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的基本现状?
一、天坛的基本现状?
正常运行。
天坛,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其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中有门相通。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天坛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1961年3月4日,天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黄山的基本现状?
是山高林密,景色秀丽,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黄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但是景区内人流量较大,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黄山现状不仅表现在自然风景上,还包括了旅游设施、交通、民俗文化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如黄山屯的歌艺、特色小吃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三、西湖的基本现状?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景点,现状如下:
1. 湖水清澈美丽:西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水质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治理。
2. 环境优美:西湖周围环境优美,有很多绿化带和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散步、休闲。
3.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湖周围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如雷峰塔、南屏山、岳王庙等等。
4. 线路完善:西湖的游览线路比较完善,游客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游览,如步行、自行车、游船等等。
5. 旅游设施丰富:西湖周围有很多旅游设施,如酒店、餐厅、商店等等,游客可以尽情体验杭州的美食和文化。
总之,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景点,现状良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泰山的基本现状?
现状如下:
1.
景区景点丰富。泰山景区包括南天门、玉皇顶、五龙潭等,其中泰山大红门、天街、太华门、玉皇顶等景点是泰山必去之处。
2.
旅游接待能力增强。泰山景区逐年扩大旅游接待能力,建立多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如酒店、餐饮、购物等。
3.
旅游产品日新月异。泰山景区推出多种旅游产品,如登泰山、泰山观红、泰山日出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五、长城的基本现状?
基本完好因为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一道重要的防线,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岁月侵蚀,仍能保存至今,说明其建筑和防御技术是相当先进和耐久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维护长城,对其进行加固和修缮,以保证其继续保存下去。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建造始于战国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成为了长达万里的波澜壮阔的建筑工程。在现代,长城不仅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访。
六、长城目前的基本现状?
长城是我国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一大工程,更是被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但是因为风吹雨蚀、游人破坏、维护不善等众多因素,中国古长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整个古长城30%已消失。
七、河姆渡文化的基本现状?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实就是居住在宁绍平原的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巢居发明者;而这正是对宁绍平原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的映射与形容。
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曾率领其部落人民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并在良渚古城登基成为了良渚古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后期又在今山东琅琊古城(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建立了陪都。而后又在今巢湖一带建立了古巢国,定都凌家滩古城(今安徽凌家滩遗址)。
河姆渡文化因有巢氏先民的迁徙而加速与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与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广泛交融;共同构成了有巢氏先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
八、颐和园的基本现状介绍?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占地面积 约3km²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有万寿山、昆明湖
、十七孔桥等,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色。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06:30-20:00(最晚入园18: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07:00-19:00(最晚入园17:00)。
九、敦煌莫高窟基本现状?
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
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十、明清故宫基本现状?
关于这个问题,明清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之一,现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基本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明清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建筑结构严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外宫是朝廷的办公场所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2. 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建筑采用红墙黄瓦,四合院式的布局,建筑物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宫廷风格。
3. 艺术造型:故宫的艺术造型富有鲜明的个性,各种雕刻、砖雕、石雕等装饰充满了精美的细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4. 文物收藏:故宫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等各种艺术品。这些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5. 旅游资源:明清故宫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同时,故宫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景点,如天安门广场、景山公园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