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要门票吗?

2024-08-04 21:11:0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要门票吗?

免费但不免票。

1、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场)

2、闭馆时间:每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3、本馆免费开放,实行“免费不免票”。

4、散客参观一人限领一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

5、老人、残障人士须有监护人陪同,优先领票。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须由家长带领参观。

6、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确认后凭单位介绍信或旅行社任 务派遣书到领票处换取团体票。

7、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

8、因过度酗酒,造成头脑不清者不可入馆。

9、精神病患者不予入内(病症轻者须监护人陪同)。

10、参观时请勿触摸裸置文物和雕塑,自觉保护历史遗存。

11、请自觉保持馆内清洁卫生,勿将开启的饮料和食品带入展区和影视厅。

12、纪念馆楼宇建筑内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

13、参观时请尽量保持安静,不在馆内奔跑、嬉戏或大声喧哗。

14、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携带摄影三角架,大、中型专业摄像机等摄影设备进馆拍摄。拍照时请注意自身、他人及展品安全。

15、如遇参观人群密集时,请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有序参观。

16、参观过程中如需帮助,请就近联系工作人员。

二、淞沪会战上海沦陷?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是因为淞沪会战而沦陷的,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到了11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既是国民政府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政治次中心,也是列强利益交汇之所在,更因此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上海抗日斗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上海的特殊环境和有利因素,使这座城市的优势条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央机关长期坚守和战斗的地方,也是党领导文化工作的中心。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党组织以文化工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策源地。

孤岛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上海的特殊环境和列强之间的复杂矛盾,依托租界坚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利用洋商招牌进行抗日宣传、团结国际人士推进救亡运动、借助复杂环境开展情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三、淞沪会战对上海影响

影响如下。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歼敌6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中国军队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为内地的抗战准备赢得了时间。但上海的失守对整个战局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淞沪会战纪念馆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6:00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

  门票:免费(登塔除外)

  场馆介绍

  纪念馆共11层, 1—2层为陈列区,专题陈列“血沃淞沪” 八一三淞沪会战史料,由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日军在上海的暴行、正义的声援、历史的审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七个部分组成。陈列以文物、史料、图片为主,有抗战时期往来的电文、手令、战役总结、官兵家书等文书,战前敌我双方及德国顾问团绘制的军事地图,、嘉奖令,电影胶片,以及军械、军服,缴获的日本军旗等,同时,新增抗战题材艺术作品充实展览,并辅以声、光、电互动手段,以及新媒体导览系统,用先进的陈展理念,真实客观地展示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历史风貌,将“血沃淞沪”的历史真相昭示天下,激励华夏子孙“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四层以上为塔式建筑,11层设观景台,可远眺长江口,俯瞰宝山城。

  室外展示区包括《汇聚》胜利之火、《历史涟漪》、浮雕墙《淞沪战歌》、《抗战遗迹》、雕塑《结--1937》和《历史之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碑》《淞沪军民抵抗日军》组成的艺术装置;以及《警世钟》、《抗战文化艺术墙》等。

五、淞沪会战结局?

淞沪会战结果是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一、淞沪会战

1.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2.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3.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4.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5.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6.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7.

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六、淞沪会战英雄?

一、黄梅兴(1897-1937年),广东平远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陆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8月14日下午6时许,264旅进攻爱国女校日军堡垒时,黄梅兴在八字桥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殉国,时年40岁,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人。黄梅兴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殉国的高级将领,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革命烈士。

黄梅兴将军

二、蔡炳炎(1902年~1937年),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爆发时率部扼守罗店一线阵地。8月27日凌晨,蔡炳炎亲率一个营及特务排向日军冲击,下达命令:“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禀遵。”高呼:“吾辈只有两条路,敌生,我死!我生,敌死!” 鏖战中,蔡炳炎不幸胸部中弹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

蔡炳炎将军

三、路景荣(1902年--1937年),江苏武进人,黄埔四期毕业,第98师583团上校团长,8月15日开始参淞沪会战, 9月8日升任98师少将参谋长。9月10日,路景荣亲上火线督战,中弹殉国,年35岁。同日牺牲的还有583团正副团长等官兵600余人。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路景荣将军为革命烈士。

路景荣将军

四、杨杰(1895-1937),河北容城人。黄埔四期毕业。淞沪会战中,陆军一军一师一旅副旅长杨杰少将,奉命率部扼守西塘,战况异常惨烈。10月11日晚,日军冲破我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将军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言毕,亲率预备队前去逆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41岁。台湾忠烈祠有将军牌位。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授为革命烈士。

杨杰将军入殓照

五、庞汉祯(1899—1937),广西靖县人,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10月19日,庞汉祯率部担任陈家行阵地守备任务。日军23日再次重兵攻击陈家行阵地。庞部坚守不退,庞汉祯将军亲自上阵指挥,被日军炸弹击中殉国,时年38岁。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庞汉祯将军

六、吴克仁(1894-1937),黑龙江安宁人,第67军中将军长。11月8日拂晓,日寇主力猛攻松江县城,吴克仁将军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为在掩护我方大部队撤退,死战不退。坚守至9日,吴克仁率余部突围西撤时,不幸中弹殉国。1982年台湾正式追认吴克仁将军为抗日烈士。1987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1989年,经吴家后人的奔走下,吴克仁将军的灵位正式进入台北忠烈祠,并且举行了祭祀仪式。

吴克仁将军

七、秦霖(1900-1937),广西桂林人,第171师511旅少将旅长。10月率部抵沪参战,作战勇猛。10月23日,在老人桥战斗中遭遇日军轰炸,秦霖将军与参谋长、传令长一同殉国,时年37岁。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秦霖将军

八、官惠民(1906-1937),广东曲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第九十师二七0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爆发后率部在嘉定县属之清水显一带布防,10月28日亲至前线一掩蔽部组织部队反击日军时,突有两发炮弹先后命中掩蔽部,壮烈殉国,时年36岁。198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官惠民将军

九、朱耀华,第九集团军七十八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淞沪会战爆发后前往上海龙华至北新泾一线负责守卫,10月初,又被调往大场。10月25日,日军突破18师防线,朱于10月28日前后愤而自杀。

十、 吴继光(1897-1937),安徽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中,吴将军亲临战场,督师杀敌,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时年34岁。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

吴继光将军

十一、刘启文(1898-1937),河南南阳人,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少将旅长。11月8日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殉国,时年39岁。他也是东北军在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阵亡的第一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8年6月批准刘启文为革命烈士。

十二、 吴桐岗少将,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与日军战斗中殉国,同时阵亡的还有该军军长吴克仁中将等。

十三、 邓玉琢(1903-1937),辽宁安东人,第67军107师少将参谋长。在11月9日傍晚,在和日军的激战中,邓玉琢及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等人壮烈殉国;他所率领的107师将士,绝大多数也都英勇不屈地为国捐躯。1993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邓玉琢为革命烈士。

邓玉琢将军

十四、朱之荣少将,辽宁人,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殉国。

十五、 李伯蛟(1897—1937),湖南邵阳人,第二十八军第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李伯蛟于11 月初奉命率旅进入上海金山卫沿海前线阻击日军登陆。李伯蛟在战斗极度残酷、紧急、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在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鼓舞了官兵的斗志。激战中,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 岁。

七、淞沪会战介绍?

1、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发动的进攻上海中国守军的事件。

2、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1932年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1932年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4、1932年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

八、淞沪会战原因?

1 淞沪会战的原因是日本企图通过扩大占领上海的范围,控制长江口和华中地区,进一步占领中国。2 日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向上海发动了进攻,并在攻占崇明、嘉兴等地后,决定攻占上海。3 淞沪会战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也是近现代中国民族抗争史上的重要篇章。

九、淞沪会战启示?

对于淞沪会战,咱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

淞沪会战打脸了那些鼓吹三月亡国论的人,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增加了国人抗战胜利的决心。可以说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打了“日军三月灭亡中国”的脸,但也同时改变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原本日本认为攻下南京国府就会投降,经过淞沪会战以后,国军主力被打残,日军开始把歼灭国军的有生力量作为战略重点。日本人占了上海后,军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经过这场大战,军队需要休整;另一个意见觉得国军现在只剩40万人,武器、弹药和粮食都比较匮乏,士气低落,应该乘胜追击,快速拿下南京。日军选择了马不停蹄的攻打南京,国军在唐生智和老蒋的混乱指挥下,坚守了不到一个月,最后慌忙撤退,造成了南京惨案。

整个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和日军第一次的大军团会战,这让国人看到了国家抗战的决心,民族血性从这一刻被唤醒,很多地方部队从驻地赶到上海,他们的武器装备极差,军事素质堪忧,但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仍不惧前行,很多队伍赶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投入了战斗,一天下来几万人的队伍就折损过半,有的番号甚至从此消失,但他们毫不后悔,因为在上战场之前,这些军人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十、上海战役是淞沪会战吗?

不是,上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一次相对独立的战役,也是战略追击中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自1949年5月12日发起,至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历时16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