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鸦片战争的相关报纸?

2024-12-14 04:10:5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鸦片战争的相关报纸?

鸦片战争期间,报道这场战争的报纸是《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

这两家报纸都是英国人在广州办的,为英国人服务。

战争爆发后,迁往澳门。

二、鸦片战争纪念馆门票?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门票是免费的哦。但是景区实行免费不免票制度。

林则徐纪念馆免费开放区域: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各展厅及公共活动场所。

海战博物馆免费开放区域:海战博物馆基本陈列、临时展厅及公共活动场所。

威远炮台免费开放区域: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定洋台炮台、蛇头湾炮台、南山顶营、火药局及公共活动场所。

沙角免费开放区域:缴烟码头、临高台、濒海台、捕鱼台、节兵义坟及公共活动场所。

三、圆明园和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四、关于鸦片战争?

这个问题其实好,不光琦善,包括林则徐在内的所有南方对外官僚都可以借这个话题做一个讨论。

我个人认为所谓主战投降的划分是不太恰当的。在我看来所有官员要分应该分成实际派和朝廷派。所谓朝廷派就是代表着北京满清朝廷的意志,而实际派则面临实际冲突的地方官僚,换而言之这又是一个中央与地方的分歧。

接下来就说到具体内容了。其实琦善也好林则徐也好,以及几乎所有从中央派到南方去处理对外事务的中央代表官员也好,其实都是处于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在北京参与讨论的时候那是各种大言不惭,各种皇威无敌,到基层以后一定要各种强硬,给老外们一点颜色看看。可是真要被朝廷委任为地方钦差,到了地方去处理具体事物以后呢,他们会慢慢地发现他们原来坚持的很多条条框框和之前给北京做出的种种许诺,在地方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背景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个时候如果务实的话,他们就渐渐地放弃曾经在朝廷上吹的那些牛,而去实际性地处理和平衡地方上的矛盾。当然也有不务实的钦差大臣,根本不去处理矛盾而是单方面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做样子,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拖字诀的滥用,不解决矛盾反而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琦善也好,林则徐也好,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同样的。他们一开始都是作为中央的钦差,代表中央的意志来到地方,试图推行中央要求的政策。但是在过程中他们发现朝廷里讨论的方案都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于是渐渐软化曾经的态度,寻找务实的方法去解决目前面临的争端。比如林则徐,前期的他坚决支持禁烟,但是当他认识到烟草贸易的禁止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得到执行以后,他就转而支持本土烟草种植,结果土烟轻松完成逆袭很快把洋烟的市场给瓜分掉了。其实呢,这正是林则徐务实的表现,他知道朝廷禁烟真正的目标(之一)是阻止白银逆差。然而用贸易壁垒的策略因为一鸦的战败已经行不通了,那么用本土大烟取代进口的方法把白银流出这个口子给堵上,一样也是完成了朝廷交给他的任务。林则徐并不是从禁烟派转变成支持大烟派,大烟政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堵住逆差。朝廷在遥远的北京,根本不知道敌方的情况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以他们自然会从高大上的角度出发在已经形成大烟市场的地区搞全面禁烟这种根本没有可行性的一刀切政策。林则徐本来就是代表着朝廷的意志,但是在地方工作(和失败)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务实些了。

琦善面临的情况也是类似,在北京的时候他是出了名的强硬派。在林则徐失败以后他被派往广州,核心任务是解决中英的外交矛盾。然而事实上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个无解的情况。他的前任,前前任,乃至从明朝时期的前n任都在对外矛盾上使用一个拖字诀,到了琦善接手的时候矛盾已经积累了好几个世纪了。因为几个世纪帝国中央官僚在外交上使用拖字诀的优秀经验让中央政府误认为外交商贸问题很好解决,所以对琦善报以过高的期望,而在外策略的成功标准设立的过高,具体而言就是希望琦善也能用拖字诀把中英矛盾拖过去。而现代人都知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因为中英矛盾已经积累到不可逆转的地步了,面对力量占优势的英军单凭一个拖字只能让清朝损失更大。琦善在地方上很快就清醒地认识到拖字诀面临新形式已经是一个废招了,于是他在全面了解了实际情况的状态下选择了对清朝实际伤害最小的选择,就是通过谈判来阻止战争的扩大,也就是割肉止损。

对于琦善投降派的指责,主要是他与义律私下签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和赔款。当然这个条约只是非正式的,后来琦善还用了一些小手段给赖掉了。但是这种小手段只是拖字诀的一种,当然不会真正解决矛盾。紧接着英军继续通过扩大军事入侵逼迫清政府通过南京条约坐实了穿鼻草约的内容,还加了一大堆其他的条款。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琦善是失败了的,甚至而言如果与义律沟通好早点签订穿鼻草约而不继续使用拖字诀官僚大法会给清朝带来更实惠的利益。琦善也正是在这基层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曾经的策略不管用了,因而他的策略会慢慢远离中央政府给他设定的标准。当然这在某些远在北京的官僚看来这就是投降派的表现了。

毫无疑问琦善的选择会给他带来无穷的指责,无论是当时帝国中央还是未来需要找人给中华民族悲惨近代史背锅的后人。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做法确实是务实的选择,无论是在我军状态废弛而敌军船坚炮利的情况下选择保守的军事部署,还是在军事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谈判中保住利益。在地方和前线办事儿的官员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不是中央官僚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帝国中央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和危机以后也算是清醒了一点,知道了他们需要务实操作的官员而不是说大话的帝国官僚。所以无论林则徐也好琦善也好都很快复出重新被委以重任。只是锅总是需要有人背的,林则徐比较走运,后人没有让他背帝国官僚的锅,但是琦善就真的倒霉了。

五、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860年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

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影响:

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

4、开创了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中国的先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列强加强对中国边疆和内地的渗透,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扩展资料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

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六、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

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战争中失败了,签定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了大批钱款。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所到之处,都遇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炮台上。

七、关于鸦片战争的文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八、南京关于鸦片战争的地方?

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地点分别是广东珠江口和南京下关江。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鸦片战(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九、冷门的关于鸦片战争的书?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这本书实际性的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17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从1840年到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从1856年到1860年。

两次鸦片战争介绍了我们的先辈林则徐率领大军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此社会并没有因此而好转,促使清政府被迫签订多项不平等条约。

直至推翻清政府中国逐渐走向和平!

十、关于纪念馆的名言?

把大师们的绘画胡乱地堆在博物馆里是一种灾难;一百个杰出的才智之士凑在一起会产生一个白痴。 —— 荣格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