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孙之獬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2024-08-16 02:15:1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孙之獬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提起明朝末年的汉奸,大家都会想起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其中数吴三桂名气最大,长期以来一直背负着第一汉奸的骂名。

不过,吴三桂再怎么说也是一介武夫,其实明末还有一个人,比吴三桂更可恨,他的一个建议,导致数百万汉人惨遭清军屠戮,中华文明遭遇浩劫,堪称明末第一汉奸。

这个人,就是孙之獬。

孙之獬生于山东淄博,山东出汉奸还真不多,没想到还出了这么个天字第一号大汉奸。

孙之獬是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的进士,科举成名的时候,正赶上大宦官魏忠贤专权,朝堂上谁想升官发财几乎都得讨好魏忠贤,孙之獬自然也不能例外,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百般逢迎,一点也没有读书人的骨气。

攀上了魏忠贤的高枝儿,着实让孙之獬风光了一阵,但崇祯帝登基后,魏忠贤倒台,孙之獬也被列为逆党,削职回家。孙之獬从此怀恨在心,在家等待“东山再起”。

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并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此时的孙之獬觉得时机成熟,马上俯首乞降,输诚报效,还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辫,换上了满装,极尽所能地讨好新主子。

此时的多尔衮为了笼络人心,对于这样的小人也没有回避,还任命他为礼部侍郎。

为了邀宠的孙之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计划,给摄政王多尔衮上了一个奏折,提议所有的汉族臣民都应该剃头,作为臣服的标志,如果谁不愿意剃头,谁就是心怀故国,意图不轨。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间,多尔衮正式向全国下达剃发令,并规定:十天之内,不剃发易服的军民,格杀勿论。于是,城镇乡村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充满了剃头匠和监督执行的清军,见人就抓,然后强行将汉人头部四周剃发,留金钱鼠尾辫。

这一提议的始作俑者孙之獬,更是“亲自上阵”,举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牌子,对不执行的汉人同胞大肆屠杀,毫不留情。

但是,由于几千年来汉人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观念的影响,对满清颁布的这一措施是极不认可的,对于他们来说,剃发就是背叛祖宗,是大不孝,因此“剃发令”的强制执行,遭到了以汉族士绅和知识分子为首的汉人的激烈反抗。

自“剃发令”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几乎每个省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其中江南地区的抗争尤为激烈。比如,听到颁布“剃发令”后,江阴全城百姓举行了反清起义,清廷先后调动24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81天,清军死伤过10万。

面对汉族人的抵抗,满清统治者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和血腥的镇压,很多地方被清军屠城。就这样,数百万汉人因不愿做亡国奴,成为了满清的刀下冤魂,其场景最惨的事件,莫过于“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时至今日都让国人切齿泣血。

而这一切,竟然是起因于一个汉人为了邀宠献媚,讨好多尔衮所致。

那么,这样一个毫无廉耻的大汉奸,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剃发易服”令颁布的第二年,孙之獬因建言“剃发令”有功,被清廷赏以兵部尚书的官职。但他的名声实在太臭,再加上他得罪了汉人,虽然剃发易服推行下去了,但是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对孙之獬恨之入骨,让他在清廷当大官,显然不利于清朝的统治。因此,不久孙之獬就被清廷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的罪名,再次革职还乡。

巧的是,刚刚回到家乡的孙之獬,就遇到了当地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攻陷淄川后,特地活捉孙之獬,将他与其家人七口一起,斩首并暴尸通衢,以谢天下。

孙之獬被杀的消息传开后,天下士民无不欢腾喜悦,拍手称快。甚至连清廷也顾忌民声,不愿给这个立下“大功”的人以任何抚恤。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孙之獬在山东淄博的墓被人盗了,山东电视台还专门报道过。看来,孙之獬被斩首300多年后,仍然没有得到安生。

二、王安石之孙?

王安石的同乡晚学傅林辉先生花费近20年时间,完成了《王安石世系传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一书,对王安石的世系和生平作了非常详尽的叙述。

傅林辉先生在该书的自序写到:“王安石研究会的熊焰先生又提供给我大量的王氏家谱,金溪柘岗的吴氏后裔,我的文友吴文丁和吴汉又为我提供了王安石岳家和外祖家的柘岗吴氏家谱,掌握了王安石上三代,下三代与王安石有关人物一百多人的资料。”

三、嘉靖之孙?

嘉靖皇帝的孙子:

宪怀太子朱翊釴:母裕王妃李氏,五岁殇,赠裕世子。明穆宗隆庆元(1567)年,追封谥“宪怀太子”。

靖悼王朱翊铃:未满周岁殇,赠蓝田王。明穆宗隆庆元(1567)年,追封谥“靖悼王”。

明神宗朱翊钧:母李贵妃,明穆宗隆庆二(1568)年册为太子。

潞简王朱翊镠:母李贵妃,明穆宗隆庆六(1568)年封“潞王”,明神宗万历四十二(1614)年薨,谥“简”。

四、韦应物之孙?

韦庄。

韦庄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世孙,也是唐代花间派著名词人。韦庄,字端己,陕西西安人。与温庭筠并称“韦温”,词风婉约清丽。少年的韦庄才华横溢,却年近六十岁才考中进士,七十二岁作了前蜀王建的宰相。

韦庄一生坎坷,但他留下的著作却是宝贵的文学资料。

五、龙之九子,里面有獬豸么?

没有。

獬豸是代表法律的独角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而龙之九子:一子囚牛,二子睚眦,三子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七子狴犴,八子负质,九子螭吻。

六、黄帝之孙名曰?

颛顼(zhuānxū)(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

帝喾,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均记载,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颛顼。但《山海经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

颛顼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颛顼生子穷蝉,是舜的高祖。据说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

帝喾(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

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

颛顼:(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帝喾:(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七、李小龙之孙?

因为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早逝,在1993年4月1日就去世了,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反而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生下一个女儿,是李小龙的外孙女,父亲的名字也没有公开出来,其外孙女的名字叫作Wren Keasler,出生于2003年,在2010年顺德李小龙乐园开幕的李小龙文化节,李香凝带着7岁女儿出席。

八、赵普之孙?

赵从约,字元礼,为东上阁门使、象州防御使,赠建宁节度使。据说,赵从约有十四子,大多有官位。到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时,朝廷记录贤臣的世系,"官其六世诸孙洪等十二人",可见,至此,赵普的六世孙有十二人还居官位,其中,赵洪在南宋孝宗乾道末年,官至修武郎、知绥阳县而死。

九、贤者之孙介绍?

《贤者之孙》这部作品的男主就是程序员中的一员,和大多数程序员一样,在经过辛苦的加班后,男主神游天外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最强穿越道具汽车出现,随着一声巨响,异世界闪亮登场,男主穿越到了一个魔法世界,从此走上了一条龙傲天的道路,这部作品全程高能无尿点,节奏紧凑不拖沓,除了套路多一点之外,是一部非常欢乐的无脑爽文,适合闲暇时打发时间,不带脑子观看会获得更多快乐。

十、孙陞之读音?

sūn shēng zhī

“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ī,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之”的基本含义为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引申含义为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

在日常使用中,“之”也常做代词,表示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