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新疆呆了几年?
一、左宗棠在新疆呆了几年?
五年。1876年,左宗棠带领军队正式进入新疆,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历程。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在历史书上也学习过,这就是著名的左宗棠收复新疆事件。最终,在左宗棠的领导下,成功收复了整个新疆,清朝也听从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正式设省
二、左宗棠纪念馆牌匾上的字?
匾额“亚元”的上款为:“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都察院右都御史恪靖伯轻车都尉陕甘总督督办新疆军务左为”,下款为:“光绪元年甘肃省乙亥恩科并补丁卯正科武乡试中式武举第二名张景川立”。匾长162厘米,宽84厘米,2000年征集于洛阳市孟津县。此匾系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为光绪元年(1875年)甘肃省乡试中考中第二名的武举张景川所题。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亚,第二,多为褒奖之意。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采用了什么战术?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清朝经过鸦片战争已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日之将夕,悲风骤起”。军队腐败,灾害频发,贪官横行,民变四起。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放弃塞防。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了新疆。如今新疆石油储量超200亿吨,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30%。
当时的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雄师亲住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左宗棠常自比为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是深得诸葛亮用兵之道的。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当时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
最后的结果,我们不用再多讲了。因为占国土六分之一的新疆还在中国的版图之中!新疆的矿产、新疆的石油天然气、新疆的宝藏……
朋友,当你在新疆的天山南北或是工作、或是生活、或是旅游时,你是否还知道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叫左宗棠的湖南人为了保住这一片大好河山,拼老命收回了这片国土……
四、从左宗棠收复新疆能得到什么启示?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一次反对侵略、保卫边疆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不仅有力痛击了阿古柏侵略势力,而且粉碎了俄英两国利用阿古柏势力分裂我国的图谋,维护了国家主权与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左宗棠收复新疆有何历史作用?
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边疆,一直怀有野心,一旦有机会,就想将中国的边疆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他们的殖民地。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新疆各族民众在西北回民起义的影响下,发动了反清起义。一些封建主和宗教上层分子便利用反清浪潮,称霸一方,形成了好几个割据势力。占据南疆的民族败类金相印,为了能够取胜,竟向原来藩属中国的中亚浩罕汗国求援。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趁机出兵,占领了喀什噶尔、英吉沙、莎车等地方,后来干脆自立为王,建立了一个名为“哲德沙尔”的汗国,想把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
这时候,正在中亚争夺霸权的英国人和俄国人,都一眼看中了阿古柏,想把他抢到手,作为肢解新疆领土的工具。特别是俄国的沙皇,他不但明目张胆地支持阿古柏叛乱政权,而且在公元1871年打着代中国“收复”领土的幌子,居然出兵占领伊犁,甚至还自说自话地把伊犁划为俄国的领土。
西北边防危机重重,迫在眉睫!全国民众纷纷要求出兵,收复新疆。可是,在清廷内部,却对要不要收复新疆产生了不同看法。北洋大臣李鸿章竭力反对,他说:“新疆地方大,人又少,每年要花去三百多万银两的军费。用这么一大笔钱去换几千里的贫瘠土地,实在是划不来。再说了,与俄国人打仗,我们几乎没有赢的可能。”
但是,陕甘总督左宗棠坚决主张出兵收复新疆,他据理力争道:“新疆是中国的西北门户,如果我们放弃了,那么,非但甘肃、陕西有麻烦,而且蒙古、山西从此也将不得安宁,就连北京城将来也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他恐怕别人说自己贪功,所以又特别强调说:“我是一介书生,高官和厚禄,我连做梦也没想过,难道会有立功边疆,望得大恩的打算吗?更何况我已经是快要入土的人了,又怎么能够不自量力,抢挑收复失地的重担呢?只是我考虑到,新疆如果不收回,就会麻烦不断,后患无穷,这点报国忠心,不敢不尽啊!”
经过激烈的争论,朝廷最后接受了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的意见,并在公元1875年5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新疆军务的统一指挥。这时候,左宗棠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但是他仍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出征。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左宗棠为了速战速决,采取了先围攻北疆,再出兵南疆的策略;而围攻北疆的时候,又集中兵力,首先拿下乌鲁木齐。在他的指挥下,西征军立即向乌鲁木齐挺进。
守卫乌鲁木齐的,是投靠阿古柏的叛将白彦虎。清军的先头部队趁夜发动猛攻,一举占领了乌鲁木齐的外围据点古牧地。阿古柏知道消息后,连忙派兵增援。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清军最终打败阿古柏的援兵,收复了乌鲁木齐,还一口气攻克了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地。白彦虎慌忙败逃南疆。
随后,左宗棠马不停蹄,向盘踞南疆的阿古柏军队发起总攻。清军只花了半个月的工夫,就突破了阿古柏设置的一道道防线,连续攻克达坂、鄯善、吐鲁番、托克逊,消灭敌人一万多。
英国人见势不妙,耍起“调停”花招,想让喀什噶尔变成保护国,并通过清政府向左宗棠施加压力。左宗棠不予理睬,继续追击残敌,阿古柏被打得东躲西藏,最后服毒自杀。他的儿子伯克胡里带残兵败将逃到俄国境内。
就这样,左宗棠前后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六、左宗棠 对联
左宗棠与对联的艺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许多独特且丰富的文艺形式。其中,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左宗棠与对联的艺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左宗棠(1811年-1885年)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政治家和改革者。他致力于实施新政策,打击腐败,加强军队,并保护边疆免受外族入侵。左宗棠的改革成就被广泛赞誉,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除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之外,左宗棠还是一位热爱文学艺术的人。他对对联的痴迷可谓是深入骨髓。对联,一种由两句互相呼应、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的艺术形式,被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左宗棠致力于对联的创作和推广,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流传着。
左宗棠创作的对联以其高雅、精练的风格闻名。他善于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词句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对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对联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景色宜人之地,以及表达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对联的魅力
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要求言辞的对仗协调,还需要表达者在选择词语上做到巧妙而富有创意。对联以其简练、深入人心的特点,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具有承载情感和思想的作用。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对联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它可以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可以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是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祝愿。对联通过短短数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领略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对联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它不仅要求对仗平衡,还要求韵律和谐。对联在形式上追求对称和呼应,使整个句子在视觉上能够给人带来平衡感和和谐感。这种美学特点也使得对联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被广泛地用于书法作品和装饰艺术中。
对联在现代的传承
尽管时代变迁,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仍然得以传承。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对联的热爱并没有减少,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当代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今,对联不仅在春节期间被人们挂在门楣上,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它还出现在许多其他场合,例如结婚典礼、园林景观、商业广告等。对联既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传统礼仪的表达方式。
同时,对联也在文学艺术领域持续发扬光大。众多作家和诗人在对联创作方面展现了独特的才华。他们通过对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使得对联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部分。
对联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联爱好者的努力。许多人通过组织对联社团、参加对联比赛等形式来推广和发扬对联的艺术。他们致力于传承对联的传统,同时也在对联的创作中加入新的元素和思想。
结语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左宗棠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左宗棠对对联的痴迷使得他的创作成就得以广泛流传,为后人所传诵。对联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美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尽管时代的变迁,对联的传承并没有停止。它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表达方式。对联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通过学习和推广,让对联这一瑰宝继续在新的时代绽放光芒。
七、左宗棠,左宗棠有几个儿子?
晚清名臣左宗棠一共生育了4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左孝威、次子左孝宽、三子左孝勋、四子左孝同。
左宗棠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言传身教,谆谆善诱。他常年在外当官,几年、十几年难得回家一次。他便采取写信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指导他们读书做人,立下人生志向,“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
1860年初,左宗棠因为“樊燮京控案”爆发,被迫离开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咸丰皇帝下令严查左宗棠,密谕湖广总督官文说:“左某如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左宗棠愤愤不已,决定离开长沙(他已于1856年举家从湘阴搬迁到长沙),北上京城参加会试。对于左宗棠来说,这也有“自投罗网,自辩清白”之意。
八、左宗棠恭王府
有一个神秘而又雄伟的地方,位于中国的湖南省,那就是左宗棠恭王府。作为神庙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典范,恭王府令人惊叹不已。这座府邸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人们对恭王的敬意与纪念。
历史渊源
左宗棠恭王府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原为左宗棠的祖居,而今则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旅游景点。左宗棠恭王府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四大名人府第之一。
左宗棠恭王作为清朝末年的名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巨人中的巨人”,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左宗棠恭王府则见证了他的辉煌一生。恭王府占地广阔,建筑巍峨壮观,其建筑风格深受明朝和清朝宫殿建筑的影响。恭王府内有众多建筑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门、大厅、观景楼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建筑风格与特色
恭王府的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府内建筑的设计巧妙、布局严谨、装饰精美,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恭王府内的建筑物通体红墙,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而府内的各种建筑群则根据其功能布局合理,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
- 大门是恭王府的正门,是整个府第的象征。大门巍峨壮观,门楼上方悬挂着金字匾额,展现了左宗棠的威仪。
- 大厅是恭王府的核心建筑,是左宗棠与客人会面和开会的场所。大厅宽敞明亮,为木质结构,装饰华丽,体现出恭王府的宏伟气势。
- 观景楼位于府内的最高处,供人们远眺湖光山色。登上观景楼,远眺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恭王府内的建筑还有许多,每一座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游览体验
左宗棠恭王府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也是一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瑰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入恭王府,你会被府内的宏伟建筑和精美的装饰所震撼。尤其是府内的大厅,其华丽的装饰和高大的天花板令人叹为观止。
在府内漫步,你可以感受到左宗棠当年的风采和恭王府的庄严氛围。而恭王府的庭院园林也是一大亮点,其中的景观和花卉绿植让人陶醉其中。
在恭王府内还有展览馆,展示了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和功绩。通过展览,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结语
左宗棠恭王府是中国湖南省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还是建筑艺术的追求者,来到左宗棠恭王府都会有极佳的体验。在这座府邸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了解左宗棠的辉煌事迹。
作为一处历史建筑,左宗棠恭王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更多人能够前来参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九、恭王府左宗棠
恭王府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赞誉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在清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年经历
恭王府左宗棠于1811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自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在读书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左宗棠擅长文学和历史,但他对军事也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参加过江南制造局的军事工作,并因他的贡献而获得了提升。
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双重身份
左宗棠的政治生涯始于他成为湖南的福建布政使。他在这个职位上展示了出色的才能,并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是清朝一个规模巨大的反政府组织,而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使他成功地平定了局势。他的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得到了广泛赞赏,他的战术深入研究,精密规划和果断行动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左宗棠并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对中国的改革充满了热情,并积极倡导和推动各种政治和经济变革。他的成功经验鼓舞了他在各地开展各种改革试验,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发展经济,建立现代化的政府机构等。他坚信改革是中国振兴的关键,因此,他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来推动这些改革。
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
左宗棠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带来了许多创新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左宗棠的改革措施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包括农业、教育、军事、政治和经济等。他通过推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增加了农业产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他还鼓励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恭王府左宗棠还致力于实现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他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行政机构,提倡法治和民主的理念,并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改革。
终年退隐
虽然恭王府左宗棠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长久。由于多种原因,他最终选择了退隐,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写作和研究上。
他在退隐后继续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著作,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和政治改革方面。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具有重要影响。
传承和纪念
恭王府左宗棠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树立了榜样。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他的形象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
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参观恭王府,感受左宗棠为中国的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恭王府作为一个历史遗迹,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生活和事业。
恭王府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奉献精神、卓越才能和政治智慧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树立了典范。在纪念左宗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汲取他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的未来奋斗。
十、左宗棠人生格言
左宗棠人生格言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衡州人,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智慧的言行,被后人尊称为“湖南之虎”。他提倡勤政廉政,注重农田水利和教育发展,奉行“以理治国”的观念。左宗棠的人生格言不仅代表了他个人的价值观和为政之道,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
1. 以诚待人
左宗棠强调待人以诚,他认为政治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坦诚、真诚地对待他人。他曾经说过:“为官者必以信诚待人,使言气温人心。”这句话表明了他对政治家职责的理解,他认为一个诚实守信的政治家能够赢得人们的支持和信任。在处理事务时,他抱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听取各方建议,并将各方利益统一起来,力求达到最大公约数。
2. 敬业奉献
左宗棠是一位极富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的政治家。他在各地担任职务时,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他谆谆教诲:“为官者务必以勤敬竭力,尽物力而为,幸得报效国家,必竭精神而致之。”这句格言表明了他对政治家应该有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敬业奉献的重要性,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3. 兴教育为先
左宗棠非常重视教育的力量,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他曾经说过:“有教育,国家有出路;无教育,国家必无希望。”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教育对国家前途的重要性。在他的领导下,湖南出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创新,大力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4. 勤政廉政
左宗棠倡导勤政廉政,他认为政府官员必须勤勉工作,对人民负责。他强调:“官者负责,责在勤政。”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积极推行廉洁政府建设。他本人廉洁奉公,不贪图个人私利,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努力付出。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做事,在政府职务上不辞辛苦,用勤劳和正直诠释了一个政治家的职责。
5. 以理治国
左宗棠奉行“以理治国”的思想,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处理政务。他认为政治决策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合理的判断,避免凭个人意志和偏见行事。他提倡科学管理,推行改革,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他的理性思维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重。
总结
左宗棠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人生格言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成就。他以诚待人、敬业奉献、兴教育为先、勤政廉政和以理治国的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格言不仅适用于政治家,也适用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以诚待人、勤勉奉献、弘扬教育、抵制腐败、理性思考,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将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