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独立带团队禁忌?
兢兢业业终于当上小领导,面对新的职位却不太适应,很多刚刚晋升的中层管理,还没有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调整过来。
消极的中层管理把自己比喻成“夹心饼干”,夹在上级、下级、同事之间,积极的人则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树干,连接上下,输送营养。
每个层级都有一些禁忌,没有经验的新手一不小心,就会埋下隐患。作为公司中层,已经是管理者的你,有些禁忌不踩为妙。1.把自己当成上层传话筒,对下属不负责
很多人觉得把自己当成传话筒有什么不对吗?什么都没弄明白,上级说什么,就向下传达什么,把自己当成了留声机,不会思考,不懂原因,不懂调整,这不叫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接受上层的指令,更是懂得解决下属们的困扰。下属负责冲锋陷阵,而你是负责兜底、调整和帮助。
2.当只看结果的甩手掌柜,不是合格的中层管理
有些中层管理者经常是这么做事的,“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中层不是高层,这样做,会缺乏落实工作的意识,中层管理者,要做的是监督和引导下属执行工作,保证公司战略和战术的执行能够达到预期。
中层管理如果当了甩手掌柜,就不会死一位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很多中层管理者抱怨员工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执行力缺乏,其实根源在自己。
3.说话不算话,失去权威
这让我想到老干妈,老干妈是很讲诚信的,以前有一个广州销售商把年销售目标定为3000万,陶华碧觉得这目标太高,很难实现,就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如果真实现这个目标,我年终就奖你一辆轿车!”
销售商也没当真,因为陶华碧一向特别节俭,作为一个大老板,自己出门连轿车都不配,办大事出门大多都是挤公交,去税务局交税,也是兜里塞两个馒头当做午餐。这么节省的人怎么舍得奖励别人一辆轿车?
结果到了年底,销售商真的完成了目标,陶华碧当众表态,做人要讲信用,力排众议,奖励了这位销售商一辆轿车。
陶华碧的诚信为她带来了好声誉。如果别人连她都骗,就会在行业中臭名远扬。
越往高走,说话越要算话,不管是老板,高层管理,还是小领导,说话不算话,就会让你失去民心,失去作为领导的权威。
4.不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晋升受限
世界不少大型公司,管理者想要升迁,都会有一项核心考核指标:培养接班人。
因为接班人不合格而垮掉的公司,崩溃的团队,实在是数不胜数,这种血淋淋的教训,让大型公司都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
据说华为有一个很绝的玩法,直接把需要考核的管理者和他带领的团队,全面隔离,有时候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在没有负责人的情况下,如果团队表现更好,那么考核人可以升职;如果差不多,留任继续观察;如果更差,那他就会降职。
企业想要正常运转,中层管理者想要升迁,就必须在自己离开这个位置时,有人接任,并且胜任。
5.自己很忙,下属很闲,团队难以变强
没用的领导才会让自己在最前方冲锋陷阵,什么事都干,让下属闲着。这样的中层管理,培养不出强大的团队。成了中层管理,就需要通过下属去完成工作,每个具体工作都需要有负责人。
该下属做决定的事,让他们自己学着做决定,这训练的是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事风格。
太过依赖上司的下属不堪大用,习惯性代替下属做决定的上级,他所带领的团队很难胜任复杂的任务。
6.批评下属不注意时间、场合,导致下属离心
我见过一家公司管理者,负责部门的研发,因为习惯性不分场合批评员工,导致这家公司,员工不断辞职,来的走,走的来,基本上2个月走一个,也有待几天就离开的。这给人事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批评员工需要注意这几点:一大清早不要批评下属,这会让下属一天的工作状态都不好。公共场合不要批评下属,这会让他很丢面子,点名批评更是不要,这会让员工很难堪。
伤害员工自尊心的领导,得不到员工的信服。
多表扬,少批评,放大员工优点,鼓励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对团队来说,这是好事。
7.搞小圈子文化,团队必然有内讧
搞小圈子文化,必然会导致团队分裂和形成派系。大家心口不一,团队目标偏失,没有激情,效率低下。
团队小圈子,就是和团队领导一起扛过事、共患难的哥们关系,这被团队其他成员认为是一个小团体,如果圈内靠关系起作用,圈外靠规则和制度起作用,时间一长,必然导致冲突和矛盾。
作为管理者,这点需要注意。
中层管理者,想要管好团队,上传下达,协调里外,做事和理人都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