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祭文 > 正文

古代瘟疫诗词?

2024-07-11 06:57:1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古代瘟疫诗词?

死鼠行

东死鼠,西死鼠,

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渗淡愁云护。

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

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

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

乌啼不断,犬泣时闻。

人含鬼色,鬼夺人神。

白日逢人多是鬼,黄昏遇鬼反疑人。

人死满地人烟倒,人骨渐被风吹老。

田禾无人收,官租向谁讨?

我欲骑天龙,

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洒天浆,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

地下人人都活归,黄泉化作回春雨。

二、古代祭文多少行?

古代祭文虽然有一定的格式,开头和结尾有固定的模式,但祭文的长短没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一篇祭文的行数可多可少。不过,一般来说,祭文最常用的模式是前面是散文序言,后边是四字式祝词。序言一般二十行以内,祝词一百行左右,祭文总字数越500—1000字。

三、古代祭文名篇?

颜真卿的《祭子侄稿》是一篇著名的祭文,原文如下: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

四、瘟疫古代怎么叫?

瘟疫古代称呼为瘟疫,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别严重,对人类后代的影响巨大的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疟疾等。

五、求几篇古代经典祭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祭文  

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于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明太祖洪二十九年(1396)秦王祭文  

维洪武二十九年,岁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巳,秦王敬遣左长史茅廷□,敢昭告于黄帝轩辕氏之陵曰:维帝继天立极,垂统保民;百王相承,万世永赖。钦承祖训,嗣守秦邦,奉命西畋,还经陵下。第以礼未终,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陈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飨!

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祭文  

维宣德元年,岁次丙午,二月乙丑朔十一日,皇帝谨遣应城伯孙杰致祭于黄帝轩辕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化之隆,永久无□。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我邦家。尚飨!

六、韵文选录古代祭文?

祭文,即人们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用来朗诵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它的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去的人生前的大概经历,歌颂他的优良品德和主要事迹,寄托思念之情,以此来激励生者。而且,祭文也可以作为悼念的文章,是古人为了祭祀死者而写作出来的。它是从古代的祝文演进变化而来的文辞,包括了韵语和俪语还有散文。而在韵语里面,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种类。

祭文的内容要做到简短,语言需要精炼,必须用简练扼要的词语抒发悲伤哀痛的感情。一般字数控制在二三百字是最佳的,不能啰嗦拖拉。古代的祭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押韵的。有的是一韵到底,也有的是变韵或者就是押两个之上的韵。在文章的最后,祭文一般用“尚飨”这个词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尚飨亦作“ 尚享 ”~

七、古代抗击瘟疫的诗句?

古人抗击瘟疫诗词:

异井甘如醴,深仁远未涯。气寒堪破暑,源净自蠲邪。修绠悬冰甃,新桐荫玉沙。带星凝晓露,拂雾涌秋华。绿溢涵千仞,清泠饮万家。何能葛洪宅,终日闭烟霞。

全诗可分三节,点出了免除疫病的关键所在,使后人认识到清洁的水源在防范部分疫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样的泉水如果能润泽万民,世上就会大大减少疫病的肆虐。

八、古代关于瘟疫的描述?

汉朝瘟疫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东汉大瘟疫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今天垂异,地吐妖,人疠疫。”建宁二年(169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明末、清末鼠疫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崇祯六年,山西出现瘟疫。崇祯「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1637年)以后,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崇祯十六年,据史料记载,“通国奇荒,疫疠大作。”出现了“疙瘩瘟、羊毛瘟”,患者吐出西瓜水一样的血水,然后立即死亡,江浙等地死了数百万人。

九、关于古代瘟疫的作文?

关于瘟疫的作文开头

故事中,瘟疫大使只取走了几千条人命,但最终死去了一万多条生命,那么其他人是怎么死的呢?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故事中的其他人因恐惧而致死,说明他们没有调整好心态,那些担心自己有了瘟疫的人,长期处在担惊受怕的心态中,难怪会被恐惧大使取走生命。虽然瘟疫要你的命你没有办法逃过,但是我们不能让恐惧充斥着心灵。每个人都会有恐惧,但是活下命来的和死于非命的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能自我调整好心态,把恐惧拒之门外。

十、古代瘟疫会屠城吗?

在古代,出现瘟疫、麻风、霍乱,因无法医治,都是屠城的,并用火烧一次,再用石灰化洒一遍。很多少数民族和姓氏,都是因为这样才被灭绝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