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柳青?
一、作家 柳青?
柳青(1916-1978)本名刘蕴华,字东园,笔名柳青,陕西吴堡寺沟村人。柳青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柳青小说散文集》等。
2019年9月23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柳青原型?
柳青(1916年7月2日—1978年6月13日),原型(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8月,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1978年6月13日,柳青逝世,享年62岁。
三、柳青名言?
1、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感情支柱。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2、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手法。谁来创造这种新的手法呢?就是那些认真研究了生活的人。而不是认真研究了各种文学作品的手法,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手法。
3、要想写作,就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
4、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所以要让自己健康着、开心着、幸福着,偶尔要醉着。
5、文学事业,是一种终生的事业,要勤勤恳恳搞一辈了,不要见异思迁。
6、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
四、柳青作者?
柳青(1916-1978)本名刘蕴华,字东园,笔名柳青,陕西吴堡寺沟村人。
柳青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
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柳青小说散文集》等。
五、柳青国籍?
美国
柳青(Alvin Liu),男,生于1957年,美籍华人,美国马凯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马凯大学国际经济学硕士,美国律师协会会员,美国联邦法院认证律师,现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国际法律部高级法律顾问。
柳青曾任美国卢德威尔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法律部亚太地区法律顾问兼大中国地区首席法律顾问、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全球投资兼并重组部高级法律顾问兼大中国地区首席法律顾问。就任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副总裁兼法律总顾问,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
六、柳青作家?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2019年9月23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七、柳青《人生》感悟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事物所影响和感动。有时候,一本好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和内心的触动。柳青的《人生》就是这样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书籍。
柳青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他的著作《人生》以其独到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智慧,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人生的意义
在《人生》这本书中,柳青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快乐,更在于对他人的奉献和影响。
柳青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一句真诚的问候,还是一次帮助的举手之劳,都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同时,柳青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说:“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浪费它。”他鼓励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人生的选择
在面对人生中的选择时,柳青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他说:“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将决定我们前进的道路。”柳青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和价值观来做出决策,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和期望所左右。
柳青鼓励人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困境和障碍所阻挡。他说:“只有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我们才能真正成长。”柳青的话语鼓舞着无数人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突破自我。
人生的感悟
通过《人生》这本书,柳青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感悟。
他说:“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在书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柳青通过这样的比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柳青还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认为,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另外,柳青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总而言之,柳青的《人生》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书籍。他的思想和观点引导着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八、如何评价电影《柳青》?
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柳青
一位伟大的作家
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十四岁时,油灯下,他吃力地啃《共产党宣言》;“一二·九”前后日夜奔走,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以后为办救亡刊物累得大口大口吐血;1939 年,到敌后战场跟部队上前线打仗,对常人已经够苦,对他更是苦上加苦,冷天里 冰河,夜夜行军,病体几乎支离破碎。他忘我地干,竭尽自己的力量,他自信参加革命够彻底了。而现在,他的自信心动摇了,因为他想到了离开这里,怕黄土埋瘦骨,文学事业将与身俱灭,他不能想象那种现实。他剖析自己深层模糊的意识:自己带着极大的个人抱负走进革命队伍,不愿做一个无声无息的人,以前的苦和个人愿望不悖,况且苦也是暂时的,咬咬牙就能过去,现在虽说也是暂时的,可暂时到何时?对于生活,如果总是划皮而过,文学事业的进取和希望何在?文学事业要求作家深入生活是无止境的!咬牙岂能咬一辈子。
他不仅带着强烈的创作愿望,同时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工作,改造自己。这才出阵,就败阵而归,他自问:人生何为?
他握着拳,轻轻地敲着炕沿,咽下一口唾沫,好像在吞钢咽铁。不要说磨掉一层皮,就是磨掉一身肉,还是要干下去!此时,思想的改变,对自己仍很重要,对革命、对文学都非过这一关不可,否则,只是为了个人的打算,终将会使自己设法绕过困难,摆脱痛苦。(以上文字引自刘可风《柳青传》)
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电影根据柳青女儿刘可风的著作《柳青传》改编。
柳青长女刘可风,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分上下两部分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并附有柳青晚年极富价值的谈话,涉及《创业史》未完成部分的构思和对时代的沉思。全书为我们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柳青最后的日子(节选)
文丨刘可风
1978年春节前后,父亲第三次住院,身体已经很虚弱,一个月以后又感染了绿脓杆菌,有时精神委靡。一天,他强撑着说:“你回家把我的文字资料和手稿全部拿来。”我取回东西,他一份一份给我交代处理方式,微弱声中的一句句,都是让亲人痛彻肺腑的话,我怎么也不愿意他说下去:“爸爸,你肯定会好的,多少鬼门关你不是都过来了吗?”
经过不停的输液消炎,情况渐渐好转。空闲了,我就翻看拿来的资料,一份他复写的、留底的“交待材料”有一段话:“1956年,在一次讨论提级的会上,工作人员汇报说统战部提出民主人士郑伯奇(作协副主席)的级别低了,我说给我的一级不要提了,给他提一级,让他和我平级。”
我从来没问过父亲的行政级别。问他:“为什么这种事情也是你的罪状?”
他说:“他们说我招降纳叛,包庇‘反共老手’郑伯奇,证据就是我把我的一级让给了他。”
“你的级别……?”
“解放后一共提过两次级,按政策像我这样,没犯过错误的都提一级,我两次都让了,所以,我一直是刚解放定的十级。”
“对你没有什么影响吗?”
“别的没啥,就是看文件受到级别的限制。”
我说:“《创业史》第一部稿费你给了公社,第二部你预支一部分给大队拉了电线,弄得家里生活总是这样拮据。”
我不是抱怨,只是想了解父亲是怎么想的。
父亲并没有多想,马上就说:“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具有双重人格。”
父亲又说:“日常医疗费我从来没报过,稿纸也没在作协领过,一次就买了十元钱的,现在还没有用完。”
“《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正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稿酬大幅降低。困难过后,又补发了,出版社的同志告诉我,一个领导说反正给他,他也要捐献,就不用补了。”
父亲说:“这种事情我从来不过问。”
不过,他也不无遗憾地说了一句:“他们要是给我,我可以给本地区再办点事。”
我说:“你怎么弄得一点积蓄也没有呢?”
父亲说:“《铜墙铁壁》有些稿费,都用在那个院子上了。”
虽然“文革”后皇甫村半坡上那座幽静的村舍已荡然无存,他仍然念念不忘抛洒了无数汗水,难以割舍的故地。说起这些事他的感情十分复杂:
“那所院子军区做过羊圈后,多年空弃,很破旧,建筑年代无人知晓,也无从考证。我初来时还有块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的残缺石碑,可见年代久远。1954年搬进来,1955年第一次大修,才两年就出了问题。开始我想小修小补,不影响正常生活就算了,一动工,这里也不行,那里也是问题,改变计划,干脆好好修一下,这辈子再也不在这事上费心思,所以,‘小工程’变成了‘大工程’。谁料,几年以后又出问题,共大修四次,把那些稿费全用完了。”
“我怎么能想到,我的阵地,我精心维护,打算将来寿终老死的院落会……”他灰突突的脸上很是伤感。
最后,父亲对我说:“爸爸一毛钱也不给你们留,你们首先要能养活自己,才谈得上对社会做贡献。”
在西安的治疗成效甚微,听取了人们的劝告,我们把无限期望寄托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1978年5月11日,是父亲离陕去京治病的日子。
清晨,温和的阳光,寂静的街道,缓缓而行的汽车,父亲目视窗外,心静如水。父亲以往出行,来不接去不送。家人外人都一样。这次有人表示要到车站送行。父亲再三劝告:“大家都忙,不必浪费这些时间。”
父亲说:“我不喜欢客套。”待人接物父亲有时像农民,简单直率,这可不是他的优点。他每次从乡下到作协,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人们也习惯,从不迎来送往,“文革”中他回皇甫村,久别的农民和干部特别热情,告辞时要送他出门,他两手一拦:“到此为止,都忙去吧!”
父亲以为,这次也一如既往,不料,一进站台,眼前已经聚集了一片等待送行的人,而且越来越多,除了作协,还有剧协、音协和长安县的人们。朋友们一片深情的目光,许多简短的祝愿和嘱咐。父亲本来是个极富感情、容易激动的人,他用眼神和表情回敬人们的离情别意,努力使自己不要过分激动。就在登车前的一刻,剧协的马良田一把搂住父亲的肩膀,动容地说:“我们都对你特别有感情,希望你看好病早日归来!”大概是想让这惜别的气氛不要太沉重,父亲故显轻松地说:“对呀!民族大团结,回汉一家亲嘛。”马良田是回民。
上车后,在情深似海的目光里,父亲终于抑制不住自己,难以平静的面部泛起罕见的红光,他用尽气力,两手扒住玻璃窗,大声向告别的人们倾吐心声:“我离不开陕西,离不开大家,我一定会回来!”
阳光透过玻璃,照着他眼眶中涌出的泪水,熠熠闪烁着……
九、小柳青诗词?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
画楼云雨无凭。
十、柳青河起源?
柳青河是临沂北城新区的一条河流,位于沂、祊(bēng)两河间,原为自然排水平沟,因两岸多柳树而得名。
柳清河有东西二源:东支源出兰山区李官镇与白沙埠镇一带,西支源出兰山区汪沟镇北双山子南麓,两源汇于枣沟头镇陶家庄东,南流经杏花、赵岔河等村于王家岔河村东南入沂、祊河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