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有关甲午战争的对联?

2024-12-01 13:55:5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有关甲午战争的对联?

上联:纪念当年甲午战争,深仇倭寇

下联:欢歌今日中华圆梦,奋建小康

上联:甲午起风云,殉节抗倭,积弱蒙羞当警世

下联:人民知耻辱,铭心刻骨,强邦示锐必称雄 

上联:忆百年甲午,中华共愤驱倭寇

下联:歌万代英雄,孺子甘当救世魂

上联:甲午颓唐,战海百年羞国耻

下联:中华崛起,护疆万里扫阴云

上联:甲午风云铭旧耻,看百二春秋,狼心未逝

下联:英雄血肉筑长城,唤九州兄弟,利剑高擎

上联:甲午风云,百廿年耻史千秋鉴

下联:峥嵘岁月,七十载强国众志酬

上联:海疆喋血,恨遗百廿沧桑,甲午炮声犹在耳

下联:钓岛维权,潮共八千云月,中华国耻必铭心

上联:九世仇犹报,百二载未遥,痛回顾北洋舰影,飞涛尚卷英雄血

下联:三尺剑早磨,十亿民已奋,待踏平东海鲸波,雪耻重书甲午篇

上联:清廷腐败,倭寇猖狂,海域起狼烟,万里波涛悲甲午

下联:北阙阅兵,东京破胆,神州屯虎旅,三军剑气壮中华

二、甲午战争有关诗句?

原韵奉答香港林峰先生《甲午风云》二首

国耻长铭甲午年,凭高目注海东边。

闲云犹在波心荡,战舰谁知水底眠。

清祚命悬慈禧掌,楚王尸欠伍员鞭。

何当卫霍生今世,好使中华梦再圆。

贺新郎·甲午

此恨无人说!望东洋,风涛犹是,无穷瓜葛。百二年来云水冷,血海深仇谁雪?有几个,冲冠怒髪?此日将军能开唱,似优伶,涂抹成风月。更弹起,琴和瑟

三、有关甲午战争的完本小说?

《华夏海权》是一本由终极侧位创作的清史民国类小说。

中日甲午战争,一场让国人痛心不已的反侵略战争,一场让中国彻底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战争。一位普通的共和国海军士兵—徐杰在执行任务中意外穿越到了1889年意大利。在离甲午还有5年多的时间里,他能做什么?能否通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而力挽狂澜?而在平息甲午危局后,偌大的中国航船又将驶向何方?在列强夹缝中奋力求生的泱泱古国能否重新再现往日的辉煌?

四、戚继光和甲午战争有关系吗?

戚继光生活在明朝,甲午战争发生在晚清,戚继光和甲午战争没关。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安徽定远人,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是明朝的抗倭名将。

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受到弹劾,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族的和平发展。

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发生在晚清时期。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北京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念馆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处中华民国早期纪念墓遗址,辛亥革命时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官兵在革命党人白雅雨、王金铭、施从云等领导下于1912年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遭袁世凯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主持,于1936年11月建此园纪念滦州起义牺牲的先烈。

六、和辽沈战役纪念馆有关的诗句?

五律•辽沈战役纪念馆

上平八齐下平八庚

心清迹然

(一)

辽沈烽烟滚,林罗四野兮。

白山驱虎豹,黑水缚鲸猊。

落子牤牛幄,盘终两北齐。

旋风长相忆,相聚在辽西。

(二)

军帐梅花梦, 燕歌草木行。

人稀山路寂,深洞掩花萌。

龙首柴河北,边关细柳营。

故乡风雨夜,惊作号声鸣。

20180801戊戌建军节

七、甲午战争的背景?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清政府,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认为海军以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大大紧缩开支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八、描写甲午战争的句子?

“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九、甲午战争的简单故事?

甲午战争是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干支纪年,时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74年,朝鲜发生内乱。乱事平定后,由于日本拒绝撤兵,击沉了中国的运兵船并且向清兵突袭,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历了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四次战斗后,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十、甲午战争的时间和原因?

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是: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上国内封建残余势力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