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上海外滩世纪和平大钟多重

2023-02-21 08:54:0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上海外滩世纪和平大钟多重

大钟重达6吨左右。

位于纪念馆广场上的和平大钟,高3米,寓意有30多万同胞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下摆口径为1.937米,意为日军全面侵华及其南京大屠杀始于1937年;和平大钟总重量约6.6吨,2003年12月13日,在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66周年仪式上首次撞响。

大钟的撞击点为醒目的和平鸽造型,每一记撞击,浑厚、庄重、悠扬的钟声,都似在表达,勿忘历史、爱好和平的祈愿。

二、中国有几个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现收藏抗美援朝时期文物2万余件,各类抗美援朝资料3万余份,是目前国内收藏有关抗美援朝文物与资料最为全面和系统的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82475平方米,由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馆、全景画馆及国防教育园组成。

抗美援朝纪念塔正面镶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23845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分为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人民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6个部分,共展出珍贵文物近2000件;辅助陈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全景沙盘”“激战云山城”“冰雪长津湖”“钢铁运输线”“无敌坑道”“上甘岭”“奇袭白虎团”等场景,及各种雕塑、油画等,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

全景画馆陈列有长132.15米、高16米的大型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并设有1100平方米表现各种战斗场景的地面塑型,配有描述战争场面的灯光、音响效果,生动再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围歼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壮观战斗场面和气势恢宏的战争氛围。

国防教育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陈列了抗美援朝时期的1115号模范机车、图-2型轻型轰炸机、米格-15比斯飞机、T34-85坦克等珍贵文物,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历程中使用的各式火炮、雷达等140件大型兵器,用于园区体验和各类教育活动。

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这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好像是有7个,上海,

三、求一些过去上海外滩的介绍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汇丰银行大楼 (外滩)(左)及江海关大楼(中)在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上海外滩还是一条芦苇丛中泥泞的纤道。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大多集中与此。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后来的东风饭店。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7英尺。外滩12号,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自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华贵的建筑”。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门式的建筑,1891年改建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洪亮的钟声。

和平饭店一带现在的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中国当局腐败无能,据说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厘米,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还有英商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花旗银行等。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外滩天文台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上海租界和外滩建筑群也被视为中国近代耻辱史的象征。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1843年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27号)、宝顺洋行(Dent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滩9号)。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年外滩公园只对西方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1928年7月1日外滩公园正式对中国人开放。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

汇丰银行大楼 (外滩)(左)及江海关大楼(中)在上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上海外滩还是一条芦苇丛中泥泞的纤道。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如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等,都大多集中与此。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后来的东风饭店。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7英尺。外滩12号,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建于1923年,当时英国人曾自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华贵的建筑”。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门式的建筑,1891年改建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洪亮的钟声。

和平饭店一带现在的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中国当局腐败无能,据说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厘米,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还有英商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花旗银行等。为了让世人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将由专家学者重写铭牌,逐一悬挂出准确介绍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证”。首批重写铭牌的有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23座历史名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多数这些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机构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大厦),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外滩天文台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一些大楼后来又被出租给外资或国有的企业公司。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上海租界和外滩建筑群也被视为中国近代耻辱史的象征。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