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门票多少?
一、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门票多少?
免费,不要门票。
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近代文化先驱、一代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师)而修建的专题性纪念馆。
李叔同(弘一大师),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和佛学大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二、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门票?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粮店街62号,是2008年在李叔同原故居的基础上按原貌恢复重建。目前免费对游客开放不需要购买门票。
三、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开馆时间?
天津故居纪念馆间
周二 至 周日9:00—17:00(16:0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浙江6:00—18点
四、李叔同故居介绍?
李叔同故居是一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 1. 李叔同是近代中国的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人士和教育家,他的故居反映了其生活和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李叔同故居建筑古朴,布局合理,体现了南方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髓。3. 李叔同故居内留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包括了他的手稿、家书、书法字画和照片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李叔同故居作为一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研究基地。大家可以通过参观李叔同故居,了解李叔同的事迹和思想,感悟他对于教育和民主化进程的贡献,以及南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五、天津李叔同纪念馆是怎样发展至今的?
位于河北区宙纬路觉悟社纪念馆旁。是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书法作品的园林建筑。1990年10月在李叔同诞辰110周年之际,建造了李叔同书法碑林。在这座占地635平方米的古典式园林内,镌刻着李叔同中、晚期书法作品80余件,并刻有楚图南、赵朴初、启功等著名书法家的贺词作品。李叔同(1880—1942)原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号弘一,生于天津。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和佛学大师,多才多艺,学识精深。 [1] 他将西方油画、话剧引入中国,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志、是将图画用于广告宣传、使用裸体模特进行艺术教学、利用风琴进行音乐教育的第一人。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李叔同一生酷爱书法,出家以后,对书法研习不辍,老而弥笃,获得了巨大成就,后人称其字为“弘体”。
六、李叔同故居有何特色?
李叔同故居在天津市河北区。 李叔同故居原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
院内花园游廊环绕,雕梁画柱交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宜人。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后来,由于住户繁杂,年久失修,粮店后街60号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 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 重建完成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分为园林景观和故居两部分。
七、李叔同纪念馆有几个?
李叔同纪念馆在全国有65个之多。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觉悟社纪念馆旁,是展示李叔同——弘一大师书法作品的园林建筑,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1990年10月在李叔同诞辰110周年之际,建造了李叔同书法碑林。在这座占地635平方米的古典式园林内,镌刻着李叔同中、晚期书法作品80余件,并刻有楚图南、赵朴初、启功等著名书法家的贺词作品。
八、李叔同纪念馆导游词?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一位学贯中西的旷世奇才。他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早期新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精诗词、篆刻、绘画、书法、音乐等等。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来到李叔同故居,我们便可以听到那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多人因为这首曲子知道了李叔同。走过太湖石假山便能看到清末重臣李鸿章为李家题写的“进士第”的匾额。
李叔同故居是李叔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这是一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院内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一个前后院,构成了一个田地的“田”字形。整个建筑是沿街而建的,坐西朝东,一直到李叔同离开天津出家后,李家一直居住在这里。
九、如何评价李叔同?
(一)
我编辑过李叔同的传记,也曾经用几个月的时间阅读过《弘一大师全集》。
我想,我应该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今天写的这些东西,无关于卖书。
(二)
实际上,最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有关未来的话题。
当然和新的一年开始了多多少少有些关系,其实可能关系也不是很大。
因为未来其实一直都在,如利刃悬天。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不同的责任和哀愁。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除了过好自己之外,还承担了一些比上一代人更多的对上一代人的责任。
因为在这代人的人生初段,从父辈以至祖父辈所获得的滋养,远比之前的其他代际要多。
这一点无关乎贫富。
(三)
人一出生之后,就自然面临着一个接受教育的问题。
不幸的是,现行的教育,无法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教育”机制,甚至,是在扼杀“自我教育”。
不过,一旦一个人开始接触“自我教育”,就不得不去思考未来。
李叔同,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程度非常高的人。
他少年时代转益多师。
这得益于他拥有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家世。
他的家庭从政从商,能够接触到当时顶级的资源,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他自由的去吸收他想要吸收的学养。
那些他从小仰望的大师们,就生活在他的身边,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带给他不同于常人的眼界和积累。
那些别人仰望的大师们,后来就成为他的朋友,他们教学相长,相互间不断的切磋交流。
中国人固有的“忠孝”传统,其实也让他遵守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原则。
在母亲去世后,李叔同选择去日本留学,接触真正的艺术。
在那个阶段,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就是“艺”。
(四)
李叔同身兼多艺。
书法、篆刻自然不用多说。
少年即有“双行李文涛”之称。
不但写得好,还写得快。用笔的手法和文思都超迈他人。
“二十文章惊海内”,听起来就是一个文人才子,做翩翩公子好极了。
但不同于一般世家公子,他还对于戏曲这种当时被看做是下九流的玩意保有高度的兴趣。
或许是因为庶出吧,他能够登台唱戏。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李家的教育本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
去日本主要是学美术,还主要是西画。
见过真正好的东西,再回到国内的时候。
他已经从一个文人才子变成了身兼图画和音乐两门的老师。
做老师,李叔同认真严格,要不就不教,教就要和学校谈好一切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的,我干不了。
对学生也是这样,看到好苗子,无论如何也要保下来。
学到身上的“艺”并没有束之高阁。
他还做编辑。选稿、编书,设计广告。
堪称那时候最新潮的设计师。
就在他的艺术、交谊和人望成就达到自身的顶点的时候。
他,出家了。
(五)
有关李叔同出家,他为什么出家这些话题已经有很多前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觉得理由很简单。
李叔同,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种什么生活。
也一直知道自己在不同阶段,想要的是一种什么生活。
在完成了“自我教育”之后,他对自己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他一方面把现有的生活都做到了极致,一方面不停的调整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最后出家。
出家对于李叔同来说只是找到自己的一个过程。
如果那个他心目中最好的自己,需要用其他方式来找到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去做的。
(六)
回到开头的那个有关未来的话题。
一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非常难的。
在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之后,通过对自己的掌握,来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更难的。
在选择之后,不悔。
才是通透的。
李叔同区别于大多数人的,并不是他出家了。
而是他通透了。
因为还有很多出家人,一生也做不到通透。
(七)
当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对未来的判断还不明,对自己的选择还有悔,人就会焦虑,会自我怀疑。
二零一八年对于我来说,其实一直处于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
一方面是我逐渐认识到了一个之前不曾认识的自己。
一方面是我对自我未来的期许,由于能力的问题,还达不到,而我在自我怀疑中在不断的思考要不要修改这个期许。
因为如上种种,我做不到坚定。
这也就是李叔同值得人们羡慕的地方。
他每每决定去做一件事,艺也好,教也好,佛也好,都无比的坚定,也从来没有过后悔。
(八)
所以,我总在想,你不能白编了一本李叔同的传记,白读了他的那些思想吧。
可你又如何能活得像他一样坚定呢?
寸
二零一九年一月九日
十、去天津的李叔同故居怎么走?
坐856或605在 望海楼 下车往狮子林桥方向走 不用上上狮子林桥 那有个十字路口 左拐 那条路叫 海河东路 沿着海河东路走 在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 也就是在那附近 就是 李叔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