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怎样介绍范仲淹?

2024-08-14 02:27: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怎样介绍范仲淹?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他是千古一相范仲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位北宋的宰相、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男人之一。

一、少年壮志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母亲去世后,父亲续弦,但没有子嗣,于是带着三个孩子住在离城十里的一个小村庄。

这个村庄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范仲淹八岁时便开始读书,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十四岁时,到村外一个叫做“小范家店”的地方找亲戚借钱。

在这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郭天锡的人,是他介绍范仲淹来“小范家店”读书。

范仲淹非常感激他,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给了他,希望他能成才。

郭天锡也为范仲淹的好人品所感动并给孩子们写下家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初出茅庐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考入在洛阳应天府乡试,因成绩优异,被朝廷录取。

天圣四年(1026年)秋,应天府、南京、洛阳同时举行乡试。

范仲淹不负众望获得第一名。

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范仲淹高中进士。

庆历三年(1043年),因为反对宰相寇准的改革措施,范仲淹被贬为陈州知州,在途中被西夏军队所俘虏。

第二年北宋与西夏议和成功。

三、科举之路

在范仲淹少年时期,父亲病逝,母亲也去世了,他便和弟弟住到了亲戚家之中,但是不久之后,两个弟弟相继去世。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范仲淹一边挣钱补贴家用。

为了能进京赶考,在范仲淹10岁那年,父亲决定让他去京城学习。

当时的北宋已经经历过“三冗”(冗官、冗费)之苦后,范仲淹也想在朝为官。

就这样他踏上了通往京城的道路……

公元1004年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开启了人生中第一个官宦之路:进入仕途!!!

四、范仲淹被贬

公元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奏,“西夏侵犯边境”。

宋神宗一听,立刻就下令,把范仲淹贬出京城,并且让他去西夏边界戍守。

范仲淹走了三年以后回来了,回来后没过几年范仲淹的弟弟去世了。

他又给仁宗写了一封奏折:“臣死于边关,如果朝廷上没有人为臣而死的话,我也不知道死在什么地方!”

于是皇帝再给他写了一封奏折说:“你弟弟是因为生病死的,你弟弟的儿子也病死的!”从此之后这位皇帝再也不让范仲淹在朝廷上做事了。

范仲淹的一生中有过很多次被贬出朝廷的经历。

五、范仲淹和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中,范仲淹首先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提出了“守官必先固本”的改革思路。

即在朝廷中提拔一些年富力强的官员,把他们派到地方任职或者是担任地方官吏。

范仲淹还主张,在朝廷中大力改革冗官冗员、冗费浪费的现象。

庆历新政实施后,朝廷内开始出现“天下皆宁”的景象。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他主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庆历新政。

新政要求各级官员精简机构、精简官员、裁减冗兵、节约开支等。

经过庆历三年(1043年)的改革,各级机关“政事废弛”现象大为好转,政府运转又趋于正常。

六、一代名臣的传奇一生,成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为民请命,被称为“民本思想”的奠基人。

他以德报怨,将自己与母亲的墓地从陕西终南山迁至苏州灵岩山下。

后在朝中与奸臣相争,但最终因谏言被贬出京,途中病逝。

去世后谥号文正。

范仲淹有两个身份:

一是宋朝第一位状元宰相、文圣、经学家;

七、历史上最优秀的男人,是他。

范仲淹在北宋时的地位是极高的,甚至到了后来有人拿他与孔子相提并论。

范仲淹一生有三大功绩:

“一、改革弊政;二、修武;三、广德湖:让范氏家族富甲一方。

纵观历史,真正能够做到范仲淹这种境界的人,能有几个?

历史上最优秀的男人之一!

而他本人也说:“若不求富,岂有此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留下一篇“为官箴言”。

范仲淹作为中国的先哲,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范仲淹天平山枫叶诗句?

诗人范仲淹描写天平山枫叶的古诗:

《苏幕遮》

诗人:范仲淹    朝代: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三、范仲淹天平山的故事?

苏州的天平山又叫范坟山,后山有范氏祖坟的遗迹。这里是宋朝范仲淹居住过的地方。 

范仲淹是苏州香山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住过天平山脚下 的咒钵庵,每日三餐茶饭很难周全。据说,他们在最穷苦的时候,每天烧一顿粥放在盆子里凝冻,然后划成一块块充饥; 下粥的菜只能吃几根咸菜。范仲淹每日苦读诗书,有一次娘问他:“儿啊,你这样刻苦攻读究竟为了啥?”范仲淹回答说:“我将来要做一个好官。”娘听了这话,什么也 没说,只是摇头叹息。

后来范仲淹赶考中了第七名进士,以后官越做越大,直到做了当朝宰相。他看到当时做官的个个都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才想到娘活着的时候一听到他要做官就摇头叹息的道理。 

范仲淹为官清正、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有一次,他接到家 书,说同宗同姓的年轻人都放下锄头,不事耕作,一心想做官,抱着书本闭门读书,把大片良田都荒芜了。他忧心如焚,赶紧回乡,想说服那些年轻人打消这一心要做官的念头。他说:“当今做官的人,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提,却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你们愿意做这样的官吗?”年轻人回答说:“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官,我们要做像大人一样 的清官。”范仲淹说:“我看如今奸臣当道,清官是做不成的。”说着便把自己做了 官却不能报效国家、有益百姓的苦衷说了 一遍。年轻人听了范仲淹的话,觉得蛮有 道理,于是就问范仲淹学些什么好?范仲 淹说:“学会一技半能,搬搬砖头、锯锯木 头,学会筑房造屋也好哇!” 

从此,苏州香山的年轻人就丢掉了一心想做官的念头,人人都学起筑房造屋的本 领。后来技术越做越精,逐渐有了名声远,日子越过越兴旺,手艺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直到现在,苏州香山木匠最最有名。香山木匠多姓范,叫“范木匠”。

范仲淹对宋朝皇帝忠心耿耿,直言进谏, 反而遭到奸臣诬陷,到了晚年,将他贬官回乡。

有一次,他在天平山听到一个风水 先生说:“这座山上的石头有如乱箭穿胸,是块‘五虎扑羊'的绝地,谁要是葬在这里, 他的后辈永生永世做不了官。”范仲淹听 了,反而要花钱在山上买这块绝地,为的是避免子孙后代再做官。 

范仲淹死后,忽然天气骤变,来了一阵狂 风暴雨,太平山上所有的山石都竖立起来,犹如宰 相上朝时手中的“笏”一样,朝天矗立,这 就是有名的天平山上“万笏朝天”的奇景, 好像是在纪念这位忠贞不阿的文正公。 

四、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及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五、范仲淹苏州故居在天平山脚吗?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他在苏州的遗迹现存多处。苏州西郊天平山下有座咒钵庵,据说是范仲淹幼年居住过的地方。范仲淹幼时家贫,每日三餐不继,只得将米煮成薄粥冷凝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这就是有名的“断斋划粥”的故事。后来人们在天平山西麓建“范公祠”以示纪念。

六、介绍范仲淹标题?

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卒于皇祐四年(1052 年)吴县(今属江苏)人。

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十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七、平山团介绍?

平山团就是八路军129师718团。

1937年,718团在河北平山组建了新的武装团,也叫“平山团”陈宗尧任团长,两个月后正式编入718团。

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平山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胜利战斗,受到很多嘉奖,新718团在战争中大放异彩。

718团发展迅速,越来越壮大,718团的战士们无论被编入哪里,战斗力都是非常出众,这也跟战士们常年奔赴战场的经历有关,所以无论在什么战场上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虽然发展迅速,但这其中也有很多英勇牺牲的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八、刘禹锡范仲淹的介绍?

刘禹锡(约772 — 约842),字梦得,汉族,唐代文学家、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

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九、孟浩然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十、临平山的介绍?

临平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在临平北,孤独无依。山前古有临平湖,山因湖名。宋时临平为杭州水路东向北行第一站,山上原有塔,山和塔均为行旅接近杭州之标志。唐时,临平已为游览胜境,有景点14处。山顶有细砺洞,又称龙洞。山上下有钱镠磨剑石、白龙潭、藕花洲等数景。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