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三元里抗英纪念馆革命简史

2023-06-14 13:23:3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三元里抗英纪念馆革命简史

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庙前商议抗击英军,取庙内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 三元古庙是二进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建筑。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二、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

三元里抗英 出自《广东军务记》,原文如下: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辰刻,夷船由泥城直进曾埠登岸,一路逐队而行,由西村后首胜塘至北门外流花桥,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守军发炮数响,各自弃甲投戈,望风而走,炮台悉为夷据。

夷据两炮台后,肆行无忌,于附近各乡昼夜巡扰,破门扇,夺耕牛,搜衣物,辱妇女,掘坟墓,种种祸害不可胜言。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夷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执宝刀,柄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捐资出力,备器械,持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奋呼攻打,昼夜不息。逆夷狐凭鼠伏,匿两炮台中,不敢出。十二日,逆夷义律见遍地旌旗炫耀,刀戟纵横,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有十余万众。逆夷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愿即刻撤兵下船,不敢复行滋扰。

三、三元里抗英遗址的历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四、三元里抗英纪念碑地址

三元里之战,相较于开战以来,定海之战、虎门之战,英军损失较大。即使按照中方文献的伤亡记录(传说或讹传),此战算不上一场重大胜利,更无法改变英军继续肆虐中国沿海,国家落败的结局。

英方统帅在拿到所需赔偿后(与三元里此战无关),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开始策划进一步北上侵略计划。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三元里抗英旧址

最佳景点: 白云山 从化温泉风景区 光孝寺 六榕寺 萝岗风景区。广州著名美景:穗石祥楼(越秀公园和广东博物馆) 辛亥之光(黄花岗和中山纪念堂)莲花胜景(莲花山) 百粤冠祠(陈家祠) 云山锦绣(白云山)华南植物园、云台花园、流花湖公园、人民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 从化温泉风景区、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芙蓉嶂风景区,人文景观有:南越王墓、镇海楼、西关大屋、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等

珠海东澳岛也不错。珠海东澳岛位于万山群岛中南部,面积4.62平方公里,北距珠海市区27.5公里,东北距香港大屿山55公里,西北距澳门23公里。因在岛东侧的东澳湾,锲入中部约1500米,形成一块大凹部,故称东澳岛。在万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珠海东澳岛最迷人。踏上东澳岛,蔚蓝色的海水,绿色的山野,袅袅的渔村炊烟,岸边停泊的渔船,使你抛却久居都市的喧嚣与烦扰,顿有走进世外桃源的感觉。

六、三元里抗英纪念碑简介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七、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地址

1841年。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恐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处理,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八、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馆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辰刻,夷船由泥城直进曾埠登岸,一路逐队而行,由西村后首胜塘至北门外流花桥,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守军发炮数响,各自弃甲投戈,望风而走,炮台悉为夷据。

夷据两炮台后,肆行无忌,于附近各乡昼夜巡扰,破门扇,夺耕牛,搜衣物,辱妇女,掘坟墓,种种祸害不可胜言。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夷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执宝刀,柄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捐资出力,备器械,持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奋呼攻打,昼夜不息。逆夷狐凭鼠伏,匿两炮台中,不敢出。十二日,逆夷义律见遍地旌旗炫耀,刀戟纵横,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有十余万众。逆夷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愿即刻撤兵下船,不敢复行滋扰。

九、三元里抗英纪念馆是纪念谁的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

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

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

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同时,爱国士绅何玉成等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

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

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5 月29 日,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军数名。5 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

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了。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

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战鼓擂响,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

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震天,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以林福祥为首的五百余名水勇也闻声赶来,参加战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路,并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肉搏。

按国内通行说法,此战共毙伤英军少校军需毕霞(Beecher 一译比彻)以下近50人,生俘10余人(一说歼敌二百余人)。而据卧乌古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毕霞系“疲劳过度而死”(另一说法死7人,伤42人)。

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并且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

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