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手头资料有限,怎样布置烈士纪念馆及双拥展馆

2023-01-31 14:23:2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手头资料有限,怎样布置烈士纪念馆及双拥展馆

其实每一个纪念馆都是代表地方的烈士(当然不包括那些国家级别的),为的是纪念这些烈士为保卫家园而做出的牺牲,没有“特别著名的烈士”,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烈士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实存在的。所以,不要以为没有“烈士”,烈士有很多。既然是烈士纪念馆,总有一些烈士吧,把这些烈士的生平表好,依次挂在墙上,墙纸换成按颜色的像灰色类的,根据文献资料,在上面画上一些经典的战斗场面,这个房间要成暗色调,墙壁周围配上一些小的灯泡,把这个房间照亮,但不能太亮,前面说了整体暗,这是在纪念馆的周围;至于念馆中间,可以根据文献臆想当时的情形,选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制作一些雕像,以纪念那些牺牲者,让人们对当时的情况有一个更深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制作一些建筑模型,将战前的小村庄,与现在的高楼大厦做一个对比,更显现出各位烈士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多么伟大贡献。同时要提供音响设备,播放一些战斗时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旋律,让人们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了,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以往经验

必须要著名的烈士和很久的遗物,才能布置好

二、博物馆能提供文物模型吗

能。博物馆官方信息显示,能提供文物模型。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怎么样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是一座以收藏、保管、研究、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史、古建文化、古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

先农坛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主体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有太岁殿、先农神坛、神厨库、观耕台、具服殿、庆成宫、神仓及祭器库、神坛等。

先农坛的全部建筑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平面为北圆南方的长方形。坛内建筑可分为三组,即先农坛、天神地祗坛和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先农坛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的杰出范例,建筑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筑群,中国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先农坛,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籍典礼的场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山川坛,合祀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和钟山诸神,并在钟山之下加祀天寿山神。明嘉靖年间重订庙坛礼制,形成多种祭祀的格局:分置太岁殿,专祀太岁(木星);新建天神坛、地坛和先农神坛;将山川坛更名为神坛。明万历年间坛内陆续增建了纛旗庙、神仓、斋宫等,并正式命名为先农坛。

先农坛组包括坛台、神厨神库(包括宰牲亭)、神仓、具服殿、观耕台、庆成宫,用于祭祀先农和举行藉田典礼。天神地祗坛用于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岁殿是一组雄伟的建筑群,用于祭祀太岁。

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型博物馆。包括古代建筑实体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展品两部分。前者以先农坛古建筑群为展示内容。先农坛又名山川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创建的。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嘉靖元年(1522)修建的。后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集中陈列于太岁殿正殿、羽殿中。

馆内拥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中国藻井艺术孤品“北京隆福寺藻井”、按比例缩小的“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等展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

更多关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主入口综合接待区

西北角与湖滨路相连处为园区的主入口,其前区为一个以石牌坊为核心的集散广场。广场的东边的道路一侧是临时停车带。 主入口采取带有八字墙的门屋形式,在主入口的东侧为园区的序厅(游客中心),使得游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园区的概况;接待休闲中心,在此游客可以放松身心,隔岸观景;园区管理中心,方便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主入口内侧广场设置照壁一座,从而在入口区域形成了牌坊、门屋、照壁的入口纵向序列。

东南园墅

紧邻入口区的为东南园墅区,选择十余栋鄂东南代表性民居整体布局,形成村落。

以廖氏官堂为中心的聚落组团是进入园区后的第一个迁建民居组团。该组团主要是古民居的展览区,在此游人可以领略湖北各地民居的建筑模型乃至实物构件。

村街紧邻廖氏官堂的聚落组团,为线性布局,由一条青石铺设的街道贯穿始终。主要用于农事工具、鱼米之乡农业发展历史展示,也可以接纳部分游客住宿。

半部世家原址位于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 清代建筑。据族谱记载,原屋主人赵启辉系北宋太宗皇帝赵匡胤的后裔。、蒙古南侵时,皇室中一部分南迁经过湖北境内时而滞留繁衍至今。百年前,赵氏为建其宅,曾派出数名工匠赴武昌等地收集资料,绘图成册,现存仅为原建筑群的一部分。老屋大门的匾额上刻着“半部世家”,出自“半部《 论语》 治天下”之说。

以陈献甲宗祠为中心的聚落核心组团从前面组团穿过竹林后即可到达,规划对陈献甲宗祠及其周边原生态环境进行重点复原,形成了具有原始风貌的村落。该区主要作为宗族文化的再现区,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向游客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宗法制度。例如宗族大会、祭祖仪式以及大户人家的日常生活片断等表演活动。

西部山寨

西部山寨主要集中了鄂西地区的迁建古建筑,该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鄂西北区域与鄂西南区域。

第一部分为紧邻茶园的鄂西北建筑群包括甘氏祠堂、山陕会馆、报恩寺以及部分预留用地。该部分可以用作制茶、品茶之工艺展示和现场体验。

第二部分为鄂西南的土苗山村,该部分以摆手堂这种土苗族特有的吊脚楼建筑为中心,临岸线呈线性布局,生活地再现土苗山村的特点,该部分可以安排土苗的民俗活动。

虹桥水街

该区位于基地东部的半岛之上,通过虹桥和风雨廊桥分别与东南园墅区和西部山寨区相连。该区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互动参与娱乐的场所。主要由戏台观演广场、琴棋书画馆、古玩字画街、茶馆酒肆等部分组成。

戏台广场由屹立于水上的戏台和台阶式观演平台组成。戏台可以安排地方戏曲表演,如楚剧、黄梅戏、利川小曲等等,广场上还可以举办周末狂欢、武当武术表演等大型活动,晚间还可以观赏水幕电影。

琴棋书画馆区在虹桥的北面。琴棋书画是中国古时文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游人至此能够切身感受阳春白雪般的儒雅氛围。张之洞创办的方言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北伐军十五军军军部,原址武昌,现也迁来木兰湖畔。

古玩字画街位于半岛邻街的一侧,紧邻东入口。古玩街以明清时期的街道为原型,以古董文物展示交易为内容。在街道两侧布置带有浓郁传统地方特色的古玩和字画商铺。在园区内建立一个规范的古董文物的交易市场,并以此为特色吸引八方来客。

茶馆酒肆位于基地的东侧,木兰湖岸边。在此游人可以饮醇酒、品茗茶、观湖景,体味在园区游玩的余韵。

博物馆的东门安排在园区的东北角,与园区外部道路和码头相连。

古筑遗构

露天构件广场位于基地东南部半岛的鳄鱼背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很多古民居已经不复存在了,仅仅留下了部分的构件,例如柱础、雕、门框等等。园区将这些残缺的建筑遗迹搬迁至此,形成一个特色景区,展示构件之美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古建筑遗产。

传统民居研究中心

针对湖北省在传统民居研究和保护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并面临更大规模的展开研究工作的状况,在园区建立传统民居的研究中心,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在海内外聘请知名专家,定期召开研讨会,走访调查,汇聚资料、成果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加大保护力度。在国际国内民居研究中发挥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入口牌坊

主入口由牌坊、八字墙门屋、照壁、广场构成了园区入口的空间转换序列,引领游人从现代的都市生活中逐步回到明清时代。

水车磨坊

水车位于东南园墅区和西部山寨区之间。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流水通过水车带动与其相连的磨坊,将自然界的能量用于农业生产。水车在湖北省的农村地区分布很广,因此在园区规划中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景点供游人观赏。

揽胜阁

揽胜阁位于基地偏南的丘陵顶上,与北部的弈亭遥遥相望。在整个园区的至高点设立一座亭阁,当游人至此,明清古园尽收眼底,木兰湖广阔的水面也能一览无余。

风雨廊桥

风雨廊桥在鄂西区中甘氏宗祠的广场旁。风雨桥是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典型的桥梁形式,一般位于村寨的入口处。风雨桥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受到世人的青睐。将风雨桥设立在西部山寨和古筑遗构的连接处,既有实用功能,又可以作为景点供人欣赏。

摆手堂

摆手堂位于鄂西区内。摆手堂又称为神堂,是土家人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每年正月人们都要在摆手堂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礼活动的主要内容。园区将摆手堂复建后,作为一种文化习俗景点。

水街

水街环绕整个民俗观演区。湖北省被称为千湖之省,境内湖泊众多,水网发达。水街即根据湖北特色,写仿江南水乡,突出了山水相依,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

八卦石阵

八卦石阵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所创。距离湖北襄阳不远的古隆中就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处。景区的八卦石阵设于古筑遗构之北部。八卦石阵以石头、植物为素材,为游园的儿童游客营造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遗构广场

将这些残缺的建筑遗迹搬迁至露天广场上,形成一个展示柱础、雕、门框等等古建筑构件为特色的景点。

女娲雕像

女娲雕像耸立在基地东南半岛的最南端。木兰湖地区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而女娲是中华儿女的缔造者,是一位值得每个炎黄子孙敬仰的女神。因此将女娲的雕像置于此处,就有了双重的意义。

绿化布局

绿地苑囿主要是由建筑聚落间绿化组团构成,主要有东南园墅中的竹苑听雨,杏园秋声,东南园墅与西部山寨的云雾飘香,西部山寨的杉林鹭影,虹桥水街上的桃浪隐仙,古筑遗构的柳烟春晓,丘陵上的青松迎客以及区域内部原有的植被区域构成。

竹苑听雨:东南园墅内廖氏官堂组团和陈献甲宗堂之间种植具有鄂东南代表性的植物--竹。

杏园秋声:位于村街和陈献甲宗堂组团之间的一片银杏园。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片片黄色的银杏树叶分外灿烂。

云雾飘香:位于东南园墅与西部山寨过渡区域的一片云雾茶园。春季采茶之时,满园浸溢于云雾之香中。

杉林鹭影:位于西部山寨和研究中心之间,主要植物为水杉。水杉树可以吸引木兰湖鸟岛上的白鹭,增加园区的情趣。

桃浪隐仙:位于水街的内部。游人至此,顿生身处世外桃源柳烟春晓:位于古筑遗构之中,初春踏来,清风拂面,垂柳依依。

青松迎客:位于揽胜阁所处的丘陵处,充分利用原始植被,营造一个品格高远素雅的松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