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战役时间?
一、金刚川战役时间?
1953年。
《金刚川》这部电影有真实的历史背景,这就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末期,志愿军主动出击击败联合国军的经典战役——金城战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到了第三个年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疲态尽显,已经无心恋战,于是交战各方准备开始和平谈判。在此期间,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于1953年2月22日提出,希望交换伤病的战俘。
志愿军方面提出,同意克拉克交换战俘的意见,并且建议立即恢复和平谈判。中国政府更进一步提出:“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4月份,中朝双方军队代表与美国海军少将约翰·丹尼尔会谈,达成了交换战俘的协议。本来,事情进展到这一步,紧接下来就该进行和平谈判了。但是,韩国总统李承晚却突然跳出来从中作梗。
4月24日,李承晚对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如果达成的协议里允许志愿军继续留在鸭绿江以南地区,那么韩国军队将退出联合国军,有必要时,韩国军队将单独与志愿军和朝鲜军队作战。
李承晚这个条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志愿军必须退出朝鲜。这样的条件,中朝两国都无法接受。因此,关于交换战俘的谈判以及停战谈判都没法进行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决定,对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将对手逼到谈判桌上来。于是金城战役就此打响。
5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了第20个兵团的6个军,总共24万兵力,以及1360门火炮,在金城以南一直到金刚川的长达22公里的战线上,对韩国军队第3、5、8、9四个师发动猛攻。
7月14日凌晨,志愿军第203师609团第2营和第607团的一个侦察班组成作战支队,在直木洞以南地区发动突然袭击,直取韩国陆军首都师的第1团。这个团就是志愿军所说的白虎团,韩国人称他们为飞虎团。
战斗持续了2小时40分,志愿军战士穿插前进9公里,与敌人交战10余次,奇袭了白虎团团部,一举捣毁了敌人的作战指挥机构。此后,白虎团群龙无首,志愿军203师果断出击,将白虎团一举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袭白虎团战役。
两天过后,美军和韩国军队组成联军,对志愿军发起全面反扑,11天时间里,联军共发动袭击多达1000多次,均未取得成功。志愿军成功守住了胜利的果实。
到了7月27日,交战各方决定停火。此时,李承晚终于承认失败。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
在金城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虏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1架,坦克34台,汽车231台,火炮245门。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顽强,成功挫败了对手的侥幸心理,最终赢得了和平谈判上的主动地位。
二、浦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浦江战役纪念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展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画卷,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学习了解我党我军光荣历史、继承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站在纪念馆前,我们就感受到了庄严的气息。让人肃然起敬。
三、金刚川战役详细介绍?
1953年5月20日,正值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一阶段,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奉命带领连队赶到了金刚川上的岩里渡口。
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而岩里渡口上的大桥则是我后方通往金城前线的必经之路,部队后勤物资必须经过这里运抵金城前线。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敌人上用飞机,下用两个炮群用近乎毁灭式的轰炸对这里进行了严密封锁,敌人的目的就是切断我前线部队的生命线!
而张振智接到的命令则是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之下,在8天的时间内在岩里渡口架起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5月20日下午张振智带着大家察看地形,发现金刚川上原先的大桥和一座人行便桥早就被炸得找不到影子了,他们只能用周围的树木紧急修造一座木桥。
5月21日一早,架桥战斗展开,负责伐木的三排便被敌侦察机发现。一群敌机扑过来进行狂轰滥炸,他们想要把附近山林的树木全部炸毁,好让志愿军战士没有材料架桥。
只见山上尽是烟火,黑压压的把天地连成一片。
张振智倒是不慌张,带着大家先隐蔽,他对大家说:“敌人扔下炸弹,炸断了很多树木,我们就省事了,把他们炸断的树木头尾收拾一下,拿过来就能用。”
那段时间,敌人对这里很有"感情",日夜不停地打炮,炸得那一带弹坑连着弹坑,分不清公路和平地,泥土已变得焦黑,连个隐蔽的地方也没有。他们给木排披着伪装,通过水路运到桥点。
就这样直到5月27日,经过7天7夜的奋战,全连官兵在张振智的带领下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然而5月28日一早,敌人的炮弹又密密麻麻地轰了过来,随后敌人又出动了“黑寡妇”飞机向这座比生命还重要的载重桥投弹!
烟雾中,7孔桥被炸掉了5孔,剩下的2孔在水中颤悠悠的。
而此时,正值夏季反击战役进入到了更加焦灼的第二阶段,敌人正向我军前一日才刚刚攻下的883.7高地西北两山腿反扑,前线部队的弹药很快就要打光了,再不送上去,就会影响整个战役的走向。
17时,参谋长向张振智传达了必须在晚上6点40分之前修好桥的命令。
张振智二话没说,第一个跳下河,指挥全连官兵二次架桥。
敌机在空中盘旋,炸弹在附近爆炸,可是没有人理睬它。张振智头部、肩部多处受伤,但他依然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架桥。
在张振智的带领下,全连上下都憋着劲儿干,平时十几个人抬的材料,当时六个人抬起来就跑,就这样终于提前一刻钟完成了任务。
8天时间里,张振智带领全连在每天落弹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架桥中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二级模范”、“工兵英雄”等荣誉称号。
四、金刚川是几次战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金刚川战役打的有多惨烈?就连打不死的吴京都足足牺牲了三回。抽过纸烟的烧成灰烬,啃过的玉米化为血雾,江西与四川的方言交锋,男兵与女兵的初次邂逅,十七八岁的青年们前赴后继献出宝贵的生命。
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是高炮班抵抗的顽强,是工兵连建桥的速度,更是志愿军钢铁的意志。
五、金刚川讲的是哪次战役?
《金刚川》是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执导,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片,通过三个角度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中的故事。
具体讲的就是金城反击战。1953年夏,为了争取朝鲜停战的早日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了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金城夏季反击战役。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数路向北汉江以西、金城以南30公里长的敌军防线发起猛烈的反击。经过15天的奋勇作战,共歼敌78000余人,缴获坦克45辆,汽车279辆,飞机1架,各种炮423门,各种枪6653支,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突破敌防御纵深达15公里。终于迫使敌人接受了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鲜停战。
战争结果:志愿军20兵团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给予其他3个师以毁灭性的打击,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最后一战,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给南朝鲜军以致命的一击。此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注:战争过程在具体书籍有10多页,你非得让我把这全打上来才算不低质?
六、重温历史:金刚川战役回顾与分析
背景介绍
金刚川战役,发生于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在朝鲜半岛的一次重要战斗。这场战役不仅影响了朝鲜战争的走向,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回顾这一历史事件,并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战斗经过
金刚川战役是在1950年10月25日至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志愿军第13军和第42军,在朝鲜战场上对抗联合国军第8军团。该战斗发生在朝鲜南部的金刚川附近,双方激战了数天。
金刚川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标志着中国军队全面介入朝鲜战争。中国军队凭借卓越的战术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地击退了联合国军团的进攻,并取得了战场的控制权。
意义与影响
金刚川战役的胜利对中国政府、军队以及朝鲜战争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首先,金刚川战役展示了中国作为新中国的崛起,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战斗精神。
- 其次,中国军队的介入打破了联合国军团在朝鲜战场上的相对优势,对朝鲜战争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金刚川战役的胜利提升了中国人民对政府和军队的信心,为国内的稳定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最后,这场胜利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的声望,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
结语
金刚川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战斗精神,也对朝鲜战争的进展和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重温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崛起和变革,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对您了解和回顾金刚川战役有所帮助。
七、金刚川是渡江战役吗?
是。《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不为人知的渡江战役。这场战役不一定是最惨烈的,但战役中英雄们英勇奋战和坚强不屈的表现真实地体现了抗美援朝精神。影片中有个镜头让我十分震撼难忘,在最后大部队已经几乎完成渡江,只剩下掩护部队高炮连还未过江,这时敌机丢下多枚榴弹炮,火光冲天,整个高炮阵地被夷为平地,战士全部阵亡。
八、金刚川介绍的是哪次战役?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
九、重温历史壮举: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重温伟大历史,感受渡江战役的壮举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江苏南京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其独特的陈列方式,生动地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观后感。
初入纪念馆,震撼于历史的厚重感
踏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瞬间,我被高耸的大门和巨大的纪念碑所吸引。这座纪念馆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走进纪念馆内,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雄浑的石碑,上刻着“渡江战役纪念碑”,它彰显着这场战役的历史重要性和壮丽胜利。
进入展厅,我立即被细致入微的陈列方式所折服。大量历史图片、文物和实物再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场景,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个英勇的时刻。特别是那些鲜活的照片和影像资料,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舆论声嘶力竭,国家舆论战的重要性凸显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我对当时国内外的舆论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厅中展示的一些历史文件和报纸报道揭示了当时各方势力的立场和博弈。尤其是国家舆论战的举措和大力推动,对于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被一幅幅关于渡江战役的漫画吸引,这些漫画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国内外舆论的对峙和博弈,令人印象深刻。从这些漫画中,我感受到了对于国家利益的捍卫和纷繁复杂的谋略游戏。
铭记历史,警醒今天
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对渡江战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那段历史更为敬畏。这场战役以其伟大胜利,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有力的启示。
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生动再现历史的方式,让我对战争和和平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舆论对于事件的影响力,警醒我们在信息时代要审慎对待舆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感谢您阅读我对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国家舆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引发对国家历史和舆论战略的思考。
十、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感想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一座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身临其境,我无法不被它所深深震撼。
历史背景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在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孟良崮战役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华东抗战的重要节点。
1938年9月,日军发动了以孟良崮战役为核心的济南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英勇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国共两党的领导为核心,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击退了日军的侵略。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应运而生。
纪念馆建筑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建筑庄重肃穆,充满了浓厚的抗战氛围。整个纪念馆分为多个区域,包括陈列馆、烈士陵园、晋鲁豫边区抗日纪念园等。
进入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纪念碑,上面镶嵌着铭刻着“孟良崮战役”的大字。在纪念碑周围,树立着一面面红旗,鲜艳而庄严。
纪念馆内部布局合理,展厅展柜陈设精美。展览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战役的经过,让人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卓越的历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还配备了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身临其境,深感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
参观感想
我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参观感想非常深刻。
首先,参观纪念馆让我对抗战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展览所展示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和抗战的艰辛。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明白了和平不易。
其次,参观纪念馆让我对英雄们的牺牲和奉献心生敬意。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数的战士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荣,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缅怀。
最后,参观纪念馆让我更加坚定了爱国之情。在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弥漫着爱国主义的气息。我深深地明白,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发扬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一次深入了解历史、缅怀英烈、唤起爱国情怀的宝贵经历。每一个参观者都应该珍惜这次机会,通过参观纪念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伟大,从而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