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祭侄稿》好在哪?
一、颜真卿的《祭侄稿》好在哪?
有这样一幅作品,它全文共268字,涂去了34字,横涂纵抹,重叠潦草,可以说是满篇狼藉。就是这样一幅潦草的作品,却成了仅次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天下第二行书”。
这幅潦草的名作是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这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的祭文,背后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颜氏一门满忠烈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镇守常山郡,颜真卿镇守平原郡。颜季明多次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为父亲和唐叔传递消息。后来,常山郡失守,颜杲卿被残忍地施以剐(guǎ)刑,颜季明也在洛阳被斩首。两年以后,颜季明的大哥才找到颜季明的头颅,把他带到了颜真卿面前。
颜季明是颜氏家族的青年才俊,寄托着族人的希望,没想到年纪轻轻却身首异处。颜真卿接过盛着侄儿首级的木匣,不觉泪如泉涌。挥笔起草了《祭侄稿》。
颜真卿
笔墨浸哀思
仅在保卫常山的战争中,颜氏一族就有三十余人壮烈殉国。时隔两年,接过亲人的残骸,往日酸楚又一股脑涌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父陷子死,卵覆巢倾”的惨状、叛军残害忠良的残酷……颜真卿越想越痛心疾首,一时间不能自已。他写此篇文稿时,完全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书法的一切技巧已全部忘掉,墨点就像从心底流出的泪滴,飞舞的线条就是内心悲怆的浩叹。作书时,作者的注意力完全聚集在祭文该如何表达,涂涂改改在所难免。如果你有在情绪激动时进行书写的体验,一定能理解笔端飞扬是情难自已的表现。
这篇文稿一共有二十三行,前十二行相对比较平稳,越往后写,字越飘逸。因为前十二行是自述官职,讲颜季明的出身,介绍时代背景,尚未触及伤心事。
《祭侄稿》前十二行
再往下六行,讲了颜季明父子的功绩与牺牲。亲人惨死的切肤之痛和对叛军的切齿之恨郁于胸间,悲愤达到了高潮,所以这中间字距疏离,线条飞舞,多有涂改。
《祭侄稿》中间六行
最后几行,讲寻得颜季明尸骸时仅剩首级,沉痛之情达到顶点,字迹也如狂草般难以辨识。
《祭侄稿》后五行
颜真卿书写《祭侄稿》的状态正是书法家们所追求的“无意于书”“心手两忘”。这种状态下写就的佳作是极为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天才的自由挥洒相结合的产物,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
二、《祭侄稿》的字写的差吗?
好久没回答书法类的问题了,内天看回复有人说要提醒我一下我是个书法答主,直接给我看笑了,于是准备回答一个。
以下是正文: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最高成就的两座高峰,在这个问题里,题主关心的是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实际上这和乐迷们经常提的诸如“许嵩和华晨宇到底谁牛逼”,“周杰伦是不是能排进华语乐坛历史前五”是一样的,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我回答所有价值判断问题的核心思路并非去分出个高下,而是着重去分析作品中,我们应该着眼于作品中的什么价值。
一:文本价值
《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讲的都不是小情怀,而是大情感。相比而言,《兰亭序》所关注的情感更大,也更强烈。如果你仔细读过《兰亭序》,你就会知道《兰亭序》讲的情感,是人一生的短暂与无奈。题主所言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并非重点,重点在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序》所谈的东西,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看我们每个人的自身命运,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宇宙观和生死观,这是一个永恒的,迄今为止都与我们离不开关系的问题。《兰亭序》的伟大不仅仅在它的书法方面,也在于他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又比如历代画家多作类似于文征明《兰亭修禊图》这样的作品。
关于《兰亭序》,我特别喜欢的是祝勇的散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里面的描述。
王羲之死了,但他的字还活着,层层推动,像一只船桨,让其后的中国艺术有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又似一朵浪花,最终奔涌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那场短暂的酒醉,成就了一纸长达千年、淋漓酣畅的奇迹。《兰亭序》不是一幅静态的作品、一件旧时代的遗物,而是一幅动态的作品,世世代代的艺术家都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印迹。如果说时间是流水,那么这一连串的《兰亭》就像曲水流觞,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端起这只杯盏,用古老的韵脚抒情。而那新的抒情者,不过是又一个王羲之而已。死去的王羲之,就这样在以后的朝代里,不断地复活。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象——有无数个王羲之坐在流杯亭里,王羲之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都是王羲之。酒杯也从一个王羲之的手中,辗转到另一个王羲之的手中。上一个王羲之把酒杯递给了下一个王羲之,也把毛笔,传递给下一个王羲之。这不是醉话,也不是幻觉,既然《兰亭序》可以被复制,王羲之为何不能被复制?王羲之身后那些接踵而来的临摹者,难道不是死而复生的王羲之?大大小小的王羲之、长相不同的王羲之、来路各异的王羲之,就这样在时间深处济济一堂,摩肩接踵。很多年后,我来到会稽山阴之兰亭,迎风坐在那里,一扭身,就看见了王羲之,他笑着,把一支笔递过来。这篇文章,就是用这支笔写成的。
从事实上看,中国书法作品中,能够成为文化符号的作品,只有《兰亭序》一个。王勃在《滕王阁序》里面所表达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也是类似的感情。
《祭侄文稿》则表达的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情。我们在《祭侄文稿》里面所看到的最感人的地方,是里面的涂改。
事实上,从文本上看,祭侄文稿并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能够被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所以说,我们不谈书法,只谈文章本身。《祭侄文稿》虽然情绪激烈,但是其文章格调,还是差兰亭序很多个档次。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在悲伤之时急就出来的祭文。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精彩的祭文,比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的“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其中,“天之涯,地之角”直接被李叔同用在了《送别》里,成为了中国人谈论离别的符号性语言。
二:书法价值
其实《兰亭序》与《祭侄文稿》在我看来,最难分伯仲的,就是他们的书法价值,因为从文本的角度来看,分出个高下实在太容易了。
作为行书作品,《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在我看来,最出色的是其书写节奏。节奏和文本推进的契合,是其他行书作品很难匹敌的。当然,我认为鲜于枢能把《寒食诗帖》排到第三,大概也是因为其内部蕴含着非常难以被超越的节奏感。
关于节奏,在这个答案里做出了一些解释。举例用的是《祭侄文稿》。
音乐与书法有何相通之处?我们回头再说《兰亭序》。从书写的面貌看《兰亭序》,延续了王羲之书写清秀潇洒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王羲之在书写《兰亭序》时的节奏变化。
右边是《兰亭序》的开头,这一段在记叙兰亭雅集的基本状况时,王羲之的书写接近于楷书,是相对速度很慢的书写,直到他开始写当天的状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及在这么好的天儿下的“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感叹时,写得十分的放松。我们甚至可以从书写中感受到“放浪形骸之外”那几个字,王羲之的那种肯定与舒畅。
最左边的图,是《兰亭序》的尾部。猛地一看,可能和中间差不多。但是和右边的“永和九年”比起来,明显看得出来王羲之的速度快了很多。如果你临摹过《兰亭序》你自然也知道,《兰亭序》难写的部分其实是后半部分。《兰亭序》虽然带有着一定的悲剧色彩,但其整体还是透露着潇洒与自如的。
相比《兰亭序》而言,《祭侄文稿》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特别激烈的情绪。支撑这种情绪的是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上留下的每一笔。经常有人问我,《祭侄文稿》怎么样,是不是哪里写的不好。我一般都会回答:《祭侄文稿》的伟大之处,在于祭侄文稿没有败笔。他用所有的线条,控制的也好,失控的也罢,给我们还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巨大悲痛情绪。
2018年,东京展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时候, @相墉 曾经分析过祭侄文稿里面的技法。他举了颜真卿签名的“真卿”二字。
在整个祭侄文稿里,颜真卿的签名部分,应该是其最理性的部分。因为大概可能写过很多遍了。我们可以看看,真字每一个横的转折位置,以及两个字的连带,疏密,就能看出来颜真卿有着非常高的书法审美。
但是说回《祭侄文稿》的书法价值。当我们谈及颜真卿的行书的时候,究竟其价值到底是什么。你若觉得《祭侄文稿》写的差,那《争座位帖》,就写得好么?
所以,这里还必须再次强调一下,我们为什么说颜真卿的行书非常重要。在这个答案里,我很详细的说明了这件事,我就不再这里赘述了。
如何看待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书法国宝颜真卿《祭侄文稿》等文物赴日本展览一事?我不承认《祭侄稿》字写的差,因为我们看一个书法作品的字是不是写的差,要看他用书写表达出了他想表达的,超越文本之外的东西。从这一点看,《祭侄稿》成功极了。如果你不认同我的看法,一个一个字的去揪《祭侄文稿》的毛病,那我只能说,你离理解书法,还有相当的距离。行书,不是连笔的楷书,也不应该是一个字一个字揪着看的。
书法是书写的艺术,书写是依托于文本的。当你去判定《祭侄文稿》是第二,是因为字写的不好的时候,想没想过,对于古人而言,他们评价一个书法作品的时候,是否也和你一样。不看内容,只看字?虽然我在这里去评价鲜于枢的情感,是我的臆断。但是仍然很难相信,鲜于枢在读《兰亭序》的时候,会觉得《兰亭序》的情绪不浓烈。鲜于枢一生没有经历过戎马,他的遭遇更像苏轼一般。所以在他的内心中,颜真卿的悲壮只是他的想象,他在经历的,是《兰亭序》里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出的宿命,与《寒食帖》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无奈。
最后我想说,题主的最大问题是,你是以什么样的角度在看书法。你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到底学习的是什么?
我认为,学习的是每一个书家的长处。
颜真卿具有王羲之没有的长处。并且他在突破王羲之一脉的行书桎梏上,为后来的清代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思路。所以我们说颜真卿重要,是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存在。不是阿谀奉承,是有根据的。
希望各位学书法,别把自己学窄了。
三、作文公开课评课稿
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作文公开课评课稿的内容。作文是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评课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评课,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为他们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和建议。今天我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一套作文公开课评课稿,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们有所启示。
一、课堂目标
在进行作文公开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课堂目标。通过这堂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放飞想象、大胆表达。
-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
作为一堂作文公开课,我们选择了一篇经典的优秀作文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篇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 题材新颖、有代表性。
- 语言简练、生动有力。
- 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这篇作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优点,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
在作文公开课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 示范写作法:老师可以先进行一次示范写作,让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感受到正确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进行写作,通过相互讨论和反馈,提高写作的质量。
- 个性化指导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四、评课要点
在评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 内容是否有逻辑性:作文的内容是否条理清晰,观点是否有层次。
- 语言是否准确生动:作文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是否能够生动地描述人物、事件。
- 结构是否合理:作文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恰当地布局、过渡。
- 思维是否独特:作文的思维方式是否独特,是否能够给人新的思考角度。
- 重点突出:作文是否能够突出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评价方式
在进行作文评价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式:
- 文字评价:通过书面文字评价,详细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的修改建议。
- 口头评价:通过针对学生作文的讨论和解读,给予口头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写作。
- 互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互相交流和反馈,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堂延伸
在作文公开课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延伸课堂:
- 写作练习: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在写作中不断实践和提高。
- 阅读拓展:让学生读一些与作文相关的文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
- 作品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同学,进行互相启发和学习。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一堂富有成效的作文公开课,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让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针对他们的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广大教师朋友们有所启发,能够在作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谢谢大家!
四、天文公式?
视星等m和绝对星等M换算的关系式:M=m+5-5lgR
R:距离(以秒差距为单位)
某星最亮时间(北京时间)=(某星赤经时间+某地观测点与北京的时差+12时)-当天的太阳赤经时间。
z=90度-h
Z是天顶距,H是天体的地平高度
p=90度-赤纬
P是天体的极距,这是赤道坐标系中的一个常用公式
s=t+a
STA分别表示恒星时,,天体时角和赤经。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公式,是我们天文测时的一个关键式
北天极地平高度=当地纬度
在天文和地理测量中这是测量某 地纬度的一个公式
天体出没中天的公式:
cost=-tanφtanδ
cosA=sinδ/cosφ
这是天体上升时时角t当地纬度φ和天体赤纬δ的关系,至于天体上升的时角T和方位角A"由下式求得:
T=-t
A"=360度-A
以地方恒星时S和S"分别表示上升和下落的地方恒星时时刻由
s=t+a得 S=t+a S"=T+a
天体中天的相关公式:
天体上中天时: A=180度
t=0时
z=φ-δ 或 z =δ-φ
天体下中天时: A"=0度
T=12时
z"=180度-φ-δ
天体上中天的高度公式还有另一种表达式:
在天顶之南上中天: h=90-φ+δ
在天顶之北上中天: h=90+φ-δ
开普勒第二定律:vrsinθ=常数(r:从太阳中心引向行星的矢径长度;θ:行星速度与矢径之间的夹角)行星与太阳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T²/a³=4π²/GM(M:太阳质量;G:引力恒量) 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
五、晋文公女儿?
重耳的女儿伯姬,也叫赵姬,因为她的丈夫正是重耳的大功臣赵衰。
说起来伯姬和赵衰是标准的老年配。赵衰的年纪跟重耳差不多。遥想当年,重耳受到骊姬的迫害,不得不出去别国。赵衰,那可是一路帮助重耳逃到狄国。随后,重耳娶了季隗,赵衰娶了叔隗。叔隗为了赵衰生下了赵盾。按理来说,赵衰和叔隗也是挺好的一对。
但是好景不长,重耳在狄国待了几年后,种种因素导致他不得不离开狄国,去齐国投奔齐桓公了。重耳和季隗都散伙了,赵衰和叔隗自然也散伙了。因为赵衰必须继续跟着他家主公重耳跑路。一跑又好多年,赵衰对重耳可算是不离不弃。所以,当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后,他为了报答赵衰这么多年来的追随之功,就把自己的大女儿伯姬嫁给了赵衰。
重耳干得这事儿吧,一千多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也干过,只是后者没成功。因为李世民刚口开说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就被尉迟敬德一口回断了。尉迟敬德回绝的理是:不好意思,我已经结婚了。糟糠之妻不下堂。很遗憾,取不了公主。
然而,赵衰大概是没有后来尉迟敬德那份直言的勇气吧。反正,赵衰没有拒绝重耳的好意。于是乎,叔隗就这样成了下堂妻。好在,重耳的女儿伯姬知道这件事情后,她觉得这这事情赵衰的处理不对。于是,她同赵衰说:“大叔,做人要要实在。喜新忘旧是不对的!何况你忘记还是曾经跟你共苦的人啊。大叔,听我一句劝,你还是把叔隗母子接回来吧。若你不听我的话劝,那我也只好跟你分了。”
赵衰被公主这么一说,他自然二话不说就把前妻给结了回来。再往后,伯姬发现叔隗的儿子赵盾是一个人才啊。于是,她为了赵氏家族未来的着想,她还特别大度请赵衰放弃立她的儿子为嗣子,改立赵盾为嗣。
有其父必有其女,伯姬简直是比当年的公子重耳还大度。自己一个公主为了婆家的发展,甘心则屈于了叔隗之下。当然,她这样做法让也叔隗母子特别感动。以至于,后来赵盾成为上卿之后,还一直念着伯姬的好,就请求晋君让赵姬的中子屏括当公族大夫。这事情自然是被晋成公批准。然而,这个事情有尬。因为,当初如果伯姬不是主动请赵衰改立嗣子的话。其实,按着周礼继承制度,赵盾的上卿本来该是她的儿子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当初伯姬请找赵衰改立赵盾为嗣子,除了替赵氏家族考虑,未必没有谋身的考虑。重耳一共就当了9年的国君。伯姬和赵衰的婚姻也就9年,伯姬请赵衰改立嗣子的时候,其实伯姬的儿子很小,显然不可能到10岁。这样的情况之下,根本也看不出优劣。
说白了,伯姬请赵衰改立赵盾为嗣子,未必是因为赵盾多么贤德有才,很可能只是因为他的年纪更合适当嗣子。何况,幼子继位,本身也处理不了什么事情,家族中的决策权还是落到赵盾手中。另外,自己未必真的能跟争得叔隗。一来,因为叔隗的娘家也算是晋国比较强劲的邻居。二来,叔隗的姐妹季隗是晋文公夫人。说白了,叔隗本来就是伯姬的姨妈。这样的关系之下,伯姬怎么争恐怕都不好,不如不如以退为进,成人之美。
六、宋文公母亲?
母亲不详
宋文公(? - 前589年),子姓宋氏,名鲍(一作鲍革),宋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24任国君(前610年-前589年)。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
七、作文公鸡?
今天,邻居家买来了两只大公鸡。它们都长着红红的鸡冠,全身披着油光光的羽毛,尤其它们的尾巴上面的羽毛特别漂亮。公鸡还有一双又粗又黄的脚,爪子非常长。我不知道哪只公鸡抢食厉害,就想用一个办法来试一试。于是,我去找了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商量办法,最后一致决定去找一条虫子来试一试。于是,我们立刻分头寻找。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小伙伴找到了一条虫子。我们立刻拿着虫子来到邻居家。我把虫子往两只大公鸡的面前一扔,扔到了地上。那两只大公鸡看到了虫子,顿时目光中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同时跨着大步冲上去,没有一点斯文的样子。它们用嘴各自咬住了虫子的一头,然后都往自己一方拉。它们好像在拔河一样,你拉过来,我拉过去,谁也不让谁。拉着拉着,那条虫子给两只大公鸡拉得肠子都露了出来。
然而,那两只大公鸡都不肯松手。一只大公鸡皮疙瘩就玩起了阴招,它突然松嘴往另一只鸡的头上啄了一口。对方立刻疼得大叫起来。虫子立刻掉在地上了。那只鸡看到以后立刻伸长脖子把虫子啄起来就要往别的地方跑。那只被啄的公鸡看到了,气得脖子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又叫了一声,好像在说:“你竟然搞偷袭!”它立刻追过去跳起来骑在了对手身上,同时,用自己尖尖的嘴巴猛地用力啄它的脖子。那只大公鸡吃痛不起,嘴巴一松,虫子就掉在了地上。它挣扎着摆脱了对方的控制,反过身来,冲着对方叫,好像在说:“我们就用战斗来决定胜负,谁胜了谁吃那条虫子。”接着,两只大公鸡就不停地战斗开了。你踢我啄,你打我飞,不分上下。后来,它们打得都没有力气,蹲在地上不动。一只大公鸡身上的羽毛掉了一少,另一只脖子上面还在滴血……
后来,一只大公鸡最先站起来,它就跑过去把那条虫子一口给吞吃了。另一只大公鸡慢了一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把虫子吃掉。它只好到另外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了。
爷爷家的大母鸡
安徽桐城县新渡镇松河小学三年级聂宁
星期天,我跟妈妈一道去看爷爷。爷爷家里有一只大母鸡,身体胖胖的,一身金黄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尖尖的小嘴露出乌黑色,冠子红红的,脖子一伸一缩,羽毛也跟着抖动,一双小脚总是不停地在地上挠来挠去。午饭前,我听见那只大母鸡一直叫个不停,就问:“鸡为什么叫个不停?”妈妈告诉我:“因为它饿了,你如果喂一点食给它,它就不会再叫了。”我拿来稻谷撒在地上。大母鸡吃了食,真的不叫了。过了一会儿,它飞进了鸡窝。妈妈说:“鸡要下蛋了。”几分钟后,它果然生下了一只蛋。我从窝里拿出热乎乎的蛋,交给了爷爷。大母鸡得意地“咯、咯……”喊了几声之后,就一摇一摆地走远了。
下午,我和妈妈要走了。刚出门,就发现大母鸡紧跟在我们后面。我想:它是舍不得我们离开。我们又把它送回到爷爷家才走。一路上,我回头望了好几次。 读了这篇习作,相信小朋友一定会受到启发,写出惟妙惟肖的动物佳作来。
不过,也许有小朋友会问:动物的各方面的不同特征哪能了解得清、掌握得全呢?这就要靠平时加强观察、分析。小朋友可以有意地选择一种或几种小动物,作连续观察,作一些观察笔记,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到了写作文时,小朋友就可以把观察得最细致、了解得最多和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小动物的各方面特征形象地表达出来,那时候,你就有话可说,有“特征”可写了,说不定也能写成一篇佳作呢!
我 家有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十分讨人喜爱。圆圆的头上,长着大红冠子,尖尖的嘴,椭圆形的眼睛。眼睛后面中,有一小撮突起的毛,底下藏着圆形的小耳孔。身上长 满油亮的花羽毛,像披着一件锦衣似的。细长的腿上长着两只金黄色的爪。长长的尾巴向上翘着。它走起路来总是昂着头,有时还拍打着翅膀,“喔喔喔“地叫个不 停,样子十分威武。
可爱的活闹钟
我家养了一群鸡,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只漂亮的大公鸡,
公鸡是一种可爱又勤劳的小动物,它的脑袋上嵌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就像两颗闪闪发光的玛瑙,颈部的毛呈橘黄色,像一朵盛开的花,它那柔软的绒毛,就像厚厚的棉被,当它们的脑袋和尾巴同时翘起时,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轮弯弯的明月。每天凌晨六点左右,公鸡便会张开它那清亮的嗓子“喔喔喔”地鸣叫起来,好像在说“天亮了,快起床,别睡觉。”
有一次,我给这群鸡喂食吃,这只大公鸡一见到饭就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把它的兄弟姐妹都挤到后面去了,真像只几天滴水未进的叫花子。
公鸡像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每天都在草丛里干活,为民除害:他这儿一钻,那儿一窜,很快就捉了很多虫子,瞧!他正得意洋洋地笑着呢1
我爱这只与众不同的大公鸡。
八、燕文公之死?
燕文公是病死的。
燕前文公,春秋时期燕国第二十四任君主,继燕武公之位,因燕国有两位文公,故称燕前文公。
在位时北方戎狄各部强大,燕被迫迁都至易,《水经注·卷十一·易水》称:“易水又东迳易县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九年卒,燕懿公即位。
前361年即位。前334年,苏秦来燕游说合纵抗秦,他赐与车马金帛使之至赵联合赵肃侯,合纵成功,苏秦任合纵长。秦惠王为分化合纵局面,与燕联姻,以女为燕太子妻。立二十九年病死。
九、文公赞原文?
关于这个问题,文公赞是《左传》中的一篇史书,记录了鲁国文公时期的事迹。以下是文公赞的原文:
鲁宣公十五年,文公立,是岁也,葬其母,大赦,遣宰子来聘。初,文公为庶子,庶母曰曹姜,公子纠庶出也,故曰曹子。文公之母,公子纠之妻也,故曰妇人。文公立,而庶母及妇人之弟曹国君欲废文公而立其长子,左右皆欲从之。梁季子曰:“不可。夫立君者,国之大事也。夫废君而立庶子,奚以定命?且庶子虽出在外,而本之国也,不可废立。今公子纠已死,其子幼弱,而曹国君欲废宗庙之命,而立其子,国人之心必不从,是废立之举,非国之利也。”于是废立之谋不行。文公尝问其大夫曰:“吾闻先君多行仁政,而民不亦寡乎?”孔子对曰:“不然。夫仁者,人之所欲也,而民之所恶者,盗贼耳。故仁者之于民也,如水之于鱼也。鱼出水则死,民去仁则亡。先君之仁,如日之旸旰,而民无不得其所。是以民之多寡,不在于仁不仁也,而在于治乱也。”文公曰:“善。”自是遂行仁政。治鲁十年,其民始服其义。孔子曰:“文公之仁,如天之青,如草之生。民无不服其令,而无不爱其德也。”
十、齐文公画家?
齐文——北京榜书画院院士
齐文,北京人,北京榜书画院院士,自幼随父亲学习绘画,1993年在原房山师范老师何君华开办的美术高研班学习。1997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前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现为燕山美协会员,房山美协会员。
主要擅画山水、油画、丙烯画、玻璃画,兼画花鸟,现在房山有工作室和美术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