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宋史朱熹传译文朱熹?

2024-07-29 21:06: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宋史朱熹传译文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的学生从远方来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二、如何评价朱熹书法?

常被人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

下笔稳健,笔锋隐忍有力,笔墨精妙,洒脱自然。

常说人如其字,朱熹本人如他的字一样,干净利落,无堆砌之感。

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自己经常强调“法度”,认为习字应做到既能出法又能入法。

陆简曾经夸他:“其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矩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

《城南唱和诗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出处不详。

三、朱熹公园的朱熹雕塑介绍?

朱熹公元的朱熹雕塑为汉白玉雕刻而成,是站立塑像,左手持书卷,右手停留胸前,右颊上有标志性的七颗痣,身后是层层叠叠的书册,是全球最大的朱熹石雕像。

雕像背靠文公山和翠竹青松林,面向开阔的崇山绿野,在自然环境的衬托和天光云影的映照下,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朱熹诗联天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然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忧天下,修齐治平的情怀。

四、朱熹祖籍?

朱熹的祖籍是婺源紫阳,婺源今天归江西,但是历史上一直属于徽州(今属安徽)。

五、朱熹学说?

朱熹的思想主张

  1、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理的总体。

  2、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和气相比,理更根本,并且先于气,但是同时理和气又是同时存在的,理不能离开气。

  3、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金、木、水、火、土五气。

  4、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他认为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殆,而道心是天理,所以才会精致,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的。

六、朱熹简介?

朱熹是南宋的。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Y郎,小字季延,谥文,又称朱文公。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扩展资料朱熹为官仅十馀年,从事教学五十余年。他考场得意甚早,寿命又长,因此能一生专心儒学,致力于办书院、讲学,如其主江西南康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且为之拟订《白鹿洞书院教条》。朱熹了解教育对思想普及的效力,故能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训诂考证、注释整理上都有较大成就。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唯心论的“理气二元论”,其中“理”是自然运作的法则,“气”是万物构成的要素,“理”、“气”不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和根源。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七、朱熹孙子?

公元1200多年前的某一天清晨,旭日的阳光刚刚洒至太湖湖面,一位老人坐在船头,受捧书卷,若有所思。

他叫朱钰,朱熹的第八个孙子,南宋端平年间,来此担任长兴县令,在往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朱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经久不衰。其中让这个家族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重德修身,和合齐家”的家规家训。

当年朱钰辞官隐居,将落脚点定在长兴白溪村,专心传播和发扬爷爷朱熹的理学思想,如今,在现代文明的映衬下,白溪村依旧安静祥和。

朱姓是这里的大姓,约占全村的90%,据《长兴紫阳朱氏宗谱》记载,白溪朱氏可谓名人辈出。明清时高中进士、举人者达数十人:朱一儒、朱文龙兄弟俩在隆庆四年同榜中举;朱一儒的儿子朱凤翔、侄儿朱汝器也在万历十七年同时金榜题名,成为朱家最早的进士;朱汝器的弟弟朱汝鼇于万历三十二年再中进士;清代又出了朱济、朱钤两位进士——可谓“一门五进士”。

历史记载的这些朱氏后人,都传承了朱子家风,为官有政声,造福一方百姓。

如今醒目的《朱熹家训》正悬挂在白溪朱氏宗祠大厅的两侧。“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意思是说,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这些清晰的字眼,早已化为谆谆教诲,给予后人深刻的启迪。

《朱熹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字字珠玑,是朱氏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这座占地4000平米的祠堂为明代晚期建筑,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浸透着江南独有的风味。宗祠于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朱钰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朱时忠扩建,崇祯末年(约1641)隐士朱升重建。

古朴厚重的宗祠内,刻着《长兴紫阳朱氏宗谱图》,载录从第一代世祖朱熹始,以第三代世祖朱钰和第十五代世祖朱升为主脉,传承清晰,脉络分明。

朱升,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氏的第十五代世祖,八岁能文,九岁补诸生,书画双绝,能诗文,是明末的大才子。

朱升一生践行《朱子家训》,辞官归隐回到白溪后,他在朱氏宗祠旁边建造了一座画庄,开办私塾,给朱氏子弟讲解经史子集,立品敦行。 如今,故人早已远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画庄历经一代代流传和演变,成为现在长兴县第八小学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打开一本本记载长兴历史的史籍,我们仿佛看到严明的家训教导下,文人子弟在长兴继承传统、言传身教、美誉兴邦。 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长兴,在优秀家风的影响下,“和合长兴”已然成为一派不同的景象——天地人和,锦绣长兴。

八、朱熹的作品

创作或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对于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来说,他们的作品如同珍宝般传世流传。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朱熹。

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涉及哲学、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熹独特的思想和优秀的作品让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

朱熹的作品

朱熹的作品丰富多样,涉及经、史、子、集、诗、辞等多个文学类型。他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其中一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播。

首先,朱熹在经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解读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是他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注释和解读。这些注解对于后世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者起到了指导作用,成为了后世经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其次,朱熹的历史著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著作《春秋繁露》是对于《春秋》的解读和注释,以及对于历代史书的评价和修改。这部著作在历史学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中国历史和史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学作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他的诗歌多以写景抒怀为主题,内容深邃、意境优美、表达准确。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为主,既有哲理性的思考,又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语言朴实而精炼,给人以高度的享受和触动。

最后,朱熹的辞章作品也是他的重要创作之一。辞章是古代文人进行演讲和写作的重要形式,包括赋、比、颂、咏、论等不同的文体。朱熹的辞章作品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语言优美、表达深远。

朱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认可,而且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朱熹的思想贡献

朱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认识世界和知识。他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知识获取方法,批评那些空谈理论而不关注实践的人。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后世的科学发展和实证主义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朱熹强调“性即理”,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经过正确的教育和修养,人们就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追求真理。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思想在当时虽然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在后世逐渐得到了肯定和推崇。他的思想对于后世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结语

朱熹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经学、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朱熹的作品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和传承,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九、朱熹父母?

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婺源松岩里(今紫阳镇)人。

朱熹之父,儒林学者称为“韦斋先生”。他幼有俊才,曾游程门弟子罗从彦门,问河洛之学,其理学思想对朱熹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政和八年(1118年),以上舍登第,授廸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由此举家徙闽成为婺源茶院朱氏入闽始祖。

朱熹的母亲祝五娘。

曾是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18岁时嫁给了在当时并不富裕的太学生朱松,日子过得清贫。然而,在朱熹14岁时,父亲过世,母亲撑起一个家,艰难地生活。

十、绝句朱熹?

《绝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宾,

天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而,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