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文化背景来评论苏东坡传?
一、从社会文化背景来评论苏东坡传?
一直有人说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并不是严谨的传记,但林语堂在自序中说“have taken care to make only statements which can be backed by sources”。我并未读过太多与苏东坡有关的原始史料,亦非历史、文学专家,对此并无判断能力,不敢乱说,但据我揣测:林语堂这么个做事认真精细的天秤座人士,应该不会乱说。 当然,就算确如林语堂所说,他书中描述的苏东坡是否就是历史上真正的苏东坡也不确定。资料未必真实,选择亦有角度,描摹难免主观,更何况林语堂是那么喜欢、敬仰苏东坡。好比让杨丽娟去写《刘德华传》,怎么客观的了呢?其实从书中可以看出,有些段落,林语堂写作时恐怕就已入戏了,笔下写的是他想象、揣测中的那个苏东坡,甚至是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境界。林语堂所写的是一个他所期望的完美的人,是一种完美的人格,一段完美的人生。当然,此处的完美并不是指全无瑕疵、一马平川。如林语堂说要了解一个人先要喜欢一个人才行,了解此种完美恐怕也得先喜欢这种完美才容易些。 苏东坡是林语堂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也确实很像林语堂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与非议。当然,我所说的林语堂更多的是林语堂自己文字中的林语堂,但考察旁人记述的林语堂事迹、传记,比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对林语堂性格的评价,也不难看出林与苏在性格上的相近。包括苏东坡的种种弱点。 细想想,苏东坡在政坛上的挫折与林语堂一生中的很多坎坷都有共通之处,林语堂为苏东坡所作的一些判词,后来在林语堂自己身上也有应验。一切都是令人无奈而又不可避免。该书第十四章结尾处提到,苏东坡刚刚被保释出狱,就又写诗发起牢骚来,写罢掷笔说:“我真是无可救药!”林语堂这一生中,恐怕也没少发出过此类感慨。(btw,这句话,张振玉译本中译为“掷笔笑道”。但原文只是“threw down his pen and said”,我真没看出哪儿提到苏东坡笑了。) 苏东坡钻研制墨及工程营造的劲头与林语堂后来研制中文打字机、发明新式牙刷的执着何其相似。(林语堂发明牙刷的事不如他研制打字机的事情著名,但确实有过,福建漳州的林语堂纪念馆里有一幅林语堂亲笔画的设计蓝图。)而林语堂描述的苏东坡与其夫人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到林语堂与其自己的太太廖翠凤的身上。一个才华横溢热情生动的丈夫,遇到一个豁达智慧温柔包容的夫人——于是丈夫甘愿听从太太的劝告,且因此受益。 如林语堂所说:“一个杰出的诗人和一个只有普通常识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结果往往是妻子比丈夫显得更聪明。”林语堂一直将这类通情达理、有世俗智慧、偶尔有男子般开朗气度的女性视若珍宝。他喜欢《浮生六记》里的芸娘、也喜欢李香君。他笔下的姚木兰的形象,以及姚木兰与其丈夫的关系就更加典型。(另外,洋派的林语堂也多次在各种文章中宣扬过包办婚姻的好处。) 《苏东坡传》好在是一个真挚有趣的人写另一个真挚有趣的人。 “神圣的目标向来是最危险的。一旦目标神化,实行的手段必然日渐卑鄙。” “每一个革命党未得势之前都能显出最大的力量和团结,一旦得势根除反对派之后,就开始因内哄而分裂。” “他有一个美梦,他的一切都指向那个遥远的目标,不求国家快乐、安详、繁荣,却希望国家富强有力……” “那时也和现在一样,人民对一个政权是否爱戴,只有在那个政权失势以后才能知道。” “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极权论都以国家、人民利益为口号。历史上多少政治罪恶假人民的名义而推行,现代读者不难了解。” ——以上都出自这本《苏东坡传》,大都是就王安石变法所发的议论。林语堂出版此书是在1947年。林语堂并无多么高超清醒的政治智慧,幸亏他当时已有了这样的认识。 数年前我曾说,《苏东坡传》告诉我们,一个有智慧、有理想、有爱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生活得洒脱、旷达、乐观。现在我想:苏东坡并非生在一个完美的时代,事实上,所谓完美的时代或许永不会出现。但苏东坡(也许只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以证明,不完美的时代,也可保有几近完美的人格,度过几近完美的人生。我猜,林语堂写作此书,要说的就是此事。
二、谁知道漳州市天宝镇319国道旁的十里蕉园的具体地址?
不要门票,就是一大片香蕉园,可以自由出入,也没有详细地址,在国道上就可以看见了,从漳州市区往天宝的方向走,快到之前,会看到右边有一个林语堂的纪念馆的牌子,林语堂的纪念馆就位于蕉园里。
三、福建漳州有哪个好玩的地方?
去厦门,基本上都去了鼓浪屿、曾厝垵、中山路等等知名的景点,游览完毕,想不想看点不一样的?那就去厦门附近的漳州走走吧。 漳州距离厦门有一个班小时的车程,这里有火山岛和镇海角两个网红景点,还有白塘湾海底兵马俑,在清明小长假,大家可以前往这些地方游玩呢。 火山岛 这里有最纯粹的天与海、薄荷色草地,这里有热气球、海边秋千、蓝白巴士、鸟巢挂椅、橙色城堡、网红滑梯和海胆椅。就算不去巴厘岛,这里也可以拍出非常美丽的IG风格的写真。最主要的是这里还有非常不错的无边界泳池,是不是很棒。 其实火山岛的面积不小,走一圈基本上也要2个小时左右,在门口可以乘坐电瓶车,建议在火山博物馆、停机坪、无边界泳池下车打卡。 白塘湾火山公园 不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北爱尔兰的“巨人之路”,在漳州依旧是可以去观赏壮观的火山岩石柱群。在2000多万年前,有火山和海洋短兵相接,海水循环往复的冲蚀、雕塑着熔岩产物,就形成了现在的柱状玄武石地貌。大家走在湿滑的火山岩上要小心,很容易滑到的,海边风比较大,大家注意保暖。 镇海角 在日落前一两个小时抵达镇海角,狭长半岛三面环海,有着标志性的红白灯塔与海浪声、火山岩一起构成了文艺而苍茫的画面。停车场距离灯塔要补充15分钟左右,不过也有摩的可以乘坐。从镇海角回厦门有60公里,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
四、山塘街历史名人的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1.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之一,曾在山塘街上生活过,1921年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担任教师,与胡适、陈独秀等人共同创立了中国文学研究会。
2. 谢觉哉: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戏剧家、文化批评家,曾在山塘街上生活过,他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此地,如《春蚕》、《梅妻鹤子》等。
3. 闻一多: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诗人、翻译家,曾在山塘街上生活过,他在这里创办了“新文化教育社”,发起了一系列变革教育的运动。
4. 林语堂: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文化名人,曾在山塘街上生活过,他的许多作品都与此地有关,如《京华烟云》、《红楼梦谈》等。
5. 钟南山:中国呼吸学权威专家,曾在山塘街上生活过,他对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贡献备受广泛赞誉。
五、武康路有哪些名人故居?
一条武康路,半部上海近代史。武康大楼、黄兴旧居、宋庆龄故居、巴金故居等风格不一的50余处优秀和保护历史建筑分布于此,以凝固的艺术,讲述城市的记忆。
拿武康路393号来说,寓居于此的第一位名人是黄兴。1916年7月6日,黄兴返沪,初寓圣母院路(今瑞金二路)100号,继迁福开森路(今武康路)393号。
时报云:“连日,沪上各重要人物及国会议员均陆续前往相访,霞飞路一带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同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并在此设灵祭奠。
该寓所后落入孔祥熙之手。“宁汉合流”后,汪精卫曾居住于此。1933年,段祺瑞南下抵沪,也曾寓于此处。
后来,武康路393号的主人是李石曾。李石曾,河北高阳人,其父为晚清军机大臣李鸿藻。1902年,李石曾赴法留学;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巴黎分会;同年12月,与吴稚晖、张静江在巴黎组建世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