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心怀慈悲,更懂珍爱!-记孩子们张乐平纪念馆寻访三毛之旅

2023-03-02 04:46:50  来源:网络   热度:

#教育听我说#

《三毛流浪记》曾是多少代人历久弥新的童年记忆,作为《三毛流浪记》作者张乐平老先生的家乡人,怎能不熟知张乐平老先生的生平过往,怎能道不出流浪的小三毛的前世今生?

周三,雪后初晴,女儿所在班级全体孩子在老师带领下,乘上大巴车,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张乐平纪念馆寻访三毛之旅。

一路欢声笑语,当抵达位于绮园景区的张乐平纪念馆时,暖暖的冬阳透过树梢照耀在孩子们的脸上,那是一张张,充满童稚却又渴求新知的小脸蛋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文学巨匠巴金老先生题写的“张乐平纪念馆”几个大字,清硕质朴颇有风骨。巴金老先生祖籍据说为嘉兴,文学作品又与张乐平老先生的漫画同样,以求真向善为主题。我私下揣测,或许这便是先生题字的初衷了。孩子们尚未读过《家 春 秋》,愿有机会他们亦能瞻仰这位文学大师留下的足迹。

进入门厅,孩子们的第一站是张乐平老先生生平事迹展厅。展厅以作品陈列加文字说明等形式,分几大部分,介绍了先生的生平过往。

第一部分:芦苇当做笔,滩地是纸张

此句出处应当为《宋史 欧阳修传》的成语“画荻教子”,引用在乐平老先生的家世背景及童年启蒙阶段,让孩子们从通俗易懂的字里行间,明白先人成就卓越所经历的艰苦与不懈的坚持,从而更懂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

孩子们边听小讲解员的介绍,边啧啧感叹芦苇亦能当做笔,相信通过这一番探究,意义深远。

第二部分:初入漫画坛,海上把名扬

时代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张乐平老先生15岁开始赴上海开始他的独立谋生之路,之后的岁月,热爱绘画的初衷不改,先后做过学徒、绘图员、插画师等,逐渐在画坛崭露头角,并于1935年创作了旧 社会 孤儿“三毛”的形象,旨在表现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不合理的 社会 制度。

张乐平老先生这饱含悲悯与关爱的创作,于是才有了流传至今依然深深吸引我们的关于三毛的电影故事片、木偶片。

第三部分:以笔作刀枪,画家上战场

和平时期的孩子或许以为战争是传说,然而在乐平老先生的青年时代,我们的祖国的确曾遭受侵略,无数的小朋友都曾流离失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乐平先生以画笔作刀枪,带领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投身革命,为祖国的独立与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战。

第四部分:精心绘巨作,影响深远广

抗日战争结束后,乐平老先生回到上海继续漫画创作。依然是三毛的形象,《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开始在报刊连载。这些传世的漫画,在一代代人中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在其中读到的旧 社会 的那些不公,三毛历经的许多苦难,都是画家饱含的家国情怀与对我们青少年儿童的关爱。

第五部分:开拓艺术路,适应新情况

祖国解放了,张乐平老先生一边继续艺术创作,一边义卖作品,筹款建立了收容流浪儿童的“三毛乐园”。没错噢,这便是我们现在经常游玩的“三毛乐园”的前身了。同时,老先生还在许多儿童报刊杂志为儿童作画,深入学校和少年宫辅导小朋友。他曾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噢!

第六部分:劫后重提笔,老骥显辉煌

这儿的“劫”,亦是中国近代史中一道严重的创伤,相信随着孩子们学习 历史 ,品读 历史 ,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伴随小小讲解员的一路解说,孩子们欣赏着一张张图片,细读着一段段文字介绍,或深思、或感叹。孩子们根植心中的三毛形象,想必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卡通人物,升华为一种精神与情怀。

艺术的星星之火,近代史的岁月沉淀,会否在他们的心中燎燃呢?

了解完张乐平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孩子们在展厅开始了自由参观。

他们或欣赏漫画家笔下的先生,或观看关于三毛的动漫电影,或隔着橱窗寻觅着自己想读的漫画图书;也有小同学蹲下来,细细打量着乐平老先生生前的衣物文具,小脑瓜里想必已经飞远到那个年代,去探究更具象的画家的生平过往。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一路欣赏着漫画作品,上到二楼,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三毛漫像的创作活动。

待到老师讲解完毕,创作室里安安静静的,只听到纸笔在沙沙作响,一幅幅小三毛的卡通形象跃然孩子们的纸上。

用眼看、用耳听、打开心扉去感受,舞动画笔去描绘:自然的声音! 情感 的力量!生活的真谛! 历史 的震撼……

艺术的教育从来润物细无声!

半日的参观结束,孩子们在巴金老先生的题字前合影,一扫参观过程的严肃与深沉,兴高采烈乘车返回校园。

纪念馆门外,冬阳虽美好,却依然有些寒凉,然而小朋友哪管冬的萧瑟啊!

这样一程与三毛零距离接触的 历史 与艺术的洗礼,引导孩子们共同缅怀逝去的岁月,感恩现代的和平,从而启迪他们心怀真诚与善良,更懂仁慈与关爱,去迎接他们即将远程跋涉的理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