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反围剿采用的战术是?
一、红军反围剿采用的战术是?
红军反围剿采用的战术包括:
1.地区游击战术:根据地革命武装和红军采取远、近结合的战术,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去打击敌人。
2.地方武装斗争的开展:地方武装斗争的开展使得革命根据地得以扩大,同时使得地主武装和民团破坏红军反“围剿”的计划。
3.诱敌深入战术:红军在根据地内,实行坚壁清野,主力转移,让国民党军在根据地内得不到群众的支援,消耗其有生力量。
4.人民战争的开展: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5.积极防御的战术:红军在根据地内,加强阵地建设,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有利则打、不利则守、以少胜多的战役战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6.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红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求得在运动战和游击战中消灭敌人。
二、红军反围剿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次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3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第二次
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又调集20万军队,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仍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在5月中下旬,连续取得五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此时,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进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数战不利,被迫撤离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10万军队还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红三军团在夏曦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伤亡惨重,被迫转移到黔东。
第四次
1932年底,国民党调集3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在周恩来和朱德的指挥下,根据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3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五次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
三、红军的反围剿斗争的感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冒险主义思想,认为我方已非常强大,和敌人打攻坚战,硬碰硬,没有充分认识到形势,而一意孤行。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几乎造成灭顶之灾,是一场“浩劫”,是“左”倾冒险主义的恶果。这次失败说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中国革命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创造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而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革命经验。
四、红军反围剿战略战术原则?
反围剿红军作战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战略原则: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毙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五、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武器?
答,那时红军的武器非常落后,重武器几乎没有,轻武器也只有汉阳造,老套筒,甚至还有大刀和红缨枪。
六、遵义会议红军几次反围剿成功?
是前四次都反围剿成功。在第五次反围剿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反围剿失败。
七、红军一二三次反围剿简短故事?
次反围剿都是长征之前的事情。前4次反围剿都取得胜利。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损失严重,不得不开始长征转移。所以,长征中没有四次反围剿。只有多次反围追堵截的战斗。突出的故事可以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等等。
八、红军反围剿战略战术主要有?
1.诱敌深入. 2.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3.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4.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围歼的作战方针.5.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九、红军第一次反围剿始末?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南粱根据地的发展,一开始就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重点“围剿”。1934年2月,西安绥靖公署调集第十七路军驻陇东 警备第二旅仇良民团、王子义团和谭世麟部、驻三边的陕西警备骑兵第二、第三团、耀县的特务团、旬邑的何高侯团、洛川的冯钦哉团、延安的张瑞卢团共1万余兵力,分8路向陕甘边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自此,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0年12月,蒋介石对江西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诱敌深入,退至苏区中心宁都黄陂、小布地区。此时,粟裕升任红二十二军第六十五师师长,不久第六十五师与第六十四师合并为第六十四师,粟裕任师长。六十四师装备差,枪少梭镖多,被称为“梭镖大队”。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全歼敌张辉瓒师,六十四师缴获颇丰,全师换上五响快枪“汉阳造”。接着打敌谭道源师,六十四师担任正面攻击。战斗中一股敌军冲到师指挥部阵地,粟裕把警卫排、司号员、通信员都组织起来,全力阻击。混入红军的坏人突然放黑枪,打死了他的通讯员。幸好军部派了一个连迂回到敌后,两边夹击,把反击的敌人消灭。
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前人数?
红军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进行长征的.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中央红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将近10万人。
战斗伤亡和留下的红军占了一定的比例,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大约为8.6万余人。
一军团19880人,三军团17805人,五军团12168人,八军团10922人,九军团11538人,军委纵队4693人,中央纵队9853人。
在经历了伤亡惨重的湘江之战和无数次敌人的围追堵截后.1935年9月,原中央红军的1、3军团在哈达铺整编为陕甘支队,仅剩7200余人.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
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从湘西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22日至宁夏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1个月,行16000里,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宁、陕共10省.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出发时共21000人,最后剩13300余人。
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上旬撤离川陕根据地,向西策应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8日同一方面军在会宁地区会师.历时近1年半,曾叁过草地,转战川、 康、甘3省. 出发时为8万余人,会师时剩33000人。
最后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在陕北的红军总人数大约不足4万,包括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