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有哪些名将?
一、红二十五军有哪些名将?
红二十五军最早成立于1931年,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由政委王平章担任最高领导。后来,红二十五军主力随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留守的红二十五军余部重组红25军,军长吴焕先,政委戴季英。
很快,红28军加入红25军序列,新的红25军形成,由徐海东担任军长,吴焕先担任政委。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时,组织上又派程子华前往红25军担任军长,红二十五军就形成了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参谋长戴季英的最高领导层。
二、秦岭有几处红二十五军遗址?
有“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三处珍贵的革命旧址。
三、为什么说红二十五军是长征先锋?
红25军长征是1934年11月,红25军2900余人,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五省,转战近万里,抗击了敌人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部队增加了800多人。红25军军长徐海东,副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
红25军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成为长征先锋。
四、红十军征战红西路的主要战斗有哪些?
红军长征后,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西路军在古浪遭受了西北马家军等敌对势力的阻击。前后经历了干柴洼突围战、横梁山阻击战和古浪县城争夺战三场主要的战役。
五、红五军征战河西的主要战斗有哪些?
红五军征战河西的主要战斗有血战湘江、石板河狙击战、宁夏高台血战等。
六、红军长征是为什么分为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呢?
因为所处的根据地不同,出发地点不同。
一方面军为中央苏区红军,从江西福建等中央苏区根据地出发长征。
二方面军为湘卾根据地红军,从湖南等地出发长征。四方面軍为川陕根据地红军,从四川等地出发长征。
红二十五军为卾豫皖根据地红军,从安徽等地出发长征
七、红二十五军为什么在险恶的环境下反而壮大了?
谢谢邀请。在红军长征期间,有一支红军队伍创造了奇迹。这支红军在其他长征红军队伍都严重减员的情况下,反而发展壮大,人员从长征时的2900人发展到3400人。这支神奇的红军队伍就是诞生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那么,为什么红二十五军能够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呢?
一支军队想要发展壮大,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胜仗。对于条件艰苦的中国工农红军,还要再加上一个条件,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打缴获超过消耗的胜仗。纵观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一路上红二十五军几乎战无不胜,打出了自己的军威。
在长征出发前,红二十五军就打出了一场震惊敌胆的胜仗。当时的红二十五军在皖西活动,接到去鄂东的通知后,马上出动。一路上红二十五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并且在斛山寨打垮四个师敌人的进攻,俘敌四千余人。这一战充分显现了红二十五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经历了独树镇、庾家河血战,在严重不利的情况下,击溃优势兵力敌军的堵截。在途中,红二十五军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红二十五军连续打破敌人两次“围剿”,歼灭陕军警一、二、三旅,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随后,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迎接中央红军。留在鄂豫陕的部队在陈先瑞、郑位三等人的领导下,发展为红七十四师,后编为一一五师留守处。红二十五军最终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中,除了板桥镇是因为出发时因耽搁时间遭到敌人袭击而失利,其他的战斗全部都取得了胜利。这种战绩,在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正是由于红二十五军战无不胜,才得以在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红二十五军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与它超强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首先,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都是百战老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这支诞生在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每天都在战斗。在敌我势力极端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在残酷的战火中学会了打仗。
其次,红二十五军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在战争中,优秀的指挥员往往会决定战争的命运。在红二十五军中,恰恰拥有了以徐海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将领。徐海东由于战功卓著,被敌人视为死敌。当时敌人对他的首级开出的赏金最高时达到了25万银元,是红军将领中最高的。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从红二十五军中就走出了大将以下97名开国将军。
第三,由于红二十五军打得胜仗多,缴获大,使得红二十五军准备精良。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的时候,每个连都装备有9挺轻机枪,这种装备水平在当时是一流的。由于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使得红二十五军在战斗中的火力大增。和红二十五军交手的敌人都吃过我军火力猛的亏,对红二十五军的机枪有着畏惧感。
在独树镇战斗中,由于天寒地冻,我军的枪栓被冻住,枪支无法打响。敌人趁势冲上来,以兵力优势想要围歼我军。我军以肉搏堵住敌人后,生火烤开枪栓。当机枪声响起时,敌军就如同潮水一样退下去,嘴里还喊着,红军的机枪响了,快跑。
正是由于有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红二十五军才所向披靡。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在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奋战下,都能够化险为夷。也正是如此,红二十五军才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绝大部分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年龄都在13到20岁之间,敌人讥笑他们是一群“娃娃兵”。但是,正是这样一群年轻的士兵,却不畏艰难困苦,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这是因为这些士兵心中,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埃德加斯诺曾经与徐海东探讨过这个问题。徐海东介绍说这些战士大都是烈士的遗孤,对敌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再加上敌人在根据地采取的烧杀政策,更是加深了这种仇恨。他曾经带领部下经过被敌人烧杀过的城镇,他的战士们面对敌人的暴行,无不失声痛哭。
正是有着这种刻骨的阶级仇恨,使得这些指战员们百死千伤,也不溃散。徐海东对斯诺说,在鄂豫皖反围剿的战斗中,他的部下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在长征中,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也是如此。即便是身负重伤也不愿意离开部队,千方百计也要和部队在一起。
正是有着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才甘愿为革命付出任何牺牲。在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时,打破敌军的两次围剿后,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在得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便决定主动出击,迎接党中央北上。
徐海东在动员大会上向全体指战员说,“我们这次西征北上的行动,就是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这对全国革命是有重大意义的。”正是有着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才使得红二十五军有着坚强的战斗意志,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结语:
红二十五军能够在险恶的环境里生存发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胜仗。而战争胜利的保证,则是由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的坚定的革命信念,超强的战斗力决定的。正是有着党的正确领导,有着优秀的指战员,才让红二十五军创造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八、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的司令部地址?当时的司令是谁?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
1935年3月8日,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先为政委,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抗日,途径洋县,驻军华阳。军司令部设在距洋县华阳镇5公里的红石窑村余家大院内,军首长住在司令部内,二十五军在华阳驻军期间,这里成为华阳苏区军事政治中心。其时,余家大院共有两大院落65间房屋,规模宏大,红二十五军离开华阳后,游击队又遭失败,余家大院遭国民党“围剿”部队拆毁损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遗迹积极进行了保护。现存有房屋两大院11间,古柏44棵,现存有当年红军施用过的刀、枪100余杆,红军书写的标语及部分物品。为近现代重要革命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基地。2011年四月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省党史教育基地”
九、1938年9月8日红二十五军从华池豹子川出发向陕北哪里挺进?
如果说红军创造了长征的奇迹,那么红二十五军就是这段奇迹中耀眼的一颗星。
红二十五军始建于1931年的鄂豫皖苏区。九十多年前,他们孤军奋战、艰苦跋涉,率先到达陕北红军根据地,为中国工农红军顺利结束长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支英雄部队充满了传奇色彩,书写了一部艰苦卓绝的英雄史诗,也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历史功绩和特殊的功勋。
1931年10月25日,红二十五军正式成立于皖西麻埠镇,先后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共同缔造和巩固了这块根据地的辉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在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便担负起了反围剿的重任。
1933年5月,蒋介石纠集十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红军内部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因此作战时也主张猛打猛拼,在这种情况下,红二十五军自然伤亡惨重,原本不大的根据地也日益萎缩。1934年9月,中央派程子华到鄂豫皖根据地,传达关于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决定,于是,红二十五军也踏上了长征之路。
1934年11月16日,为响应中央北上抗日的号召,根据鄂豫皖省委的决定,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长征。尽管长征之路艰难异常,但红二十五军却先后创造了多个奇迹,其中红军队伍的扩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唯一有发展的红军部队。据资料记载,各主力红军长征时兵力总共有20万余人,但到了湘江战役结束后,红军人数损失过半,尽管途中也吸纳了新鲜血液,但翻过雪山之后人数却更少了。张国焘闹分裂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等到达陕北根据地时才发现,中央红军只剩下了7000多人,而这点兵力,其中的2000多人还是从红四方面军补充进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红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唯一一支有过扩充的队伍呢?
事实上,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时只有2900多人,到郧西时减员严重,只剩下了2500多人。因此,补充兵力成了军党委的首要任务。为了扩大队伍,红二十五军一边坚持军事斗争,一边发动宣传攻势,群众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
1934年至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地区边战斗、边壮大,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继续北上,到达陕北根据地时还有3400多人,而留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也发展到2000多人,两方部队加起来兵力超过了5000人,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极为罕见的逆境扩军案例。
除此之外,红二十五军的战士年龄也是红军各部中最为年轻的。据资料统计,红二十五军几乎没有年龄超过18岁的战斗员,指挥员也都是年轻人。举个例子,长征出发时,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
这些红小鬼们,许多人的个子比他们身上背的长枪高不了多少,但却要背着长枪和行囊夜行百里。尽管如此,他们在遭遇也毫不退缩,敢于同敌人展开白刃战,他们甚至以步兵冲锋的方式全歼敌人的骑兵团。而血战过后,这些满身是血的孩子又默默踏上了征程。
1935年8月17日,红二十五军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日晚,在泾川县四坡村的激战中,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9月15日,在抗击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之后,红二十五军终于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陕北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率先结束了长征。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共同组建了红十五军团,并先后取得劳山、榆林桥等几场重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彪炳千秋,永垂史册!
十、长征时期,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走出草地后,打响的第一个战斗是____?
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发动包座战役,歼敌四千余人,俘敌八百余人,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计划。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了基本补充。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