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开放时间?
一、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开放时间?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是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的遗址型纪念馆。2008年3月起免费对公众开放。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自2023年5月18日起试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闭馆 ),16:30停止入馆。
二、南京条约纪念馆建成日期?
《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西麓的古静海寺遗址上。而静海寺建成于明永乐年间, 1987年在旧址上复建,故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三、<<南京条约>>为什么叫<<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
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
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
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
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
南京当时称江宁,南京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四、南京条约的条约原文?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圆,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圆。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圆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
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五、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的区别?
南京条约 1842年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 1858年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加深了辛丑条约 1901年 彻底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它们的内容基本一样,除了辛丑条约,其他二个都是割地赔款送特权,辛丑条约是赔款送特权
六、南京条约全部歌曲
南京条约全部歌曲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该条约于1842年签署,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的内容非常复杂,但不仅仅只有文件文字,还有一些歌曲关联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历史背景。
南京条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对当时的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几首与南京条约相关的歌曲:
1.《南京条约之歌》
《南京条约之歌》是一首记录南京条约签订历史的歌曲。歌曲以庄严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南京条约的抗议与反抗。这首歌曲既反映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又表达了对南京条约不公的不满。
2.《中华情 唱南京》
《中华情 唱南京》是一首流行的抗战歌曲,以南京条约为背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首歌曲通过激情四溢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使人们对南京条约的侵略行为进行深思熟虑。
3.《南京之痛》
《南京之痛》是一首民族气息浓厚的歌曲,歌曲以南京条约和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害与痛苦。这首歌曲通过深情的歌词和哀怨的旋律,让人们铭记南京条约的不正义。
4.《师生共度南京条约》
《师生共度南京条约》是一首教育类歌曲,通过对南京条约历史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影响和启示。这首歌曲既是对南京条约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教育启示。
以上是几首与南京条约相关的歌曲,它们通过音乐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不公,并激发人们对南京条约的思考和反思。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无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这些歌曲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人们记住南京条约,铭记历史,并对现实充满勇气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些与南京条约相关的歌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重视爱国情怀,珍惜国家和平,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七、南京条约条款?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 、“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八、南京条约背景?
签订背景:英国在十八世纪中叶已经建立所谓“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经过工业革命后,英国更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急于开拓市场和获取更多工业原料。同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更采取了鸦片贸易的手段
九、南京条约剧本?
1842年8月,以耆英为代表的中国谈判团,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条约内容大致如下:
1、割地,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开放福州、宁波、广州、厦门、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同时允许英国人在设驻领事馆。
3、中国向英国赔款白银2100万元。其中 赔偿鸦片600万,偿还英商债务300万,英军军费1200万。
4、英国在中国进出口货物时的应缴纳税款,中国需要与英国共同议定。
5、允许英国商人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交易,不必受到公行的限制。
6、英国人在中国租界享有领事裁判权,触犯中国法律时中国无权制裁,只能交给英国人处理。
十、南京条约原件?
南京条约原文: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朴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一、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一、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一、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一、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一、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一、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附注
本条约见《海关中外条约》,卷1,页351―356;又是《道光条约》,卷1,页34―37。英文本见《海关中外条约》,与汉文本载在同页上。
南京条约原无名称,通常称为《江宁条约》或《南京条约》;据《道光条约》,又称为《白门条约》。
南京条约于一八四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在香港交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