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写作”方面的论文选题?
一、有没有关于“写作”方面的论文选题?
有啊,我首先假定你的中文写作而不是其他语言写作,再次假定是学生写作而不是作家写作。
基于这个前提,我给你提供几个建议方向
第一,做某个学校学生写作能力影响因素的调研
第二,基于某种教学方法写语文写作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三,对于学生自媒体写作现象进行一个探究
二、网络小说方面的论文选题?
论网络小说的工业化批量生产,论网络小说发展趋势,网络小说何去何从,如何让网络小说精品作者遇到精品读者
三、有关医学社会学的论文选题?
以下是一些医学社会学的论文选题的示例:
1. 社会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探讨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交网络等因素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如吸烟、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等。
2. 医患关系的研究:分析医患之间的互动过程,包括沟通方式、信息交流和决策过程等,以及这些因素对医疗结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3. 健康不平等和社会正义:探讨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性别等因素对健康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以及这些不平等现象对整体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4. 医学技术和社会变迁:研究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医疗实践、患者体验和医疗制度,以及社会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和适应。
5. 健康信仰和医疗选择:探讨宗教信仰、文化观念和个人信念对医疗选择和治疗决策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与医疗专业知识和实践相互作用。
6. 医疗机构和组织文化:研究医疗机构的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对医务人员行为、患者护理和医疗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机构文化以提高医疗效果。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可能的选题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进一步细化或调整选题。在选择论文选题时,建议考虑到已有研究的知识空白、实际应用的需求以及个人的研究能力和资源。
四、有关会计的论文,什么选题比较好写?
1.下列题目较好写: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
2.提供一些会计学年论文的参考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 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3.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
4.会计专业论文选题到20旋转,关于会计这个专业的。题目比较好,这样有助于老师为你通过
五、本科生金融论文选题,想写有关农村金融方面的,该怎么选题?
我们应谨记:“ 由小到大,大小并重这一选题原则,最好是小题大做。选择重要的小课题,捉住其本质和核心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挖掘,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把一个重要的小问题彻底解决,论文就会有分量有价值。就课题新旧程度而言,有全新型、半新型、较旧型课题之分,一般应选择半新型课题进行研究。选择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课题,一是寻找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加大其深度和广度。
写论文难就难在创新点。最好的就是从根源做起,找一个负责的导师,为给大家提出很好的建议,从一开始就不用担心创新和选题的问题。
建议咨询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进行指导
给你参考一篇我之前写过的: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难度之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拐点,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战略愿景,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一个阶段内,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指的就是增产增收。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血液。通过金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强农惠农和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最早推行农村金融改革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农村经济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基于山东省的战略地位及省内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情况,可将山东省看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本文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侧重点,为更好的解决全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个区域范例。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文献综述,论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通过纵向对比山东省农业生产总值及横向对比城乡居民收入的方法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第五部分进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对山东农村第一产业产值(亿元)(GDP)和金融相关比率(FIR)进行线性回归相关分析,论证两者存在正相关性,得出主要结论。第六部分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分析。根据前几部分的分析与论证,本部分将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从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金创新几方面提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东农村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目录 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5">第一章 导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6">1.1研究背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7">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金融约束理论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4金融抑制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4.2.3金融抑制 第五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1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5.2山东省农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5.3线性回归相关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46">5.4主要结论 第六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51">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连续出台了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却一直是金融发展的最薄弱环节,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地处华北平原,北临渤海,南面黄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且农业基础条件雄厚,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山东省农业经济迅速发展。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约占总产值的8.07%,同比增长5.089%,相比2000年,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3529.79亿元。而山东省农村人均收入在2014年达到11809元,相比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9150元。
目前山东省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他银行涉及到农业的金融业务)、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指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指贯彻国家农业政策,为农村地区提供粮棉油收购服务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借贷、私人钱庄以及农业企业集资等形式),这些金融机构形式组成山东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1]。然而,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同,山东省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使农村经济和广大农户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
因此,探究山东省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为今后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另一方面使得农村金融更有效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增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近年来,经济学者和国内政策研究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大量研究,在互联网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2570万的搜索结果;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录论文数据库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题目中带有“农村金融”的文章,可得从 2015年1月1日至今有1359篇相关文章,维普网有1018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及其改革的重视,也是我们研究人员当年研究的热点。因此,应不断探讨和活跃该研究领域,使其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让研究人员的研究为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及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2.2现实意义
山东省经济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农村金融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一、生产力受传统体制束缚较深,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本文有利于探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而为有效推进山东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第三、本文期望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与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并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主要包括资金聚集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论证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利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山东省农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2)比较分析和图表应用。将山东省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及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和图表化,得出山东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总体特点。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存在的相关性。
(4)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实证分析说明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山东省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斯蒂格利茨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Ghatk,Laffont 和 N'Guessan[3]等的研究表明,小组贷款能够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Besley和Stepthen[4]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或农村金融系统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极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该理论认为:(1)农村居民是由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2)利率自由化可以使农村金融中介机构能够补偿其经营成本;(3)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要互相结合起来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一律取消。
2.2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论是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等人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经验观察后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其隐含的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业,或者说政府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3]。事实上,政府并不比民间部门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政府同样存在失灵问题。市场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不是任何主观力量可以替代和改变的。因此,金融约束论提出政策的现实意义是很有限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金融约束论,在特定的条件下金融约束政策对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并不是说政府的力量在市场运行中不能发挥作用,而是把握一个度。有一点是明确的:金融约束政策仅仅是对市场的补充而不能取代市场,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过渡,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政策,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解决问题。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张建波、杨国颂两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却没有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证明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供给阶段[5]。
姚耀军对中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6]。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
2.4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罗纳德·为经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7]。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这一理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理论,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中国,对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领域。张曙光[8]认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截至2014年3月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社会融资比重占GDP的35%,并以银行信贷2倍的速度扩张,二是地下金融格外红火,高利贷风行;如乔海曙[9]等认为我国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资金供给有限。另外高帆[10]等从需求角度对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进行分析,坚持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属于需求型的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农户的融资需求有限。
第三章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耕地率最高的省份,同时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在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山东省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409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仅次于河南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业一直是山东省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村经济在山东省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较快。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包括58个县。乡镇数量由1999年的2296个下降到2015年的1195个。农业人口自1990年的6884万人下降到2014年4404万人,而非农业人口由1650万人增长到5385万人。虽然山东省农业人口呈下降趋势,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仍高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人口大省。图3-1、3-2分别为山东省乡镇数量情况与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图3-1 1999-2015年山东乡镇数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2 1991-2014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业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从山东省的生产总值来看,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从1991年的521.8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798.36亿元,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从绝对量上来看,1991年到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虽然稳定增长,但第一产业增加值远落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1991年,第一产业产值为521.85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745.90亿元、542.79亿元,到2014年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而第二、三产业产值已经分别高达28788.11亿元、25840.12亿元,分别为第一产业的5.99倍、5.38倍,。由此从图4-1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产业已经远落后于其他两个产业的发展。从相对量上来看,由图3-3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由1991年的28%到2014年的8%,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第二产业产值从41%上升到48%,第三产业产值由29%上升到了43%。第一产业产值对山东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在不断下降,说明山东省农村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短板。
图3-3 1991-201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4 199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2015年农业增加值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林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043.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3.2%。2014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为4596.6万吨,同比增长2%。1991-2001年略有波动,自2002年开始,实现连续13增产。
图3-5 1991-2014山东主要农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表3-1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粮食 | 万吨 | 4596.60 | 2% |
油料 | 万吨 | 335.89 | -4% |
棉花 | 万吨 | 66.50 | 7% |
甜菜 | 万吨 | 0.01 | -24% |
烟叶 | 万吨 | 7.09 | -37% |
蔬菜 | 万吨 | 9973.70 | 3% |
瓜果 | 万吨 | 1468.57 | 3% |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到201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809元,可支配收入10686.9元,恩格尔系数为31.84%。农用机械总动力6.0万千瓦,大型拖拉机530台,农用载重汽车193辆,农业机械总值89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业机械总动力1.35亿千瓦,增长3.1%;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人均年末生活用房平均面积40.25平方米。表4-1为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表3-2 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消费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家用汽车 | 辆 | 19.3 | 摄像机 | 台 | 0.6 |
摩托车 | 辆 | 71.1 | 照相机 | 台 | 4.6 |
电冰箱(柜) | 台 | 85.9 | 计算机 | 台 | 31.2 |
洗衣机 | 台 | 82.9 | 中高档乐器 | 架 | 0.6 |
热水器 | 台 | 65.5 | 固定电话 | 部 | 42.7 |
空调 | 台 | 32.9 | 移动电话 | 部 | 200.3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08.4 | 互联网手机 | 部 | 43.9 |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使山东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表3-3,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764元/人增长到2014年的11809元/人,增加15倍。从数据走势来看,山东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1年到1994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明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96-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减缓,但农民收入并未出现下降情况。2004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创收形式的增加,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总体增速平稳,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随着山东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山东省农村地区必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活动的需要。
表3-3 1991-2014山东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其同比增长情况表
年份 | 人均纯收入/元 | 同比增长 |
1991 | 764 | |
1992 | 803 | 5.1% |
1993 | 953 | 18.7% |
1994 | 1320 | 38.5% |
1995 | 1715 | 29.9% |
1996 | 2086 | 21.6% |
1997 | 2292 | 9.9% |
1998 | 2453 | 7.0% |
1999 | 2550 | 4.0% |
2000 | 2659 | 4.3% |
2001 | 2805 | 5.5% |
2002 | 2954 | 5.3% |
2003 | 3151 | 6.7% |
2004 | 3507 | 11.3% |
2005 | 3931 | 12.1% |
2006 | 4368 | 11.1% |
2007 | 4985 | 14.1% |
2008 | 6541 | 31.2% |
2009 | 6119 | -6.5% |
2010 | 6990 | 14.2% |
2011 | 8342 | 19.3% |
2012 | 9446 | 13.2% |
2013 | 10620 | 12.4% |
2014 | 11882 | 11.9% |
(注: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来自《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余年份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年鉴》)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11]。根据图3-6,图3-7的数据,总体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基本维持在50%以上,表明山东省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是来自于农业。但家庭经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在农业方面难以有所大的突破,农民为增加自己的收入,必然寻找其他增收途径,其中最普遍的途径就是外出务工(包括非企业组织劳动、本乡地域内劳动和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劳动)[12],因此,工资性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年递增,与家庭经营收入共同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而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在下列
数据中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大。
图3-6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纯收入组成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7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收入构成比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图3-8 1991-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随着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实施大量倾向性政策,农业、农村经济条件大为改观。从整体趋势来看,山东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在持续快速的增长,但由于历史条件、产业经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重点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却一直远低于同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基本维持在3以内且不断拉大。从相对差距来看,1991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764元,同期城镇人均年收入为1678.6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2倍;到2014年农村人均收入为11809元,而同期城镇人均收入增长到29221.9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47倍。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生活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愈加明显[13](见图3-8)。因此,山东省仍需加强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以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为标志,新一轮金融改革稳步推进,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新时期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扶持,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受经济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落后因素制约,山东省农村地区一直存在金融机构网点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在实现两个“100%”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于2014年3月末和9月末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和手机支付全覆盖。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9.27万个;全省农村地区共布放ATM 21681台,同比增长18.35%;普通POS机25.47万台,同比增长22.74%;电话POS机51.96万台,同比增长6.30%;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6853台,同比增长17.17%;农村地区每百人拥有1台金融基础设施,村均金融基础设施达3.52台。
从山东省农业贷款总量来看,大致是不断增加的,但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的比例却存在波动。1991年-1995年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比例有所增长,但1995年以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2001年以后维持在9左右。从贷款余额增长率来看,波动较大,近一年大约维持在1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业贷款的比例仍然很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见表4-1)。
而信贷结构能够反映金融融资效率高低[15],根据图4-1,山东省农业贷存比大致呈现上升状态,且趋于稳定,说明山东省农业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增强,金融融资效率得到了提升,且有大量外部资金支持山东农业发展。
表4-1 1991-2014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农业存贷款数据仅统计到2009年)
年份 | 农业存款/万元 | 农业贷款/万元 | 总存款/万元 | 贷款余额/万元 |
1991 | 404736 | 1130450 | 7216749 | 14280093 |
1992 | 443904 | 1389718 | 8841510 | 17205544 |
1993 | 492086 | 1568072 | 11182415 | 20791075 |
1994 | 521413 | 1118700 | 16003992 | 25204369 |
1995 | 656439 | 1516858 | 21971982 | 31289040 |
1996 | 829448 | 2474472 | 28177108 | 36802427 |
1997 | 852300 | 3177039 | 32657331 | 44567197 |
1998 | 883521 | 4189496 | 37353766 | 51067900 |
1999 | 1084540 | 4435895 | 41098425 | 56798630 |
2000 | 1351492 | 5281785 | 44667153 | 62090468 |
2001 | 1613431 | 7071209 | 50637936 | 70176588 |
2002 | 2050450 | 9073641 | 58057165 | 85365991 |
2003 | 2438209 | 11565081 | 67683453 | 104671108 |
2004 | 2715491 | 13401333 | 77214610 | 117828279 |
2005 | 3221967 | 15611128 | 90351351 | 133817463 |
2006 | 3954365 | 18446480 | 103580272 | 157096014 |
2007 | 4310596 | 21559437 | 114381079 | 175451466 |
2008 | 4471688 | 24634301 | 143821895 | 200539104 |
2009 | 6605038 | 29629694 | 170827554 | 259613230 |
2010 | 196482092 | 307226360 | ||
2011 | 221732725 | 351789985 | ||
2012 | 263433050 | 400214919 | ||
2013 | 297960833 | 447612638 | ||
2014 | 331785596 | 500586442 |
图4-1 1991-2009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的比值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相对于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涉农贷款虽然稳定增长但仍然无法与之匹配,农村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居民主要通过县域农村信用社来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但由于农信社自身的体制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信贷危机”问题,使农民贷款困难。此外,直接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很少,影响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力度无法满足农户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民间金融获得发展契机。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填补农业资金缺口的作用,缓解涉农资金的需求,但于民间金融机构存在所有权不规范、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
4.2.3金融抑制
山东省农村金融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状态,资金外流十分严重[16]。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不健全、信贷利率机制不灵活、非正规金融机构活跃而无法获得相应地位、金融工具过于单一等,最终导致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健全山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由“严准入+松监管+难推入”向“公平准入+分类监管+市场推入”转变[6];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监管责任,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责任,为农村金融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山东省的农村金融项目仅限于存贷款业务、农业保险和农业期货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新产品仍然十分匮乏。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可以使更多品种的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度创新,以期研发科技与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新产品,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竞争新优势。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贷款率不良、信贷环境建设落后时影响农村信贷投入的一个关键问题,加强农村信贷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应把加强农村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健全山东农村诚信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同时搭建银行与信用主体交流平台,以地方征信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开发省域征信服务平台,及时进行企业与农村信用信息的发布。
参考文献
[1] 周再清.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D]. 湖南大学,2012.
[2] 胡怀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一 [J]. 经济学动态, 2001, (10): 4-9.
[3] Hellman By Thomas, Murdock Kevin, Stiglitz Joseph.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90(1): 147-165.
[4] Besley Timothy, Coate Stephen. Efficient policy choice in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 dynamic analysis [J]. Stephen Coate, 1995.
[5] 张建波, 杨国颂.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6] 徐雅维. 中国农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政府网;发布;农村金融服务 [J]. 人民银行网站, 2015.
[7] 金中夏. 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J]. 世界经济, 1988, (6): 74-79.
[8] 张曙光, 张弛. 治理通胀与调整相对价格结合 经济重建与社会治理再造并行——2008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J].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8, (8): 7-13.
[9] 乔海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3): 19-23.
[10] 高帆. 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 [J].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2): 68-72.
[11] 方志权, 楼建丽. 上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研究 [J]. 农村经营管理, 2015, (3): 13-14.
[12] 罗虹, 钟宏武. 农村外出劳务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国情国力, 2005, (2): 24-27.
[13] 吴嘉.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 兰州大学,2011.
[14] 机构金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J]. 云南农业, 2014, (5): 4-4.
[15] 王欣. 金融结构、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D]. 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16] 于斐.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 山东大学,2013.
[17] 陈氏玉燕. 越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云南大学,2011.
[18] 王廷科. 中国金融发展:现实、契机与战略 [J]. 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 (2): 9-14.
[19] 徐笑波.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M].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20] 张元红. 农民的金融需求与农村的金融深化——以湖北汉川福星村为例 [J].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1): 46-54.
[21] 张兵, 朱建华, 贾红刚. 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2): 105-109.
[22] 张霞. 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2015.
六、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选题
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选题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能力,对于现代商务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撰写商务英语论文时,选择一个合适的论文选题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满足学术要求,还需要与商务领域密切相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以下是几个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
- 跨文化沟通在国际营销中的重要性:探讨跨文化沟通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模式、谈判技巧以及在市场推广中的应用,旨在为国际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策略。
- 社交媒体对商务英语的影响:研究社交媒体在商务领域的兴起对商务英语交流方式的改变。对商务活动中使用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拓展商务渠道,并分析使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差异化战略。
- 全球化对商务英语教育的影响:研究全球化对商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分析全球化环境下商务英语教育的需求,探讨教育机构应如何根据全球化趋势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 商务英语写作技巧与传统写作的差异:比较商务英语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差异,并分析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商务人士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商业观点。
- 商务英语口语训练与跨文化沟通:研究商务英语口语训练对跨文化沟通的作用。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口语与一般英语口语的特点,分析商务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化因素,并提供有效的商务英语口语训练方法。
以上这些论文选题涉及了商务英语不同方面的内容,既关注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也紧密结合了商务实际应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论文选题是确保论文研究目的和成果的关键,希望以上选题能够给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撰写商务英语论文需要综合运用商务专业知识和语言技巧,因此,除了选择合适的选题,以下几点也值得注意:
- 深入研究:在选定选题后,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报告和案例,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沿。
- 清晰论证:论文需要从清晰的结构开始,引言要提出明确的问题陈述,主体内容要进行合理的论证和分析,结论要得出严谨的结论。
- 数据支持:在论文中使用实际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论点,能够提升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 语言准确:商务英语论文要求语言准确、专业,使用正确的商务术语和表达方式。
- 细致修改:完成初稿后,要仔细检查和修改论文,确保语法、拼写和格式的准确性。
总之,商务英语论文选题的选择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首要任务,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注重论证和数据分析,力求达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希望以上的内容对于正在寻找商务英语论文选题的读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论文写作中取得优秀的成果!
七、选成本方面的论文选题意义是什么?
有社会价值,可以科学计算成本,也有学科价值
八、关于养老方面的论文选题?
关于养老方向的选题,【格业范文】总结为4个选题方向,具体为:老年健康管理、老年保障&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
针对各个细分方向的养老专业选题,【格业范文】整理了部分选题和范文,具体如下:
老年健康管理:
格业范文:养老专业||老年健康管理毕业论文选题推荐老年保障&养老金:
格业范文:养老专业||老年保障&养老金毕业论文选题推荐养老服务:
格业范文:养老专业||养老服务毕业论文选题推荐养老产业:
格业范文:养老专业||养老产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九、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论文选题?
国际服务贸易摩擦—美国诉中国影响电子支付服务若干措施案
十、如何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
引言
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当前热点问题、学术价值以及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
热点问题
在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时,首先需要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比如,近年来公司治理方面的热点问题包括股东权益保护、董事会监督机制、公司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选择热点问题作为论文选题,不仅有利于引起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也有利于论文的学术贡献。
学术价值
除了关注热点问题外,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还需要考虑其学术价值。这包括是否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是否提出了创新的理论或观点、是否对现有公司治理理论有所挑战等。学术价值对于论文的发表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选题时务必要慎重考虑。
实际应用意义
最后,在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时,也需要考虑其实际应用意义。即选题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为实际的公司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论文往往更受学术期刊和业界的青睐。
结论
综上所述,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需要考虑热点问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只有兼顾了这三个方面,才能选择到既有挑战性又有实践意义的论文选题。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对您选择公司治理方面的论文选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