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俞樾读音?

2024-08-07 03:38:0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俞樾读音?

yú yuè

樾 yuè

〈名〉

(1) 树荫 [shade(of a tree)]。如:樾荫(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2) 道旁林荫树 [trees by boulevard]

道樾为枯。——《新唐书》

二、俞樾废除中医的原因?

家人多因病早丧,厄运连连无疑是俞樾提出“废医”的重要原因,但俞樾之“废医”并非只是情感的宣泄,在废除中医的激愤的言辞下,或有“起医”之良苦用心。

三、章太炎对俞樾的评价?

1907年,俞樾去世。章太炎在《国粹学报》上发表《俞先生传》,对老师的学术与人品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他在写给孙诒让的信中说:“今见夏报,知俞先生不禄。向以戆愚,几削门籍,行藏道隔,无山筑场,悬斯心丧,寺在天之灵知我耳。”

四、曲园俞樾的意思?

曲园俞樾指曲园中老人名叫俞樾。

详细字义

◎ 俞 yú 

〈动〉

(会意。从亼( 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 [make a boat by hollowing the log]

俞,空中木为舟也。——《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

词性变化

◎ 俞 yú 

(1) 文言叹词。犹言“然”。表示应答或肯首。

五、俞樾对国家的贡献?

俞椒曾受学于陈奂。治经、子、小学,仿效王念孙父子。认为治经之道,大要在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以明假借为主,同时还对一些特殊的语文现象进行分析。著《群经平议》三十五卷,对十五种经典进行训释,审定句读,校订文字。

  著《诸子平议》三十五卷,对十五种子书进行解释,纠正错误。著《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对古书中的各种错误约举其例,加以指正。这三部书都有不少独到见解,对后世学者很有启发。但他认为治小学,不应取商、周彝器,因为很多是后世伪造;辨形体,识通假,当止于秦汉碑铭。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对以后学者也有一定影响。

  俞樾一生专意著述,其他著作有《广雅释诂疏证拾遗》《诗名物证古》《孟子古注择丛》《读汉碑》《庄子人名考》《楚辞人名考》《日知录小笺》《左传古本分年考》《春秋名字解诂补义》《韵雅》《礼记异文笺》等五十多种,总称为《春在堂全书》,共四百六十四卷。

六、俞樾的训诂学成就?

俞樾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

七、古诗九溪十八涧俞樾?

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处士祠略一瞻眺,暮色苍然,榜人促归掉矣。入城语人曰:“今日游湖甚乐。”其实,谓之湖舫雅集则可,谓之游湖则未也。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余自己已岁,闻理安寺僧言其胜,心向往之,而卒未克一游。

癸酉暮春,陈竹川、沈兰舫两广文,招作虎跑、龙井之游。先至龙井,余即问九溪十八涧,與丁不知;问山农,乃知之。而舆者又颇不愿往,盖自龙井至理安,可由翁家山,不必取道九溪十八洞。溪润曲折,厉涉为难,非所便也。余强之而后可。

逾杨梅岭而至其地,清浅一线,曲折下注,虢虢作琴筑声。四山环抱,苍萃万状,愈转愈深,亦愈幽秀。余诗所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数语尽之矣。余与陈、沈两君,皆下與步行,履石渡水者数次,诗人所谓“深则水”也。

余足力最弱,城中虽半里之地,不能舍车而徒,乃此日则亦行三里而逃矣。山水移情如是。

八、俞樾最有价值的书?

《春在堂全书》

朴学大师(古朴质之学,泛指儒学经学)俞樾是清朝末年人,出生于浙江德清,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是他的门生,他的高徒还遍布日本韩国。

他著作等身,其中所著500余卷,专辑《春在堂全书》,在海内外影响较大。

俞樾曾为河南学政,因故被罢官,移居苏州潜心学问40年,86岁去世,后人遵嘱,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

俞樾是国学家,但有意思的是,他是第一个主张废除中医的人。

九、俞樾何许人也?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十、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内容?

《茶香室丛钞》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撰写的读书札记,成书于光绪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间。全书共4编106卷,总计4221则,内容广泛,涉猎朝章掌故、天文地理、小学考辨、诗词小说、文人轶事、风俗礼法、车船舆服、宫室园林等。其中颇多难得的史料,是研究清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俞樾在每条札记之后多加有按语,立论平实,见解通达,文字简约,给人以启迪。书中所引史料,以类编排,颇似专题史料汇编,阅读便利。俞樾(1821—1907)是晚清杰出的、具有近代意识的学术大师,既沉淀着深厚的传统国学思想,又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通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