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一生是什么样的?
一、林则徐一生是什么样的?
林则徐生于贫寒的旧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1820年起外放出京,先后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因为他清正廉洁,勤于政务,体恤百姓疾苦,以至清名远播,被百姓称为“青天"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后,他除了尽可能地采取禁烟措施,严惩有关案犯,推广戒烟良方,还全力支持严禁鸦片的主张,提出重治吸食的方案。
他大声疾呼,“如不严加禁止,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838年11月,道光帝特命他为钦差大臣往广东主持禁烟。到广州后,林则徐下令查封广州所有烟馆,并会同邓廷桢坐堂传讯垄断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商人,指斥他们勾结外商走私鸦片的种种违法活动,命令他们把禁止走私鸦片的布告向外国商贩传达,限令三日之内外商报明并交出所存鸦片,要求外商立下“永不敢夹带鸦片”的书面保证。
此举遭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的对抗和威胁,林则徐断然采取措施,迫使外国烟贩报明所存鸦片两万余箱,并迅速组织彻底清査收缴。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二十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万斤。受到沉重打击的英国资产阶级岂肯善罢甘休,1840年6月,也就是虎门销烟一年后,英国正式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林则徐担负起前敌统帅的重任,他积极支持和直接督导广东水师,对沿海各处炮台进行改建或加固,并大胆地购来“洋炮”“洋船”,利用和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来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并积极组织利用民众武装。虽然被撤职,林则徐仍然恳请皇帝给他抗敌报国的机会,以四品衔赴浙江前线筹划海防。
然而,清廷又把广东战败归咎于他,革去四品衔,遣戍伊犁。去伊犁之前,因黄河决口,林则徐又奉命完成治河工程,于半年后又被发往新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云贵总督。
在这期间,他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了云南矿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军镇压失败,朝廷内外一直呼吁请林则徐出山。道光三十年(1850年)九月,林则徐在奉旨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的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
死后,林则徐被封为太子太傅,谥文忠。林则徐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组织翻译英国人写的《地理大全》并加上自己积累的材料,编成《四洲志》,成为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他还搜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编成一部《华事夷言》,又让人翻译《各国律例》用以了解外国的法律制度。
林则徐的这些举措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广州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最前沿。
二、林则徐的著作有哪些?
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 官(今福建福州)人,清末伟大的爱国主义 者。他是嘉庆年间的进士,早年担任过清政 府道台、巡抚等,为官清廉而正直,颇有政 绩。1837年初,他出任湖广总督,此后坚 持在海关查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曾 上书道光皇帝禁烟,并受命为钦差大臣赴 粤禁烟,于1839年6月3日主持了著名的 “虎门销烟”。此外,联合水师提督关天培筹 划海防,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他还设 立译馆,将大量外国书报、律例、军事著作 等介绍到中国,并编成《四洲志》,成为近 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晚年因遭谗害 而被流放新疆,后病死于广东普宁县。有 《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 等著作传世。
三、林则徐是怎么死的?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
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
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
”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
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
是被赐鸩酒毒死的,好象一二三楼都没说到点子上
你好!
未解之谜:为何林则徐在死前大呼“星斗南”
林则徐晚年,广西大闹“太平天国”。奉咸丰皇帝特诏,林则徐前往剿办,中途病危,弥留之际呼出“星斗南”三字,然后就死了。清人述及此事,满头雾水,不知“星斗南”何意。但有两条似乎不相干的史料,或可解惑。
林则徐原患有疝气病。1839年3月10日至1840年10月3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资格在广东禁烟,史称鸦片战争“林则徐主政期”。就在这段时期内,他的病又犯了。广东大商人伍浩官对此极为关切———在电影《林则徐》中,此人是林则徐查办的“通夷要犯”———建议林则徐看西医,并推荐了“新豆栏”医局的英国医生伯驾。
此时与“英夷”或战或和,林则徐正全力外交,这等紧要关头,却要请“英夷”看病,大为不妥。但病情不断加重,林则徐没别的办法。
不久,林则徐通过伍浩官转给伯驾一封信,请求“开具治疝处方”。林则徐以为中西医大概差不多,开个方子,照方抓药即可。
伯驾用中文客气地回信,并附上一份解剖图,建议病人绑扎疝气带。这下可难了,林则徐不愿以朝廷钦差大臣的身份赴西医诊所。
恰好有个同样患有疝气病且已绑扎疝气带的病人被林则徐发现,林便派他前往诊所,求讨一副同样的疝气带。伯驾拒绝,告诉前来的病人,疝气带只能由医生亲自给病人绑扎。
林则徐思虑再三,又遣一位患疝气的病人前来就诊。伯驾给病人绑扎了疝气带,病人顿觉舒适。
一天,一个自称“林则徐兄弟”的人来到诊所,说他的身材与钦差大人一模一样:“凡吾适合之托带,必然适合吾兄。”面对如此独出心裁的就诊,伯驾不得不破例。他在病历本上郑重写道:“病例6565号。
病症:疝气。病人:林则徐,钦差大臣。”
林则徐终于绑扎了疝气带,并再次派人前来伯驾诊所,这一次是致谢:“疝气带好极了”。150年后,美国作家乔纳森。斯潘塞将此事载于专著《改变中国》,但1997年的影片《鸦片战争》中没有再现此情,可能因为编导没看到此书,或者看到了,以为不重要。
1850年,鸦片战争后第十个年头,民族英雄林则徐因病退职,回到家乡福州。不久,发生了“乌石山教案”。
原来,福建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山叫乌石山,庙名神光寺。那年的6月26日,两个英国人,一个传教士,一个医生,租住了乌石山上神光寺中的一间破房子。
林则徐闻讯大怒,立刻联络福州士绅,上书巡抚徐继畲,要求把这两个英国人赶出去。
据说,林则徐这样做是经过调查的,他说(译文):“洋鬼子……每日辎重入城,络绎不绝。他们带来的箱子,有的8个人才能抬起来,有的16个人才能抬起来,这是城里每个人都看见的,并明确指出里面装的是大炮等军械,于是民心更加惊惶。
”
徐继畲闻讯首先惊恐起来,亲赴乌石山开箱验查,发现“皆系玻璃器物及日用铜锡器皿”,因其中一个是医生,大概也有疝气带之类的医疗用具。徐继畲对林则徐说:既然两个英国人不是间谍,对我华夏没什么威胁,是否请他们搬出神光寺,这事就这么算了,不必闹大。
林则徐不同意,一定要“强行驱逐”,于是策动士绅,接连上奏,一旬三章,义正词严,弹劾徐继畲。说徐氏“外张夷焰,内沮民心”,“是何肺腑!”终于把皇帝的爱国情怀也勾出来,痛斥徐继畲“似此抑民奉夷,尚复成何事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压制和损害人民利益,向帝国主义屈膝投降!”罪名大了。
尽管徐继畲以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此事,但仍被罢官,还戴上了“卖国主义”帽子。直到我国1985年出版的《林则徐年谱》,仍以徐氏为“主张对外妥协”的“投降派”。
但徐继畲不是“投降派”。美国历史学家德雷克花费数年时间写出《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给徐继畲不亚于林则徐的历史地位。
我们后人于是才知道,在当年那个云奔雨骤的近代史初期,开眼看世界的并非只有林则徐一个人。
林则徐在“乌石山教案”发生半年后病死,死前大呼“星斗南”。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考证说,林则徐是福建人,“星斗南”三字,正是闽语“新豆栏”的对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