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沂蒙红嫂精神传承促进会

2023-06-19 07:57: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沂蒙红嫂精神传承促进会

《沂蒙颂》是一部四场芭蕾舞剧。1973年5月16日,由中央芭蕾舞团(当时的剧院名称为中国舞剧团)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公映。该剧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沂蒙颂就是该片的主题歌。

二、沂蒙红嫂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必须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党必然会受到人民的信赖、爱戴和拥护。战争的胜利、当前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革命先烈冲锋陷阵和广大人民无私支前换来的,在当前相对和平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当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反哺人民,在工作中要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自觉弘扬沂蒙精神,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让植根于共产党人身上“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与民携手共创辉煌的明天。

三、网上观看沂蒙红嫂纪念馆

    王羲之故居(书法文化)——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兵学文化)——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临沂市博物馆(城市文化)——东夷文化馆(东夷文化)——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知青文化)——龙园旅游区(家风文化)——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汉刻文化)   

  压油沟旅游区(地方美食)——椿树沟旅游区(煎饼、炒鸡)——竹泉村旅游区(非遗美食凉皮)——岱崮地貌旅游区(岱崮全羊)

  压油沟旅游区——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九间棚旅游区——椿树沟旅游区——朱家林旅游区——竹泉村旅游区——沂蒙花开旅游区

  海洋世界主题公园——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蒙山龟蒙旅游区——孟良崮旅游区——岱崮地貌旅游区——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龙园旅游区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孟良崮旅游区——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

  蒙山云蒙旅游区(天然氧吧)——椿树沟旅游区(乡村美食)——朱家林旅游区(美丽乡村)——竹泉村旅游区(休闲度假)——智圣汤泉旅游度假区或观唐温泉旅游度假村(温泉康养)——郯城中华银杏生态旅游区(健康养生)……

四、沂蒙红嫂纪念馆要钱吗

巍巍蒙山,耸立起英雄无私的伟岸丰碑;滔滔沂河,讲述着沂蒙儿女的红色故事。八百里沂蒙,最鲜艳的那一片红就是沂蒙红嫂。

这群沂蒙山的普通劳动妇女,送子参军、送夫支前,送军粮、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汇合成感天动地的沂蒙红嫂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烽火硝烟诞生这一抹红

在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你会看到这样一种圆圆的低矮茅屋:沂蒙山的小块青石垒砌成圆墙,上面再搭个茅屋的圆顶屋蓬。这就是沂蒙地区特有的“团瓢屋”。贫苦的沂蒙百姓,就住在这样四面透风的草窝里。

就是在这个团瓢屋里,沂蒙红嫂明德英先后救助了两名八路军战士。危急时刻,她更是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身负重伤的子弟兵。

1911年,明德英出生在沂南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岁时,她因病致聋哑,懂事后以讨饭为生。25岁时,嫁给了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两口子没房也没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到村西面的李家林看坟墓。明德英夫妇在坟地旁搭了个团瓢屋居住。

抗战烽火燃起,日寇侵入沂蒙山区烧杀抢掠,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1940年秋,八路军山东纵队来到沂蒙。他们对待老百姓像亲人,帮助村民搞生产、学文化……还帮她家盖起了茅草屋,送来了粮食。明德英虽然不会说话,可她早就把八路军战士当成自己最亲的兄弟姐妹。

1941年的一天,一名八路军小战士身负重伤冲出敌人包围圈,正巧遇到明德英。明德英冒死将浑身是血的小战士掩藏在附近的空坟里。在骗走日本兵后,明德英到空坟子里查看,小战士因为失血过多早已昏了过去。为了救人,她毅然解开衣襟,把乳汁一滴一滴滴到了战士的嘴里,救了他的命。之后的每一天,明德英都为小战士清洗感染流脓的创口,还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为他补充营养。半个月后,小战士伤愈重新归队。

1942年日军扫荡时,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负伤,也被明德英夫妇相救,悉心为其养伤。战后,庄新民找到了明德英。在明德英去世后,庄新民以儿子的身份为她立碑,每年都让两个儿子来沂南给明德英扫墓。

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首先提出了“红嫂”的称谓。随后,小说《红嫂》又被改编成京剧《红嫂》、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沂蒙红嫂也因此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战争年代的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沂蒙女性的红色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带着儿媳张淑贞等人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遗孤;李桂芬带领31名妇女肩扛门板,在水中架起“火线桥”;深明大义的“沂蒙六姐妹”伊淑英、张玉梅、杨桂英、伊廷珍、冀贞兰、公方莲,带领全村为孟良崮前线烙出15万斤煎饼,筹集军马草料约3万斤,拆洗军衣8500余件,缝制军鞋超过500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里的女性救护伤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为前线做军鞋315万双、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2亿斤,救护伤员6万人……沂蒙女性以她们的大爱、英勇和无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铸就了人们心目中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革命建设锻造磨砺这一抹红

当战火的硝烟渐渐散去,沂蒙红嫂精神却在经历着一遍遍的磨砺,依然绽放熠熠光彩。

“沂蒙红嫂纪念馆”里,就记录了这样一位革命建设时期的红嫂。她就是爱国拥军一辈子、爱心洒遍蒙山辽水的好妈妈胡玉萍。

1922年,胡玉萍出生在沂南县张庄镇。13岁那年,她的父母被地主逼死,留下姊妹9人。胡玉萍是老大,年幼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共产党、八路军的到来,解放了她、教育了她,给了她新的生命和希望。

1939年,胡玉萍嫁到了张庄镇和庄村。新婚第二天,为了救治八路军伤员,她和丈夫商量,把刚住了一天的新房让了出来,把一间破旧的草棚当作自己的家。解放战争时期,胡玉萍带领妇女们拥军支前,动员亲人们参军参战,曾被沂蒙地委授予“支前模范”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胡玉萍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了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上。抗美援朝时,胡玉萍听到志愿军缺少飞机大炮,她把家里仅有的500斤大豆拿了出来,又动员兄弟姐妹凑了1500多斤粮食,捐献给国家;1963年,沂南遇到特大干旱,她给村里的打井队捐粮、捐物;她日常照顾村里的3位烈军属和多位五保户,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参军……

1978年,胡玉萍被转业到辽宁抚顺的儿子接去安度晚年。这个沂蒙山区的先进典型,来到了雷锋工作过的地方,也把沂蒙精神带到了那里,和“雷锋团”的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胡玉萍带头组织了50多个军地单位,成立了双拥活动站,她当站长,吸收了600多人加入了活动站,为部队送猪300多头,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好妈妈”。胡玉萍被雷锋团誉为编外指导员、编外政委,多次为部队官兵、当地群众作传统报告,讲述她在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事迹。

在抚顺的27年间,靠养猪、拣废品,胡玉萍捐款捐物达15万多元,先后为党多交党费1万多元。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胡玉萍养猪的艰辛。为了让猪长得好,她把猪圈建在向阳的一面,她则住在了猪圈的背阳面;为了省钱,她每天都要经过一座300米长的铁桥,到浑河南岸的养鸡场去捡猪饲料,然后带着成袋的饲料爬过60多度的大坡,再拖过仅能容一人行走的铁桥。拉回家,还要再用半天的时间。累了,饿了,就坐在桥头上就着咸菜吃一口自带的干粮。这样的难度和劳动强度,对一个70多岁、身高不足一米五、裹着小脚的老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1995年11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爱国拥军好妈妈》,并发表短评《山高水长五十年》。这是对胡玉萍这位普通老人一生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

胡玉萍于2005年去世。在83年的岁月中,她拥军长达60多年,为国家、为军队奉献了执著的大爱和一生的真情。抚顺市民自发地为她建起了“个人荣誉室”,时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的张文岳亲自参加了仪式并揭牌。一个城市的市民为一名外地妇女建个人荣誉室,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新时代传承弘扬这一抹红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于爱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将沂蒙红嫂故事和沂蒙精神讲给更多人听。她不顾身体的病痛,到学校、到社区、到军队,到全国各地去宣讲。截至目前,于爱梅义务做沂蒙精神讲解、报告和讲述沂蒙红色故事3000余场,拥军足迹也踏遍了山南海北。这位69岁的老人,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

革命战争时期,王换于带着儿媳张淑贞等人,在自家小院创办战时托儿所。她们像母亲一样全力保护、抚养了革命干部和烈士的子女。

“我是红嫂的后人,决不能给前辈抹黑。”正是抱着“让沂蒙精神流传得更远”的想法,于爱梅从2004年退休后就走上了自费拥军的道路。

2010年,于爱梅开始担任沂蒙红嫂协会的名誉会长,也是从这一年起,她开始走上讲台,向公众讲述自己眼中的红嫂事迹和沂蒙精神。2016年,于爱梅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目前,促进会的会员已增至300余人,还在山东省外不少城市设立了分会。

而今,于爱梅的大女儿高洁和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主动加入到传承沂蒙精神的队伍中来。高洁与母亲一样,也成为了党性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这是一个“红嫂”家庭的红色传承。

红嫂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在新的发展时期,临沂妇女大力发扬沂蒙红嫂光荣传统,听党话、跟党走,谱写新时期军民鱼水深情,使红嫂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五、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电话

沂南县马牧池乡,此地是红色教育与旅游景点,非常不错,值得一看。 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临沂沂南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且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众多游客。位于马牧池乡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有: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和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