈地使劲咬了一口。只听“咯嘣”一声,媳妇的门牙咯掉了四颗。
后来,曹氏族人为了纪念曹真仁,就集资为他建了庙,塑了象。
多少年来,香火不断,祭拜之人络绎不绝。
听说真仁的塑像一直光亮如新,只有后背上有一处形如手掌的地方坏掉了,烂掉了,被虫子蛀了,那就是当年老大为曹真仁驱赶蚊虫时,用巴掌拍的。
九、颜家庙原文?
《颜氏家庙碑》,亦称《颜惟贞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刻石,碑额为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颜真卿撰文并楷书。
螭首龟趺,高330厘米、宽130厘米、厚33厘米。
〔唐〕《颜氏家庙碑》(碑阴)
四面刻字,碑阳、碑阴各24行,满行47字,碑两侧各6行,满行52字,有界格。
碑阳有北宋李准、李延袭题记,碑阴额上亦有文字为颜真卿所书,稍残。
唐末战乱,城池缩小,此碑曾被抛弃郊野,宋代时与《开成石经》同被收入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东侧。
《金石萃编》《西安碑林全集》《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等有著录。
唐德宗即位,颜真卿任吏部尚书,爵位上柱国封鲁郡开国公。颜氏家族自颜之推以来,可谓五世其昌,但一门六代,均未达到颜真卿之时显赫。
颜真卿身荣志雄,改敦化坊祖宅为颜世家族祠堂,并为其父立庙,书撰神道碑铭,即《颜氏家庙碑》。
同年颜真卿升任太子少师、子侄八人封爵进位,感奋之际,再书撰《碑后记》。
《颜氏家庙碑》系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立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世宦经历及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
颜氏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从十三世祖颜含时随晋元帝南渡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北齐时其五世祖颜之推入周,又随驾来到长安,从此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所以史书称为万年人。
颜氏几代官居高位,多为记室、侍读、王友、学士等实为儒雅传家的名门望族。
其十三世祖颜含、九世祖颜腾之、六世祖颜协、十世叔祖颜廷之、五世祖颜之推、八世祖颜炳之、曾伯祖颜师古、伯父颜元孙、祖父颜昭甫等均以儒学孝悌、家学渊源著称,特别以文学、经训的研究和诗文书法享誉后世。
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是一位从五品下阶的薛王友,自幼寄养于舅氏殷仲容家,和其兄共同学书,研究继承殷氏笔法。
此书学家法无不对颜真卿后来的雄强博大的书风产生影响。
天授元年(690)颜惟贞以糊名考试,判入高等后因叔父颜敬仲被诬事相累,授衢州参军,后任温县、永昌二县尉。每次吏部大选,皆以书判入高等。
后经苏味道引荐升为长安县尉,再迁太子文学。
《颜氏家庙碑》书法艺术
第一,《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72岁)力作。
古人评说颜真卿晚年书法有十大特点:一曰大朴,二曰沉郁,三曰宽厚,四曰雄力,五曰庄严,六曰静穆,七曰神凝,八曰通达,九曰苍润,十曰韵醇。
可谓人书俱老、庄重笃实、遒厚沉雄、气韵醇厚。
第二,内涵丰美,大巧若拙。
以篆籀之笔入楷,将欹侧与灵巧并用,笔法外拓,苍劲古拙。
点画之间呈现雄浑之气,字里行间凝聚恢宏气象。
唐人评曰:“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怒目,力士挥拳。”《颜氏家庙碑》以年高笔老、笔力遒厚,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三,《颜氏家庙碑》自宋代以来评述甚多,不仅评论书法,也对此碑的保存状况和碑文内容进行了说明和评价。
其史料价值也十分值得重视。
宋李准在碑后重立记中评:“颜真卿之隶书(唐时楷书之名),李阳冰之古篆二俱奇绝也,好古之士重如珠璧。自唐室离乱,其碑侧于郊野尘土之内,更虑年深为牧童樵夫之所毁坏,且夫物不终否能者,即兴有都院孔目官李延袭者,真好古博雅君子也,特上告知郎中移载入于府城,立于先圣文宣王庙庑,其永示多人,流传千古,乃命南岳梦英大师秉笔书记,时太平兴国七年八月二十九日移。”
宋朱长文《续书断》评:“颜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评:“结法与《东方画像赞》相类,而石独完善少残缺者,览之风棱秀出,精彩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吁可重也。天宝间安氏蹴天柱折而力扶之者,郭尚父、张睢阳、平原与常山四耳,颜氏独擅其二。碑之所以重者宁独书哉!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至宝,而其文比之生平所结撰尤有详雅,以语颜氏之后人则又其家之至家宝也。”
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评:“陆士龙有言,文以述祖德为美,故三代彝器皆孝子慈孙为其祖父而立者,鲁公此碑盖近之矣。又此碑后有太平兴国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李延袭记十七字篆书乃梦英手笔。盖此碑倒于郊野,延袭告于上官移载人于府城,立于文庙,故自记之也。夫颜氏之物子孙不能守,而后之人为移徒树立,则不惟颜氏之名节可重而字画亦不容泯矣。然则为人子孙思以称述先德而异世之后欲图不朽者可以思矣。”
十、家庙祠堂对联?
家庙祠堂,建宗庙以妥先灵。
家庙祠堂,愿吾族后裔兴隆。
家庙祠堂,修祠堂而重祀典。
家庙祠堂,明我辈前程远大。
家庙祠堂,百氏祖神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