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太平天国桂林历史背景?

2024-11-29 10:56:5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太平天国桂林历史背景?

桂平是第一人口大县,是广西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沙鲨养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便发生于此,也是太平天国的起源地。

二、渡江胜利纪念馆历史背景?

1949年上半年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放军1百万人从长江北岸三个方向强渡长江

三、八一纪念馆历史背景介绍?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率领起义军两万余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件,1956年,人民政府建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址就设在当时的总指挥部旧址内。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地处南昌市繁华的中山路段380号,这幢外观呈银灰色,座南朝北,楼高四层的回字型建筑,原为江西大旅社,始建于1922年,1924年建成,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外观以具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装饰门窗,楼内有一宽大的天井,天井里放有四口防火用的大水缸,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格局。

四、安源纪念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安源革命文物甚为丰富,近百年来,特别是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安源工人运动、秋收暴动和革命根据地建设,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党的领导活动)旧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建国后,1956年,省、县政府在安源建立了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负责革命文物的调查,收(征)集、保管、收藏。1968年又在馆区内牛形山山腰建立陈列大楼,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安源煤矿开办到民国18年(1927),“秋收起义”,30多年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共8个陈列室,陈列珍贵文物970余件。同时开放了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活动的旧址、旧居14处,以及萍乡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 1984年,邓小平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五、岷州会议纪念馆历史背景?

岷州会议纪念馆建于1997年,位于岷县城西十五公里处的十里镇三十里铺村,为正处级事业单位。该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旧址、甘肃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陈展中心,占地面积607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8.8平方米。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六、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历史背景?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而主持兴建的。该馆座落在信阳市北京路和107国道交汇口处,占地3万平方米。2007年4月28日建成开馆。纪念馆陈展内容按时代顺序,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近5000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展览共由九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序厅、第一部分大别风雷、星火燎原、第二部分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第三部分红色苏区、共铸辉煌、第四部分红色土地、坚苦卓绝、第五部分江淮抗战、中流砥柱、第六部分中原突围、铁流千里、第七部分千里跃进、伟大壮举和结尾厅将星璀璨。

七、一战华工纪念馆历史背景?

这是一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四万目不识丁的中国劳工奔赴欧洲,他们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段历史,很多人却知之甚少。14万华工,有超8万人来自山东。

一战华工纪念馆坐落于威海市环翠区连林岛路9号,是我国首家华工专题纪念馆,展览选取了大量珍贵图片、文字和视频史料,以沙盘、模型还原了一战华工当时的部分工作场景,展出近200件历史实物。

八、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

渡江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开馆。

渡江战役前,国民党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意愿无比强烈,并且已经具备了战胜国民党的力量。

国民党反动派虽然知道大势已去,但为了赢得时间、重整军力,等待东山再起,蒋介石一方面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被任命为总司令,统一指挥南京、上海两市及江苏、浙江、安徽3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白崇禧集团组织长江防御。

国民党试图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南岸布防。妄图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的工事,在海军、空军的支援之下,大量杀伤解放军于半渡江之时或是在滩头的阵地。如果长江江防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沿线,组织新的防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民解放军联合群众、协同作战,在安徽芜湖、安庆等沿江地带,跨过长江天堑,向国民党统治发起最后的总攻。八百里皖江,也成为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迅速瓦解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见证。

渡江战役历时四十三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四十三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就驻扎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纪念馆等同规模的国家一流纪念馆。

2017年3月,渡江战役纪念馆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九、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的背景1:国内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内部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填补了外国侵略者的肚子,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洋务运动的背景2:国际背景

  从十三世纪开始,世界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农民和手工业者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农业得到发展。纺织、冶金等开始出现机器。不仅提高了产量。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阶层。在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至洋务运动发生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完成,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新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整体化和近代化。讲究统一的世界市场,分散、落后的国家不可避免地纳入整体中。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历史的必然。这也是洋务运动试图走近代化的道理,在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下,中国比较被动的卷入。当时中国没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但中国的洋务运动与世界大势是分不开的。

十、晋豫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晋豫边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统一部署,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由朱瑞、唐天际、聂真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开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