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安陵国是安邑吗?

2024-08-30 09:27: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安陵国是安邑吗?

安陵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今在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原是魏国的附庸,《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即讲述安陵国与秦国的故事。

二、安邑塔的发明?

安邑塔又称太平兴国寺塔,建于宋代,为太平兴国寺内的存塔,现寺已毁,仅剩塔一座。安邑塔历经宋代、明代、民国、汶川地震等多次地震而不倒,但塔身出现严重裂缝,最宽处裂缝长达1米多,塔顶震落,原高89米、十三层,后来仅存71米、十一层。2004年6月,该塔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运城安邑塔传说?

运城安邑塔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的一座古塔,也被称为安邑寺塔。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常传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安邑塔原本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塔内供奉着一尊珍贵的佛像。有一天,一位贪婪的商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心生贪念,决定偷取佛像并出售以获取巨额财富。

商人在夜晚潜入塔内,准备将佛像偷走。然而,当他触摸佛像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塔开始摇晃起来。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逃离了塔内。

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塔摇晃后,纷纷前来查看。他们发现佛像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座位。人们相信这是佛祖的神迹,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他们修建了一座新的塔,并将原来的塔称为安邑塔。

据说,自那以后,安邑塔每年的同一天都会发生摇晃的现象,仿佛在提醒人们贪念的危险。因此,安邑塔也成为了人们前来祈福、祈求心灵宁静的地方。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贪念是不可取的,它会带来不幸和灾难。同时,安邑塔也成为了人们警醒自己追求财富时要保持清醒和谦逊的象征。

四、唐朝晋阳安邑在哪?

  唐朝晋阳安邑就在现在的太原。   晋阳古城是太原故城,始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焚毁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79),最早见于《左传》鲁定公十三年“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历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而享誉江河南北。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太原东西两山之间的广大地区,面积约合200平方公里,由城池遗址、古墓葬遗址、宗教祭祀遗址组成。城池遗址东西宽4750米,南北长375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晋阳”之名久矣。据《世本》记载,相传夏禹曾初都晋阳,后迁平阳(今山西临汾)、安邑(今山西夏县)。“晋阳”是春秋晋国赵氏家族的封地。赵氏始于周穆王时期,造父受封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以食邑赵为氏。赵氏传到春秋时的赵夙开始仕晋,为献公之御。公元前661年,以功受封耿大夫。其子赵衰,随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9年。晋文公归国执政后,赵衰任上军佐,赵氏开始入卿之列。从此,赵盾、赵朔、赵武、赵成、赵简子、赵襄子等七世,均为晋国执政卿,历文公、襄公、灵公等十一公,前后执掌晋国政事达180多年。我们所讲的晋阳城,是指晋定公时期执政的正卿赵鞅(简子)于春秋晚期,即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7年建筑的晋阳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到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灭北汉,晋阳城被毁,历时1500多年。晋阳城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城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安邑古城的历史?

安邑,因禹都而名闻千古,文化底蕴深厚。安邑古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数说于记忆。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禹都安邑。对这个安邑,史书大多标注“今夏县东北禹王城”,以别于当今运城盐湖区的安邑。清吴乘权编辑的《纲鉴易知录》,则另有说辞,将禹都安邑标注为运城安邑。

作为上古时期的城池——禹都,究竟在哪里?史书记载不一,民间也各有传说。禹都之属,各地迥异。有夏县说,有运城盐湖区安邑说,河南禹县也称禹都在他们那里。

古人云:“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舜是上古五帝之一,曾在古老河东盐池弹奏被《史记·乐书》称作“舜歌《南风》而天下治”的《南风歌》。运城池神庙舜歌薰楼遗址,是舜勤政爱民之见证,归葬运城安邑城北35里的鸣条岗,是其陵墓之所在。禹将舜葬在鸣条,是其安君也。安邑也因此而得名。

古之安邑,既是《帝王世纪》所说的禹都,亦是封域。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安邑县志》载:“安邑,禹贡冀州之域。”《寰宇记》载大康地理云:“舜都安邑之蒲坂。”依据古籍推断,古时安邑并非孤城一座,而是境域很广的封域,舜都蒲坂就在安邑境内。这个境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迁。到春秋末期,境域变更为现在的夏县和原安邑县,比远古时小了许多。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一说是之前的428)分南、北安邑,太和十八年(494)北安邑县更名为夏县,南安邑名安邑,一直延续下来。

夏县禹王城考古发掘被认定为魏都城,史学界推演为禹都,遂名为禹王城。禹王城冠以“古安邑”,是将古安邑境域与禹都等同起来。这样一来,凡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只要说是古安邑,都注明夏县禹王城,以致运城盐湖区的安邑几乎成了历史的空白。比如,河东魏晋时期三大望族之一的卫氏家族里的卫觊、卫瓘、卫恒以及书圣王羲之启蒙老师卫铄卫夫人,尽管其祖坟、墓碑、祠堂在运城盐湖区王范村,但仍以安邑(即禹王城)标注到夏县。其他诸如历代帝王来盐湖安邑祭禹、巡盐,也统归夏县“古安邑”。一个禹王城囊括了古安邑境内的历史沉淀与典故。

西晋张华《博物志》载:禹作三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据此,则安邑应有三城之设置,其遗迹无从稽考,有待考古发掘。

故此,《帝王世纪》说的“禹都安邑”,笔者以为是指禹都设在安邑境内。

明万历《安邑县志》载:“白虎通曰:黄帝作宫室,而《世本》又曰:禹作宫室,或巢居窟处之。”上古时期,包括黄帝、炎帝、蚩尤以及尧、舜、禹,都还是部落联盟首领,集聚地随自然环境的变迁而迁徙流离。禹部落联盟因留居安邑境内,遂有禹都安邑的传说。都城在安邑什么地方?没有文字记载,没有遗址佐证。从盐湖区安邑文物考古论证,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集聚从耕。安邑城南有天然盐池,自然结晶的盐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有国之大宝的赞誉,是部落争夺的极佳领地。禹将部落联盟落脚盐池附近的安邑,相对更合乎逻辑与情理。春秋末期晋国重臣智伯曾说:汾水(绛水之误,即涑水河)可以灌安邑。涑水河源自绛县,流经闻喜、夏县、盐湖、临猗、永济入黄河。涑水河在鸣条岗之北,禹王城在鸣条岗之南,中间相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岗岭,涑水河不可能翻越鸣条岗去灌淹禹王城。涑水河倒是可以从盐湖区冯村乡太方、小张间的鸣条峡谷豁口中引渠南下或由其西南5公里的北相镇南门外向南,直奔盐湖安邑古城,将其淹没。可见,智伯说的安邑,应是运城盐湖区的安邑古城。

禹都在盐湖区安邑什么地方?上古时期的都城是部落群居之所,其宫室,是巢居、是窟居、是城池,仍有待考古发掘。

运城盐湖区安邑古城有二,一为古城——魏豹城,一为现在人称的安邑老城 。明万历《安邑县志》载:“古城,在县西一里,魏文侯所筑,东西两垒对峙,韩信虏魏豹于此,亦名魏豹城。城墙高垒,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安邑古城是属于禹作三城之一的“弱者守”城。据文物普查,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550米,南北480米,占地面积26.4万平方米。由于城外水库蓄水常年浸泡,东城墙已经塌毁,仅存北、西、南三面城墙。所存城墙因人为取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城墙上宽2.5—3.5米,下宽6—10米,残高2—7米,夯层明显,夯土层厚0.08—0.22米。西城墙有5个城垛。南城墙上从西往东150米处有一平台,平台东西60米,南北20米,应为南城门旧址。1958年修建水库时,挖掘出石斧、石犁、蚌器等生产工具,经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通志》载:“今运城后土庙、城隍庙石柱皆雕作蟠龙,壮丽非常,悉从古城掘出者,俗传为魏王豹宫殿柱。”据已故文物专家、盐湖区原博物馆馆长霍子江考证,明代创建的运城关王庙龙柱,也是魏豹城的。

紧邻魏豹城的安邑老城,史籍有系魏豹城外城的记载。历代《安邑县志》对建城时间无考,曾任明代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曹于汴对安邑城池在《安邑县志》里是这样陈述的:“县城修建,古昔无稽可稽。自后魏始,高四寻,阔半之,围六里十三步,为门四:东曰迎庆,西曰永宁,南曰南薰,北曰拱极。四门重楼各一,角楼凡四,戍铺凡八。景泰初,县令稽岩重修,隆庆县令袁弘德筑东西二月城,乃四面犹然土障耳。”《安邑县志》县城图里,县署在城之中近西,有盐池东察院、南察院、北察院、钟楼、鼓楼、文庙、兴国寺、养济院、县学等遗址图标。河东盐池自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那海德俊创建凤凰城始,盐池察院就设在后被命名的运城,但安邑城里仍存有三个察院,足见其地之要。据考证,察院的设立在唐代。在运城没有建城之前,安邑老(古)城应该是河东大地的中心城市。据明代《安邑县志》记载:魏唐时期,历代朝廷祭祀禹,不在禹王城,在安邑县城。依次有:

“永始四年三月,祀后土于汾阴,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

元和三年秋八月乙丑,车驾幸安邑,观盐池。九月,至自安邑。

兴平二年,帝御牛车幸安邑。

建安元年春正月郊祀土,帝于安邑大赦,六月乙未,车驾还洛阳。

后魏太和十六年,祀禹于安邑,令牧守执事。

唐贞观十二年二月丁卯,车驾观盐池。

开元五年诏苏颋祀禹于安邑。

宋仁宗朝,安邑盐法率病民,上命包拯往经度之,拯请一切通商贩。”

难怪曹于汴在《安邑县志》里发出慨叹:“禹王城传闻为其旧都,割在夏境,不敢谓之今邑治即是禹宗,然魏唐祭禹不属之夏,而属之安邑,亦可知矣。”

六、安邑县的介绍?

安邑县,有数千年历史。1947年12月19日最后一次解放并组成了统一的人民政权。1950年2月22日从安邑县划出运城区,组建运城镇(县级建制)1955年12月安邑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由安邑城内迁至运城。1958年11月20日,安邑县与解虞县、临猗县、永济县合并组成运城县。

七、安邑塔简笔画?

安先写宀又写女,邑先写口又写巴,塔先写土又写荅。

八、古代安邑盐叫什么?

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

清同治年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庙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九、安邑有多少人口?

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地处盐湖区东部,东邻夏县庙前镇,南与东郭镇接壤,西接东城街道,北靠陶村镇,距盐湖区人民政府7.5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6千米,总面积74.09平方千米。[2]

战国时,安邑街道一带为魏都安邑;1983年10月,设立(县级)运城市安邑街道。截至2011年末,安邑街道总人48437人。[2]截至2020年6月,安邑街道下辖13个社区、27个行政村,[3]街道办事处驻北街村。

十、安邑塔地宫有什么?

相传,古塔地宫内有宝物镇着。

“太平兴国寺塔”,又称“安邑塔”。

此塔建于隋初,原是“舍利塔”,北宋时改名“太平兴国寺塔”。现寺已毁,仅塔尚存。

太平兴国寺塔系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原高89米,现存高度71米,十一级。

2013年5月,太平兴国寺塔被公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