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详细点?
一、红军长征的故事,详细点?
红25军,在我党历史上是最英雄的部队之一,也是决定了长征成败队伍之一。
但对于红25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东西都隐藏在了记录背后。可以这么说,八十年代之前的所有关于红25军的记录和回忆录以及文学作品,都是有偏差的。
经过数年的研究分析和汇总,个人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其实红25军的真正面目,就隐藏在这些资料背后,只是我们大家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总结罢了。下面就是个人研究的一些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说明,个人的这些资料都是有资料可查的,同时,个人也对红25军所有先烈抱有敬意,也无意冒犯任何一个先烈前辈,只是对有些历史拿出来给大家分享,能达到正本清楚或者还历史本来面目,才能更好继承先烈遗志。由于本人非专业学历史,仅是个人爱好,有遗漏错误之处,请大家给予原谅和指正。
1、关于红25军,很多资料都说是徐海东创建的。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红25军是原鄂豫皖游击总司令土地主席吴焕先和鄂豫皖第一任省委书记沈泽民创建的。
吴焕先
当然,在这个红25军之前,还有一个红25军,他创建于安徽金寨,后来随红四入川,长征后为红31军,后改编为129师385旅769团,这个今天就不详述了。
1932年,张国焘擅自背着沈泽民吴焕先带着红四入川后,沈泽民没有办法,就协同将鄂豫皖一些游击队及红军遗孤组织起来,重建红25军,军长兼政委吴焕先。开始下辖两个师,分别为红74师,师长徐海东,政委戴继英。红75师,师长周系远,政委高敬亭。后鄂豫皖省委红25军与皖西红28军合编,下辖三个师,分别为红73、74、75师。
红25军领导
因此,说红25军是徐海东创建的是不严谨的,他只是一个重要的将领而已,其实在红25军领导排名还是比较靠后的。
在当时的鄂豫皖,沈泽民为鄂豫皖书记兼军委主席,吴焕先为军委副主席和红25军军政委,徐宝珊为特委书记,参谋长郑位三,还有李贵龙、戴继英等党内位置都在徐海东之上,所以说徐海东创建了红25军,是不准确的。
结论就是,红25军的创始人只能是吴焕先和沈泽民,而不是其他人。
二、谁指挥的红25军长征
现在网上很多文章和一些资料,一般都说是徐海东带领着红25军的长征,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1934年10月,程之华由鄂豫皖交通员吴焕先的老部下石健民领着到达鄂豫皖,传达中央指示要求红25军参与长征,以调动国军来转转中央红军长征压力。
原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已经牺牲,原特委书记徐宝珊继任书记兼军委主席,为了确定红25军长征问题,鄂豫皖召开花山寨常委和军委会议。会议达成以下决议:
1、红25军以抗日先遣第二支队进行长征。留守原红75师师长高敬亭重建红28军,坚持斗争。
2、撤销师级编制,由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兼军委副主席,郑位三任参谋长,戴继英任政治部主任,徐海东任副军长。
关于这个人事决定,现在网上流传着程子华的军长是徐海东让出来的。这是极其错误的。
原因如下:我党对于军级干部,肯定都是由党统一任命,要说是可以私人相让,这是把我党当成梁山泊了!
徐当时既不是省委委员也不是军委委员,他是没有资格参加花山寨会议的,所以让更不可能了!
后来关于这个问题有个网友说他看过一个资料,说徐曾澄清过这个历史,让军长之事子虚乌有,也为程之华洗清了冤枉。
3、红25军长征徐海东并不是指挥者。
1927年11月13(17?)日,红25军开始长征。12月27日,发生虞家河战役,程子华双手贯穿,徐海东脑部中弹,命悬一线。从此二人基本就退出一线指挥,尤其是徐,一直被担架抬着长征。
由于徐海东程子华的受伤,后徐宝珊病逝,吴焕先兼任鄂豫皖省委书记,所以军政一肩挑,而参谋长郑位三对于军事较弱,于是戴继英替代郑位三任参谋长,郑位三任政治部主任。
在戴继英等人的配合下,吴焕先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李贵隆任特委书记,并支持张星江建立鄂豫边根据地,建立红29军。
吴焕先在鄂豫陕根据地,一共打败了数次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联合围剿,缴获了大批装备,并在一次战斗中缴获西北军庞炳勋部军械库,缴获装备子弹布匹无数,使整个红25军成为我军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对此,吴焕先向中央报告说,合计缴获轻机枪28挺,重机枪12挺……
吴焕先报告原文
仅按此次缴获看,红25军机枪配备到班一级,一点都不是谣言。
当时的徐海东由于伤情过重,一直在礼泉县陈姓地下党养伤,并从这里结婚生的徐文伯。这个说法是陈氏后人说的,但根据徐海东回忆说徐文伯出生于陕北,这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参考一下。
附:这个陈是我党秘密人员,湘军后代,来自湖南,家庭巨富。曾捐助红25军大洋2万余,粮食牛羊无数,据他后人讲和刘志丹、袁宝华、王首道等领导人很熟悉。由于无资料证明他说的是真的,仅供参考吧!
为什么介绍这段历史呢,就是为了理清红25军到底是谁指挥的这个公案。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徐一直在养伤,直到第二年七月(35年),所以他是没有参加红25军所有战斗的。至于网上有人说他在担架上指挥长征,动动脑子想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成了神剧了!
吴焕先在写完给中央的报告后,就离开鄂豫陕继续长征,于同年8月21日,牺牲于与陕北红军会师前的最后一战,在泾阳死于马家军的偷袭。9月16日,红25军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结束。
综上所述,红25军长征,徐在红25军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应该是吴焕先和戴继英起到了主要作用。
现在网上把红25长征的功劳,都加到徐海东身上,是极其偏颇的,无论在军内还是在党内,徐的位置都很低,要说是他指挥红25军长征的,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当时,在红25军,徐宝珊病逝后,吴焕先接任鄂豫皖省委书记兼军委主席兼红25军政委,无论是从党内还是军内,他都拥有绝对的权威。当时的二把手应该是郑位三,他是当时的特委书记,军长程子华,参谋长戴继英,都兼任省委委员和军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后任鄂豫陕特委书记,豫陕边省委书记(原来隶属于鄂豫皖)张星江,(这段历史记载有些不清楚)这些人在红25军的排名,都要高于徐的,所以说,现在说徐是红25军的领导者,是勉强的。
那么,为什么徐当时不是军委和省委委员呢?
这牵扯到一段关系到红25军命运的一次会议。
4、吴焕先改组政治局
豫陕边(也称鄂豫陕)建立以后,红25军在吴焕先的领导下,也打出了威风,导致东北军120、115师被蒋介石撤销编制,加上到达陕北后被打的撤销的110师和129师,四个师被红25军打没了!
看到没有,这四个师其中有三个成为蒋介石的噩梦,始作俑者,乃红25军也!这个暂时不说了。
红25军的威名传到了四川,也让另立中央的张国焘动了心思,就命令红25军入川加入红四。
注意这个时间点,正是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时候,他私自成了中央,自任书记,而且成立了所有机构,吴焕先被任命为中央委员,并有其他任命。这个名单很好查到,就不介绍了。
红25军由于和红四的渊源,绝大部分领导都主张入川去加入张国焘。
但在这时,吴焕先缴获了张学良的一些报纸,其中就有大公报,报道了中央红军的一些消息,吴焕先根据报纸提供的信息,准确的判断出中央红军的进军路线,他果断否决了红25军和张会师的想法,马上组织红25军北上,做好迎接中央的准备。
由于很多红25军的领导对张根由有感情,所以吴焕先继续北上的阻力非常大,为此吴焕先果断改组鄂豫皖政治局常委名单,从八人降到三人。
对于这段历史,吴焕先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道:……为了打击入川的动摇主义和右倾主义,……我们改组了省委,×××,×××退出省委……
这个文件,将两个人的名字给隐藏了,即使这样,其实很容易推测出是谁。其一肯定为活到解放后的有影响力的人,其二就是这个文件在后来又提供了新省委名单,一对比,那么很容易就知道呗被调整的是谁了!
报告原文
从这个新名单上可以看出,程和徐被调整出去。
调整出去并不意味着就支持入川,但至少有很多原因在里面,就不过度解读了。
5月,徐宝珊病逝,7月17日,吴焕先写完报告,由箭牌乡老乡石健民送到上海,后报告由鲁迅先生辗转送到中央,才得以留存至今。
也幸亏有这个报告,我们才明白了红25军长征史上的一些迷案,得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否则,有很多东西就无法再让后人知道了!
写完报告一个月后,吴焕先牺牲,由于各种原因,他的事迹逐渐被人忘却,一直藏在历史深处。
50年后,红四走上了历史舞台。尤其是吴焕先的老部下,都成了国家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他的事迹才慢慢为人所知。2009年,他被评为我党双百人物,同时河南省政府立碑纪念,碑文称吴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郑州家、军事家。这个碑文应该是经过审核同意的,对吴有无上的赞扬,因为能同时获得这个称呼的,在我党历史上不过十数人!
5、为什么吴焕先后来声名不显呢
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
1,牺牲太早,而他又远离中央,他做过的事中央应该不是很清楚。
2、张国焘的影响,尤其是在分裂中央时将吴焕先列入领导人之列,而吴牺牲后,无人给他解释。解放后又运动不止,没有人敢提吴的事迹,直到八十年代后。
3、为尊者讳。大授衔后,凡是纪念红25军长征的地方,无不把徐排到第一位。
6、扑朔迷离的九间房事件
对于九间房事件,是某些人一直对吴焕先不满的事件之一。
但对于九间房事件,其实现在看来,是非常诡异的。
1.首先张汉民部一直尾随红25军,虽然有人联系吴焕先说是地下工作者,但联系人(名字忘记了)并不承认张汉民身份。
2、吴焕先向张要地图,张提供了一张错误百出的旧地图,借口没有新的。
3、张有被捕历史。
由于结合以上疑点,吴焕先打垮了张汉民部,并在等了十几天以后,无人能这证明张汉民身份而被错杀。
但诡异的是,中央到达陕北后,马上给张平反,列为烈士。
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出面给张汉民证明身份呢?
个人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
张国焘另立中央,红25军态度对于中央来讲属于态度不明,当时张下令抓捕毛周博王,所以张汉民部对红25军心怀疑虑,这也是当时的联络员在张汉民被俘虏时不敢证明他的身份。而张的任务,是来监视红25军的,所以才造成后来的误会。
根据事件的过程和发展,个人认为这个解释是最符合实际的。参考吴焕先报告原文,我们可以看一下过程。
报告原文
但对于吴焕先来讲,他对张汉民的身份还是存在疑虑的,就在报告里向中央提出了他的疑问。
报告原文
由此可以看出,在张汉民被俘虏后,等了近半个月,无人能给他证明身份,根据当时的状况,是值得深思的。
以上,就是整个红25军的长征史。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整个长征中,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网上流传的那些轶事,要么是过去非常年代的编造,要么就是段子,谬误很多。
当然,导致后来这个结果的原因还有很多,这就牵扯到红25在陕北及在抗战中的一些往事,以后再做介绍。
码字不易,请大家多加鼓励!
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有什么故事?
该纪念馆室内布展主要内容为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和红军文物。该馆充分运用声、光、电、VR等现代新科技手段及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红军长征经过粤北的历史事件和粤北红色文化历史,让人们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
室外部分涵盖中央红军过境南雄、仁化、乐昌3个县(市)的遗址遗迹131处
三、红军长征儿童故事
红军长征儿童故事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关于这段伟大的长征故事有许多不同版本,而其中的儿童故事更为可爱动人。这些儿童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困难,同时也传达出忍让、勇敢、团结的精神。
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一群红军小战士,伴随着他们的是父母的期盼和层层递进的困难。儿童故事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并且从儿童的视角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感受。
小战士的坚持与勇敢
故事中的小战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们却始终坚持着前进。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充满勇气地战胜一切困难,为心中的信仰前行。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由于地理环境和敌人的追击,小战士们常常面临着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相反,他们学会了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也相互支持、鼓励,从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些小战士们身上展现出的坚持与勇敢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值得称道的,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与不朽。
父母的期盼和呵护
儿童故事中,父母的期盼和呵护始终贯穿始终。当小战士们踏上长征的征程时,父母们常常眼含泪水,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
红军长征的路途艰辛,危险重重,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满怀担忧。他们为孩子祈祷,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同时也不忘嘱咐他们要照顾好自己,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父母的期盼无疑让这些小战士们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和使命感。他们明白自己不仅要为了革命前进而奋斗,更要为了父母的期待而努力。
长征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意味着红军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长征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革命的胜利。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长征的历史经验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革命品质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长征也彰显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广大人民的拥护。
这段壮丽的长征历史,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遗产,不仅使我们饮水思源,更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通过儿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到这段历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更可以让他们学习先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红军长征儿童故事的意义
红军长征儿童故事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这些故事通过儿童的视角,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长征的艰辛和困难,从中学习到勇敢、坚持、团结的精神。
这些儿童故事既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通过故事中的小战士们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红军长征时期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他们可以在故事中看到英雄的形象,学习到英雄的行为,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军长征儿童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去追寻梦想。
这篇博客通过红军长征儿童故事的视角,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困难,弘扬了忍让、勇敢和团结的精神。故事中小战士们的坚持与勇敢,父母的期盼和呵护,以及长征的历史意义,都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体系。这些故事不仅是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红军长征儿童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去追寻梦想。四、长征传奇: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长征的历史
长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
在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经历了艰难的徒步长途跋涉,横穿了数千里山川,以求生存和发展,最终找到了新的根据地。
红军的奋斗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红军在这段艰苦的历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穿越了雪山冰川,翻越了草地沼泽,艰难前行;他们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
他们遭受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依然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感人故事
在长征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官兵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
其中包括了雷锋的事迹,他在长征途中显现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感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还有关于红军女战士的故事,她们同样在长征过程中展现了坚强和勇敢。
长征的意义
长征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标志,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转折点。
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官兵的顽强意志和无比坚定的信念,彰显了中国革命者的智慧和勇气。
长征的成功,为中国革命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世界的革命者树立了榜样。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的故事,感受中国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五、长征传奇:红军长征感人故事精选
红军长征:砥砺前行
1934年,红军开始了穿越草地、雪山和沼泽的艰难长征。红军英勇无畏,战胜重重困难,用行动书写着砥砺前行的壮丽史诗。
血泪长征:毅力与坚韧
长征中,红军浴血奋战,付出惨痛代价。然而,他们毅然前行,展现了非凡的毅力与坚韧,让世人动容。
长征精神:坚定信念
长征是一次信念的伟大远征。红军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背后感人的力量所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带给您对长征的更深入了解,以及对红军长征感人故事的敬意和思考。
六、红军长征故事讲解?
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七、红军长征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3、《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
4、《七根火柴》
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令人震撼。
5、《草地夜行》
“小鬼,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都不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小红军使劲伸手去拉老班长,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了顶,小红军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述在过草地时,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6、《一袋干粮》
长征途中,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变成鼓鼓的。不久后,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真相,于是大家自愿地分一些干粮给小兰,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7、《半碗青稞面》
红军过草地时,粮食紧缺,只有一点青稞面当军粮,小战士吴开生饿了两天的事被周恩来副主席知道后,他立即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分给他了两碗。晚上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根本经不起风雨的袭击,战士们全部被淋成落汤鸡,周副主席亲自去命令战士们去他的办公帐篷避雨,温暖了战士们的心灵。在草地中又走了好几天,青稞面吃完了,甚至军马都被杀掉吃了,战士们唯有煮皮带啃,找纸张咽,看到这种极度的困境,周副主席立即命令警卫员把他仅存的半碗青稞面拿出来给大家泡汤喝,自己却忍饥挨饿。
8、《战地女杰贺子珍》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敌机来袭,贺子珍为了抢救红军伤员,被炮弹炸伤,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9、《老山界》
这个故事真实、生动地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势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非常艰难,部队行军负载笨重,马匹驮着受伤战士,加上敌人追击,形势非常急迫,夜里也得行军,并且在作战途中,任务紧急,不能及时开饭,开饭也不能吃饱,体力消耗大,战士们只有忍饥挨饿。睡觉也只能风餐露宿,时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红军战士们不怕苦难、艰苦奋斗,顺利地翻越了这座难爬的高山。
10、《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伟大毛泽东同志,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八、红军长征故事类别?
1、《金色的鱼钩》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发现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3、《丰碑》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在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
4、《七根火柴》
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令人震撼。
5、《草地夜行》
“小鬼,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都不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小红军使劲伸手去拉老班长,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了顶,小红军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讲述在过草地时,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
九、红军长征起始故事?
公元1934年10月,中央苏区近10万红军,分三路从江西抚州出发,作战略转移,拟同湖南湘西贺龙部会合,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数万红军冲破蒋军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辗转经过11省,翻过不计其数的崇山峻岭,越过江、河,过草地、翻雪山,历时一年到达陕北。
十、探索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经典传奇故事全解读
红军长征:一个永恒的话题
自1934年以来,红军长征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事件之一。在这段战役中,红军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还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传奇故事。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红军长征,解读其中的经典传奇故事。
何为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经历艰难曲折的长途跋涉。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红军的顽强意志,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经典传奇故事
红军长征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传奇故事,如红军过五岔路口、三湾改编、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红军战士的智慧、勇气和无畏精神。每一次转折都是一次史诗般的壮举,成为红军长征中的经典传奇。
深入解读
本文将逐一深入解读这些经典传奇故事,从史实出发,还原当时的情景和背后的意义。我们将带您回到红军长征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一同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红军长征的影响
最后,本文还将探讨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红军长征不仅改变了红军自身的命运,也影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走向,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阅读本文,您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红军长征,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红军长征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