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讲解

2023-06-14 11:24:2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讲解

翠屏山上建有公路、石梯和架空索道,从山麓可到达山顶。半山腰柏油公路环绕相通,林中小道纵横互连。满山遍坡栽植着各种珍奇的花草树竹,除原有古迹明代千佛寺、神仙庙等老建筑重新修整外,还建有百草园、动物园、哪吒行宫、三友亭、三江一览楼、盆景园、儿童乐园、茶园、露天影剧场、赵一曼纪念馆、翠屏山庄等游览点。

二、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观看过程

1936年8月2日凌晨,黑龙江哈尔滨至珠河(今尚志市)的铁路线上,一列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在这列火车上,有一间临时牢房,里面关押着一位即将被押送刑场的“女囚”。此刻,这个年轻的女人正忍受着严刑拷打的剧痛,给远在千里的儿子写下两封绝笔信。百余字中,她先后六次深情呼唤“我的孩子”,道尽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以及一位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她就是抗日女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赵一曼。

双枪白马战敌寇,誓志为国不为家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于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读私塾时,赵一曼在进步青年、大姐夫郑佑之的引导下阅读了《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新书刊,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1923年冬,赵一曼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共青团地委妇女委员、宜宾妇联和学联党团书记。

1927年初,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军事学校的第一批女学员。在学校的军事化管理下,赵一曼和其他女兵们一起,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理论学习。在训练场上,赵一曼既学习了指挥作战,也能够手持步枪冲锋在山道和树林;政治课上,李达、许德珩、恽代英等教官的理论讲授,则更加坚定了赵一曼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同年9月,为了保存和培养优秀干部,党组织派赵一曼等同志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开往莫斯科的轮船上,赵一曼结识了同为黄埔军校学生的陈达邦,在相处中两人互生情愫并坠入爱河。1928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在学校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学习,度过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时光,不久,赵一曼便怀孕了。

实际上,当时赵一曼患有肺病,身体虚弱,党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决定让她先期回国。陈达邦后来在《忆一曼》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别时她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我建议解怀以后再回国,她坚决不同意,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为了照顾她,我又建议我俩一同回国,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我莫作此想,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

临行前,陈达邦把一只戒指和一块怀表送给赵一曼留作纪念。赵一曼对丈夫深情道:“我看到这两件东西,就如同见到了你。” 就这样,这对新婚夫妇在结婚几个月后,便异域相隔,从此再未相见。

回国后,赵一曼诞下一子,取名“宁儿”,希望儿子安宁健康。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赵一曼按照回国前与丈夫商量的办法,将宁儿送到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家中抚养。临别前,赵一曼抱着宁儿在照相馆拍下了母子二人的唯一一张合影。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寇占领。为了挽救陷民族危机,赵一曼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时的她才化名为赵一曼。1933年,赵一曼在海伦地区率领游击队作战,以两百人的兵力击溃伪自卫团五百余人,并将敌方伪团长击毙。后来,赵一曼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她领导游击队让日伪军接连退败,敌人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英勇就义悲歌壮,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战役中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日伪军将赵一曼押送到珠河县公署,关在一间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听说捕获到抗联游击队员,专程从哈尔滨赶来,连夜严刑拷打两个多小时,一无所获。为得到更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又把赵一曼转送到哈尔滨关押,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

为了击垮赵一曼的意志,从她嘴里套出有用信息,敌人轮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夹手指脚趾等酷刑。面对敌人的轮番审问,赵一曼怒斥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敌人希望用酷刑摧毁她反满抗日意志的企图没能达成,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黑龙江珠河县。在去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知道此行实为赴死,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宁儿。她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写下了最后一封信:“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高高举起呀!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的歌……”行刑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南国女儿的一腔热血喷洒在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

战友朱新阳曾问赵一曼:“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赵一曼答道:“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她曾在诗中写下自己为抗日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生为女儿身,不比男儿弱。1962年郭沫若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写下了一篇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尤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长大成人后四处打听母亲的下落。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赵一曼的儿子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三、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在哪里

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环抱、绿荫满园、安静庄严,宛若我们今天参观烈士陵园的心情————肃穆、感动.

  烈士,一个让人敬佩又感动的词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已经遗忘了这个词语,美好而安逸的生活让我们心中很少有激情.但那天的参观,让我们的血液再次沸腾.

  几十年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已深入人心,这种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斗志,我们在烈士墓前鞠了躬,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一鞠躬,那是充满敬意的充满情感的一个弯腰.我们献了花,那是凝聚着我们无限情感的一束鲜花,或许先烈们也在看着我们,这样一代新中国的中华儿女,如何来完成他们未完的使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更崇高的意义在于为人民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朱瑞将军,赵一曼,杨靖宇同志,无数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都让我们震撼了.烈士永生、浩气长存!我曾怀疑过人的永生,但当乐观豁达,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汇聚到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时,那便是永生.

  烈士们已经离开了我们,解读他们,只能通过一块块碑文,一座座坟墓.从他们附近走过,仿佛接受了人生的洗礼.此次学习升华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您好!我们在向您们真诚的瞻仰,我们更会永远地向您们——学习致敬!

  观麻城烈士陵园有感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麻城烈士陵园参观学习,通过对陵园及馆藏的观瞻,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刻的人生洗礼.

  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蕴藏着深厚的革命文化气息.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锻造出了王树声、李硕勋等一大批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整个陵园宏伟气派,庄严肃穆!走进烈士纪念馆望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国家兴旺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先烈,他们抱着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从大别山走出,征战南北,战场上他们英勇杀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用小米加步枪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地进攻,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革命队伍,使革命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参观完烈士陵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思绪万千…….缅怀烈士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更是一种精神洗礼.他们为革命,为真理,为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时时缅怀他们,并把他们作为激励我们工作的动力,进而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永远坚定党的信念,时刻怀揣革命先烈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及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永远保持对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感情.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武生院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四、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图片

适合小朋友游玩的地方较多,最有特色的有两个。

一个是位于翠屏山景区游客中心旁边的儿童乐园。

另一个是位于宜长路边上的野生动物园。

五、赵一曼烈士纪念馆解说开场词

第一位就是刘桂五,如今可能没几个人认识他,刘桂五是辽宁朝阳人,曾经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部下, 后来被蒋介石改编,1935年,一心想要抗日的刘桂五对蒋介石十分不满。

当时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军不抵抗,刘桂五对此感到气愤,他甚至向张学良要兵,说:“给我500人,我回热河抗日。”张学良当然没有同意,不过他对刘桂五的抗日之情很满意。

1936年12月,刘桂五得到了晋升,成为骑兵第6师的少将师长,日寇全面侵华之后,中国军队展开反击,刘桂五的第6师划入马占山麾下,他被派往绥远前线与日军血战长达8个月。

作为东三省抗日的一面旗帜,马占山自然也就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日军丧心病狂出动4个兵团的力量对马占山部进行围攻,双方激战5昼夜,马占山部被日军围困在武川县黄油杆子一带。

在日军优势的武器和兵力下,马占山要想突围很困难,当时刘桂五跟随马占山一起,他为了掩护马占山突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6岁,阵亡后他的头颅被日军割下,战士们只抢回了一具无头遗体。

第二位被日军割下头颅的抗日名将叫陈安宝,他是浙江黄岩县人,他从一名排长逐渐成长为将军,可谓是身经百战,1939粘月17日,日寇侵略南昌,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带阻击日军101师团。

1939年5月5日,陈安宝指挥3个师与日军对战,他亲自在前沿指挥,不幸的是当他路过姚庄时被一发炮弹击中,当时就牺牲了,陈安宝时年48岁,后来一个日军士兵发现了他的遗体。

日军士兵通过陈安宝带着佩刀,认为是个大官,就割下了陈安宝的头颅拿回去请赏,后来陈安宝的头颅被送往日本东京展览,实在令人痛惜。

第三位被日军割下头颅的将军是陈中柱,他是江苏建湖县人,毕业于黄埔六期,陈中柱的牺牲与部下李长江叛变有很大关系,当时他是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4纵队的司令。

陈中柱所部和新四军关系还不错,两支队伍多次配合打游击,遗憾的是总指挥部的副指挥李长江叛变出卖了陈中柱,1941年6月,日军得知了陈中柱的确切位置,兵分多路对其进行了保卫。

突围过程中陈中柱身中6弹牺牲,后来一个汉奸认出了陈中柱的遗体,日军割下了他的头颅带去了泰州,后来陈中柱的妻子王志芳亲自到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的头颅,日军对王志芳的勇气深感钦佩。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