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极品作品?
一、徐悲鸿极品作品?
是《春山十骏图》
《春山十骏图》。这幅画堪称是徐悲鸿的代表作,画中的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备受内外界一致好评。这幅画曾在拍卖会被国内买家以高价所获,现成为莞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二、徐悲鸿纪念馆位于?
徐悲鸿纪念馆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市 西城区 新街口北大街53号,另一处位于 宜兴 亦园内。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它是由中国政府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该馆原址在 北京市 东城区 东授禄街16号,周恩来总理亲书“悲鸿故居”匾额。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原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周总理指示重建新馆。 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1988年10月26日开馆。
三、徐悲鸿作品的简介?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 (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从父习画。年甫弱冠,东渡日本,翌年赴法,师事达仰,继入徐梁学院及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1年游学德,1927年归国,任中大艺术教授。1933年在巴黎画展,法说什么选购十二幅,辟专室陈列。旋赴欧,在德、意及苏联举行画展。抗战后,屡在国内广州、长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为救济祖国难民,举办画展。历任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在绘画创作上,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写实作风,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继承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自己独特风格。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善于传神。 著名油画《 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 1952年病中,曾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捐献国家。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不了少优秀人才。1953年卒于北京。年仅五十九岁,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鸿纪念馆。其代表作《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间作花鸟及猫,亦别具风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吕动》、《初伦杰作》、《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徐悲鸿生平: 艰难时世 1895年7月19日,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一间临水而筑的简陋茅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给他取名寿康,祈愿他健康长寿。这个名叫徐寿康的农家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耕作之余,在镇上以课徒和鬻字卖画补贴家用。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当他要求学画时,却被父亲温和地拒绝了。两年后,九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父亲命他每日午后摹吴友如石印界画人物一幅,并学设色。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强的肆意入侵,内有封建政权的腐朽统治,天灾人祸接连不断。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 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因徐达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鸿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去逝,家里却连一文安葬费也没有。徐悲鸿含泪向亲戚告贷,热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来了钱,还亲自帮助安排了丧事。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 命运转机 为了养家,他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出路。终于有一天,他联系到一份工作,是为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一套《谭腿图说》画体育挂图。几天工夫,一百多幅图就画好了,徐悲鸿得到了一生中卖画的第一笔收入--30元稿酬。 生活有了转机,徐悲鸿也变得开朗起来。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烈,谋生之余,大量阅读书籍。在好友的帮助下,他携带作品拜访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得到周先生的赏识,并欣赏了周先生收藏的所有书画以及他历年的作品,令徐悲鸿一饱眼福,大开眼界。 当时的上海有座闻名的哈同花园,是犹太富商哈同的宅第。他们在园中创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需要悬挂仓颉的画像,于是登报征聘画家。徐悲鸿依据史书上对仓颉"四目灵光"的记载,发挥想象力,描绘了一个满面须毛、四目炯炯、肩披树叶的巨人形象,这幅三尺多高的仓颉半身像神通仓圣明智大学的教授们通过了,徐悲鸿也因此住进了哈同花园。他开始绘制仓颉像,原计划完成一组共8幅作品的创作,直到他离园时候,他共完成了四五幅,遗憾的是这些画后来随着仓圣明智大学的风流云散也不知所终了。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仓圣明智大学的许多教授,其中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有两位。一位是康有为,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变法人士极为欣赏徐悲鸿的才华,并收徐悲鸿为入室弟子。另一位就是教国文的蒋梅笙教授。 旅欧八年 1918年12月中旬,徐悲鸿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公派留法资格。1919年3月20日,他登上了海轮,离开了祖国。当海轮在伦敦港停靠时,他上岸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画院以及皇家画会展览会。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丰富,其中,古希腊巴底隆神庙的浮雕使徐悲鸿心醉神迷,流连忘返。一星期后,他终于抵达了向往已久的巴黎。这年秋天,他入朱利安画院学习素描。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的素描突飞猛进。不久,他便去报考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拜著名的历史画家弗拉孟为师。徐悲鸿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弗拉孟对这位勤奋刻苦的中国学生也分外青眯。 1920年初冬的一天,他结识了当时法国最为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达仰。达仰对徐悲鸿很有好感,嘱咐他每星期天早晨到他画室去,徐悲鸿喜出望外。自此,他每周都求教于达仰,直至1927年回国。 1921年夏,由于国内政局动荡,留学生津贴中断,徐悲鸿在法国的生活日益艰难。听说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同样的法郎在德国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的生活,于是,徐悲鸿迁居柏林。在柏林,徐悲鸿经常问学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先生。在德期间,他每天作画达10小时以上,经常去博物馆临摹伦勃朗的画,此外,柏林动物园中凶猛的狮子亦是徐悲鸿最好的写生对象。 1923年初春,徐悲鸿重返巴黎。5月,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次年5月,在法国莱茵河宫举行了中国美术展览,这是一次中国留欧美术学生的成绩大展览,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均参加了此次展览。 1926年2月3日,徐悲鸿旅欧归来。2月18 日,田汉在上海举办梅花会,展出了徐悲鸿的油画人物40余幅,与会者有150多名文艺界人士,有蔡元培、林风眠、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在上海稍作停留后,徐悲鸿回到巴黎。之后,又畅游瑞士和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饱览了古今艺术名作。1927年8月,徐悲鸿结束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涯,回到了上海。 欧洲巡展 1933年1月下旬,徐悲鸿赴法举办中国画展。5月10日,"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300多幅,前来参观的约有3万人次。大批评家加米勒莫克来在《费加罗报》和《民族之友》等报发表3篇评论,赞扬中国绘画艺术。欧洲各大报纸也争相报导此次画展并发表评论文章。原计划一个月的展期,由于观众太多,又延长了半个月。在历时45天的展览会结束后,法国政府收藏了中国近代佳作12幅,其中有徐悲鸿的《古柏》、齐白石的《棕树》、张大千的《荷花》等。此外,自这次画展后,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特辟了一间中国画陈列室,接着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都邀请到该国展览。结束了在法国的展览后,徐悲鸿应邀前往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受到比利时人民的高度赞扬,比利时皇后也参观了画展。 在意大利的米兰,中国近代绘画展隆重开幕。意大利全国的报刊一致赞扬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的成就,有评论说,徐悲鸿主办的这次画展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掀起的中意文化交流的又一高潮。 各国的邀请函纷至沓来。徐悲鸿应柏林美术会之邀携作品前往德国,分别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展览期间,德国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介绍和评论他的作品,均给予高度评价。离开德国之后,他前往苏联。当轮船经过古希腊的都城雅典时,徐悲鸿上岸游览了巴底隆神庙的遗迹。记得第一次赴欧时,伦敦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巴底隆神庙残破的浮雕曾使他神魂颠倒,此次,他亲身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古希腊,历史的风沙使神庙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但他仿佛置身于2000多年前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中间。这次经历,徐悲鸿终身难忘,被他誉为"生平第一快事"。 1934年5月6日,中国近代绘画展在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6月19日移至列宁格勒市展出。展览期间,徐悲鸿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处进行了多次讲演,向苏联介绍中国艺术。在苏联,他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家如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作品、复制品,对他们的艺术推崇备至。他将列宾与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他的这一评价使苏联美术界为之震惊。 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国外巡回展览结束后,1934年8月17日,徐悲鸿回到祖国。这次"中国近代绘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中央大学为徐悲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会后,徐悲鸿将从国外购买的名画复制品、画册等分赠给学生们,使他们大开眼界,加深了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了解。 抗战爱国 南京的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徐悲鸿对此深恶痛绝。当蒋介石提出请徐悲鸿画一幅肖像时,徐悲鸿断然拒绝。1935年春节,徐悲鸿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中立不倚",下联是"隐居放言"。他家的对门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宣传委员会主席叶楚伧的官邸,出入很容易看到。 1936年5月,徐悲鸿被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在《广西日报》上,徐悲鸿撰文公开斥责蒋介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这一年,他作了国画《晨曲》、《逆风》、《雪》等有感时事的作品。 1937年中华大地燃起了全面抗日的烽火。8月13日,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威逼国民党首府南京,中央大学不得不向大后方转移,迁往国民党的战时首都重庆。中央大学再次聘请徐悲鸿担任教授,于是,徐悲鸿也跟随中央大学来到了嘉陵江畔。在入蜀途中,他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及《巴之贫妇》,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 日本侵略者在肆意侵占我们的国土,人民苦不堪言。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爱国国家,徐悲鸿愁绪满怀。既然不能在前线杀敌报国,他便在后方用手中的画笔尽绵薄之力。1941年,他在南洋、云南、贵州等地多次举办筹赈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八年抗战胜利,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在1944年因高血压与肾炎而住院半年的徐悲鸿,此时病体还未痊愈,但胜利的消息使他精神焕发。 斗争不懈 1946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接掌北平艺专。 北平艺专的进步人士成立了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推举徐悲鸿为会长。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外,徐悲鸿积极地支持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的工作。 在接管北平艺专以后,徐悲鸿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别派遣的一批党棍、特务的监视,他所在的北平艺专也时时受到国民党的攻击。面对这些,徐悲鸿总是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保护被迫害的师生。他写了"艺术至上"四个大学挂在校门口,用以维护进步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与国民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7年5月20日,北平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国立艺专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大游行。一天晚上,听说国民党宪兵要到艺专校园搜捕参加游行的师生,徐悲鸿立刻给当时国民党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打电话,他说:"国立艺专没有共产党,叫他们(指宪兵)不要来这里下手。"并且要求李宗仁保证艺专师生的安全。李宗仁一一应允,艺专的师生得到了一次政治庇护,躲过了国民党的大搜捕。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艺专的国民党分子发动了一场"南迁运动"。国民党要迁走的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将艺专的一大批美术界、音乐界的中坚力量搬到南京去,徐悲鸿就是他们要弄走的主要对象。国民党当局给徐悲鸿送去两张机票,迫他南下。中国共产党则派田汉秘密来到北平,见到了徐悲鸿,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并且嘱咐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徐悲鸿与国民党党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南迁"斗争。他亲自召集校务会议,当场决定将国民党发给艺专"南迁费"换成小米,补贴全校教职工和学生。 当人民解放军已包围了北平,傅作义在和平解放与负隅顽抗之间举棋不定,于是在中南海邀宴了北平的一些学者名流,向他们征询意见,徐悲鸿也在被请之列。会上,谁也不敢冒险发言,冷场半小时后,徐悲鸿第一个站了起来,他以洪亮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时至今日,傅将军还能对蒋介石抱有什么幻想呢?况且,北平是一座文化名城,为了保全北平的古老文化,也为了使生灵免遭涂炭,我希望傅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和平解放北平。"他的冒除直谏鼓舞了在座的人士,大家纷纷发言希望傅将军和平解放北平。后来,傅作义将军果然采纳了这些学者名流们的意见,和平解放了北平。 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从德胜门撤离了北平城,北平艺专的师生们急不可待地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并在全城张贴了第一批迎接解放军的木刻传单,李桦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就是其中的一张。 徐悲鸿激动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他笔下的奔马似乎从这样的欢腾。题画诗也一扫郁闷之气,"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是光明",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激情满怀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平一片新气象,徐悲鸿在崭新的时代里激情满怀。1949年下半年,他给周总理写信要求派艺专的师生参加当年冬季在北平郊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周总理同意了他的请求。师生们第一次深入接触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对他们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师生中产生了第一批反映农民土改斗争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开犁》、李桦的《斗争地主》、曾善庆的《烧红契》等。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徐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新的时代里,徐悲鸿提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美术,要吸收古今中外各流派的精华,中国的油画创作要吸收"古典主义的技巧,浪漫主义的构图,印象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想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在他的倡议下,开设了领袖像课,他新自指导。这个时期,他的创作热情也极其高涨,创作了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等。 1950年9、10月间召开全国英模大会,徐悲鸿申请为英雄、模范们画像。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许多英模来到中央美院作报告,与师生座谈。徐悲鸿的身体很弱,但他带病画了许多肖像,如素描《子弟兵的母亲》、《战斗英雄》、《郭俊卿像》和油画《骑兵英雄邰喜德像》(未完成)等。不久,他又构思创作油画《鲁迅与瞿秋白》,为此,他访问了鲁迅与瞿秋白的日常生活习惯,以便更细致地刻画与塑造人物。 新中国的每一点发展都令徐悲鸿激动不已。1951年5月,导沭整沂的水利工作吸引了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徐悲鸿抱病来到山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写生作画,为期两个月,画了大批工地速写和素描肖像。回京后,他暂时将创作一半的《鲁迅与瞿秋白》放下,全身心投入到导沭整沂水利工程的巨幅油画创作中。就在7月的一天,徐悲鸿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4个月后,才勉强能在床上坐起来。11月,他出院回家,因仍未痊愈,只得每天卧床休息。1952年,他一直病卧在家,人虽躺在床上,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他在病床上还计划编制一套《爱国主义教育挂图》,并草拟了一篇序言。 1953年春,徐悲鸿渐渐能下床行动了,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中央学院,扶病指导教学。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他任执行主席,开了一整天的会,当晚脑溢血复发,急送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于9月26日凌晨逝世。周恩来、郭沫若等前往吊唁。9月28日,全国文代会举行公祭 ,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次年10月10日,徐悲鸿纪念馆开幕,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美术事业的艺术家、教育家就像一颗不灭的明星,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徐悲鸿先生创作风格: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愚公移山》:本件作品做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粑,挖掘不止。以裸体的形式画古代中国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力量和气势。 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使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与素描画法相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横是齐国的后裔,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横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队之一。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不顾齐国的灭亡,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现名田横岛,在山东)。汉高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汉高祖的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蒋碧微曾回忆:“1928年开始,悲鸿除了去中大教课外,全力创作取材于《史记》田横故事的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也回忆:“父亲作此画时,正是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父亲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 徐悲鸿在创作这副杰作时,任务相当艰苦,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都有模特儿,他先画了精确的素描稿,然后画到画布上。作品1928年开始创作,1930年完成。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在那双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惋、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也有人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离去,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象要阻止田横去雒阳,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着头颈,浓重的白云沉郁地低垂着。整个画面呈现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九方皋》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负伤之狮》 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 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形液蟆贰�《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 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 [徐悲鸿的作品画简介有哪些 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四、徐悲鸿纪念馆怎样预约?
在公众号“北京本地宝”中对话框中回复“徐悲鸿”,获取预约入口
五、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新馆门票?
徐悲鸿纪念馆是免费的不用门票,网上预约就可以了。
徐悲鸿纪念馆建立于1954年,是在徐悲鸿故居基础上建立的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
徐悲鸿纪念馆有7个展厅、1个序厅,展示了徐悲鸿大师遗作千余件,各式收藏品千余件,还有上万件各类资料。徐悲鸿的骏马图,激励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愚公移山》,歌颂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田横五百士》等。
六、徐悲鸿纪念馆开放时间?
平时是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10:00—16:00
春节期间开放门对间调整为除夕9:00—17:00初一至初六9:00—21:00
七、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还是有他个人的风格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画油画,还是画国画,画风都较为奔放。
其实评判一个画家的作品好与不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画作所反映的时代,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但是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作品,虽然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是在艺术观赏性上面,和大师级别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他的绘画,不管是国画还是
油画,技巧性都不是太强,缺乏一些层次感,说的更直白一些,在一些需要细腻表达的地方,还是粗糙了一些。使作品的表现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构图也比较平庸,一些画作的立意很好,但是布局构图都存在很多问题…
当然,这是拿他和同时代的一些顶级大师来比。总的来说,他还是算得上是一个很棒的画家。
徐悲鸿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精妙,而在于他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巨大贡献,他对中国当代美术的这种贡献,不亚于鲁迅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他是一个伟大的美术教育家,在这方面,任何绘画大师可能都无法跟他相提并论!
八、徐悲鸿生平和主要作品?
《奔马图》
《群马》
《九方皋》
《田横五百士》
《负伤之狮》
《愚公移山图》
九、徐悲鸿笔下的美女作品?
最著名的有《珍妮小姐画像》,是油画人物肖像,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
此画在当时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另外还有《徐悲鸿夫人像》,《坐在磐石上的女人》这些著名画作。
十、徐悲鸿作品有哪些
徐悲鸿的作品有哪些
徐悲鸿(1895年-1953年),字雁千山,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民族艺术的贡献而被广泛赞誉和敬仰。
徐悲鸿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人物画到山水画,从动物画到花鸟画。他绘画的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代表作品 - 《黄土地》
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黄土地》。这幅作品描绘了中国西北地区草原上工人和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立体感强烈,肌理细腻,色彩鲜明。徐悲鸿通过绘画展现了他对人民生活和劳动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农民阶级的敬意和关怀。
代表作品 - 《永不消失的电波》
《永不消失的电波》是徐悲鸿在抗战期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这幅画以强烈的表现力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画面中,身着军装的抗日战士挺立在山脊上,昂首远望,背后是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徐悲鸿通过深情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将英勇抗战的氛围和中国人民的斗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代表作品 - 《母亲》
徐悲鸿的《母亲》是他艺术创作中的又一杰作。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慈祥的母亲端坐在家中,抱着一个婴儿。画面温馨而感人,生动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徐悲鸿巧妙地运用绘画技巧,通过母亲的神态、眼神和动作,传递出浓浓的爱和关怀,使观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力量。
代表作品 - 《佛门十三僧》
《佛门十三僧》是徐悲鸿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力作,也是中国美术史上描绘僧侣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以墨色为主调,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十三位僧侣的形象,气势庄严而内敛。徐悲鸿通过对僧侣的肖像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崇敬。
代表作品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徐悲鸿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题材所创作的画作之一。这幅画表现了《骆驼祥子》一书中的主人公骆驼祥子。画面中的祥子形象刚毅坚定,透露出他面对困境和压力时的不屈精神。徐悲鸿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结语
徐悲鸿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他用画笔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表达了对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关注和热爱。徐悲鸿的作品永远散发着艺术的光芒,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