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张骞出塞的历史?

2024-10-23 16:59:57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张骞出塞的历史?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二、张骞的历史战绩?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4]。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三、如何写参观纪念馆的观后感?

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一号,和同学们走到纪念馆门口时,发觉这座高大宏伟的建筑装载着一辈人的时代记忆,承担着一定的历史责任。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仅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中国人民的八年中日抗战也从此拉开帷幕。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对外,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救助人民与水深火热中,黑龙江省也成为了重要的红色革命基地,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这便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有力证明。新时代的我们要把红色资源挖掘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听从党中央的号召,阔步迈向新时代。

走在革命先烈的遗址纪念馆,感受着他们年代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周恩来等先烈看过的报纸、写过的信、题过的字,一起为中华民族奋斗的心酸历程,都一一浮现眼前。历史如烟,记忆尤深,多少动人故事,已被岁月埋没,唯有记录、保存、纪念,并传承,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品味感人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让广大群众重温革命历史、学习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成为风尚。

四、张骞的主要历史功绩?

张骞的历史功绩是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个目的是军事原因,因为当时西汉经常受匈奴的侵袭,张骞西行联合大月氏等其他众国共同抵御匈奴侵略。

五、张骞墓的历史变化?

回答如下:张骞墓(也称张骞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南,是汉代西域通使使者张骞的墓葬。其历史变化如下:

1. 原墓建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33年)至元狩六年(前127年)之间,当时墓主人为张骞。

2. 原墓破坏:唐代时期,张骞墓曾遭受破坏,现存墓葬为唐代所修建。

3. 墓葬扩建: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当地官员为改善墓葬环境,扩建了墓道、亭台、祭堂等建筑。

4. 墓葬修葺: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张骞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增加了墓道、墓穴、碑亭等建筑。

5. 墓葬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骞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多次修缮和保护。其中,1994年至1996年对墓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整治,使墓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六、张骞刘彻历史佳话?

张骞第一个以官方身份出使西域的人,为中国打开了通往丝绸之路的大门,让中国人看到了更远的世界,而作为张骞出使的投资人后世著名的千古一帝汉武大帝,不仅让张骞名留千古,更因为张骞的发现而创造功在千秋的伟业,两个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七、历史张骞性格特点?

张骞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著名的旅行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请求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但并不成功。至公元前126年返国。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乌孙,历时数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与他的副使先后到过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产相继传入中国,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被运往西域,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八、重温历史壮举:渡江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重温伟大历史,感受渡江战役的壮举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江苏南京的渡江战役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其独特的陈列方式,生动地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观后感。

初入纪念馆,震撼于历史的厚重感

踏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瞬间,我被高耸的大门和巨大的纪念碑所吸引。这座纪念馆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走进纪念馆内,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雄浑的石碑,上刻着“渡江战役纪念碑”,它彰显着这场战役的历史重要性和壮丽胜利。

进入展厅,我立即被细致入微的陈列方式所折服。大量历史图片、文物和实物再现了当年渡江战役的场景,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个英勇的时刻。特别是那些鲜活的照片和影像资料,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舆论声嘶力竭,国家舆论战的重要性凸显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我对当时国内外的舆论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展厅中展示的一些历史文件和报纸报道揭示了当时各方势力的立场和博弈。尤其是国家舆论战的举措和大力推动,对于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被一幅幅关于渡江战役的漫画吸引,这些漫画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国内外舆论的对峙和博弈,令人印象深刻。从这些漫画中,我感受到了对于国家利益的捍卫和纷繁复杂的谋略游戏。

铭记历史,警醒今天

通过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我对渡江战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那段历史更为敬畏。这场战役以其伟大胜利,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有力的启示。

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生动再现历史的方式,让我对战争和和平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舆论对于事件的影响力,警醒我们在信息时代要审慎对待舆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感谢您阅读我对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国家舆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引发对国家历史和舆论战略的思考。

九、淞沪抗战纪念馆观后感——重温历史,铭记英勇

作为中国人,我们时刻铭记着历史上那段沉痛而艰苦的岁月,淞沪抗战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篇章。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淞沪抗战纪念馆,深深感受到了那段英勇抗战的气息以及历史的厚重。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气势恢宏的展览

一进入淞沪抗战纪念馆,就被展览的气势所震撼。大厅中央陈列着一尊高大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淞沪抗战的简介。展厅内,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当年战火纷飞的沪上景象,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悲壮时刻。

生动的场景重现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淞沪抗战的历史,纪念馆根据历史资料还原了一些重要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斗现场。我亲眼目睹了抗日英雄杨根思在战斗中的壮举,感受到了他们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珍贵的历史文物

淞沪抗战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那个英勇抗战的岁月。我看到了各种抗战时期的武器、服装、日记等,它们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艰难岁月中人们的顽强和坚持。

深刻反思与思考

通过观看展览和了解历史,我深刻地反思了淞沪抗战给中国带来的巨大伤痛,也思考着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用生命书写了血与火的荣光,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并且更加努力地为国家的繁荣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与展望

淞沪抗战纪念馆是一座让人动容的地方,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感谢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用心策划和管理着这个重要的历史场所。通过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我重新认识了淞沪抗战的历史,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相信,通过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我们将能更好地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感谢您耐心阅读我的观后感,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了解,并激发您对历史的思考。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的教训,传承英勇抗战的精神。

十、张骞出使西域历史意义?

1、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2、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3、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