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冯友兰纪念馆可以照相吗?

2024-07-29 01:37:1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冯友兰纪念馆可以照相吗?

可以的,里面没有规定说不能照相,只是拍照的时候别开闪光灯

二、冯友兰纪念馆开放时间?

冯友兰纪念馆位于唐河县,修建于1999年,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2:00至5:00对外开放,冯友兰纪念馆投资2000余万元,冯友兰纪念馆占地4356平方米,冯友兰纪念馆复原了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展现了冯友兰的生平事迹,并藏有冯友兰书法手迹等

三、冯友兰名篇?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代表作品有:20年代,他出版了《生理想之比较》。30年代,他编著出《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这是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确定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

抗战期间,他撰有“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

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冯友兰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哲学史作品是《中国哲学简史》,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书。每次看都使人觉得精神很清新,把中国哲学的精髓用很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是很好的一本书。

四、如何评价冯友兰?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五、冯友兰的介绍?

冯友兰(1895-1990)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者、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曾是北大、浙大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和校长。他对于中西文明的交融、宗教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在比较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冯友兰的代表作品有《中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文化与价值》等,他提出的“文化创新”、“合理宗教”、“多元世界”等概念,对于中国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他也是中国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于儒学思想的重视和解释,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冯友兰写作特点?

作为哲学家的冯有兰在行文结构上的严谨,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在《我所认识蔡孑民先生》一文中对蔡元培这样一个对北大,对新文化运动有着突出贡献的一直为后人所景仰的伟人,作者从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意蕴深远的小事中,巧妙地抓住“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两方面描述,在娓娓道来中如沐春风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以平凡见深远,行文与境界达到统一的笔法,不仅超出了此类文章,且对写作亦是有借鉴的。

七、冯友兰经典名言?

冯友兰,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等。

冯友兰的十句名言:

1. 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2. 哲学与科学之区别,即在科学之目的在求真,而哲学之目的在求好。

3. 大凡于生活无阻碍的人,都不问为什么生活,有些人对于生活发生了问题,发生了悲观,他的生活达不到目的,他才要问;人为什么生活?这就可以证明“人就是为生活而生活”的了。

4. 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

5. 哲学之目的,既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吾人在宇宙间应取之模型及标准,则其对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以及人生一切问题,当然皆须有甚深研究。

6.一个完全的人生观,必须有一个完全的宇宙观以为根据。

7. 什么是活哲学呢?能成为一种力量,领导人的行动的即是;反此,就是死哲学。

8.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

9. 儒家所讲的命,乃指人在一生之中所遭遇到的宇宙之事变,而且又非一人之力所可奈何的。

10.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八、如何评价冯友兰?

如何评价冯友兰先生。

说说他对我的影响吧。冯友兰先生写过一本《中国哲学简史》,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只喜欢历史,对哲学或者说是中国古朴典籍极其作者思想知之甚少,靠着高二的一本思想品德第三册“理解了”中国那些唯心主义。

然后我看到了这本书。实话说,想在一本一百五十页书中介绍中国哲学简直就是痴人说梦,难免失之简略,然而,真正把精髓说出来肯定就可以了。冯友兰先生做到了吗?在我看来做到了。

从头开始,冯先生就把中国哲学一些问题从佶屈聱牙的典籍中抽象出来,用西方方法化解出来。

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明白孔子他们说什么,六祖慧能在说什么,北宋五子又在说啥呢,我们能慢慢理顺他们的简单而凝练的思想。然后,我们会从中汲取自己想要更加了解的去在其它书中知道答案。

也就是从书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理解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明白六祖慧能和神秀思想的不同,明白从此南宗和北宗思想的差异,进而在之后去看六祖坛经,知道顿悟和渐修的区别,理解谢眺甚至之后李白思想源泉。甚至于如果读的更多能去探究积累与参禅等等,由冯先生介绍给我们的思想去真正理解“哲”这个概念。

冯先生很多思想对我个人影响甚大,铺开来说很庞杂。可以说是真正把中国“哲学”见出来了。胡适之先生也写过一本同名书,但是太监了,而且,胡适之先生不可否认是在中国历史中起潮流作用的人,在中国学术界尤其哲史界毕竟着力不多。他拥有他五四扛把子精神,强调破,认为什么什么不可信,把中国古代文化糟粕一面扯出来,而对于立,把中国哲学真正写出来树出来,略欠火候。当然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中国当时文人学而救国精神,也不影响我对胡适之先生佩服之情。

对比就可知冯先生是学术高于其政治。所以评价他不要抱着梁效班子不放。

那个时代不屈于政治的人我们应该敬仰佩服,但不得不做出有损前世清誉事的学者,我们也不该因此不看其学术而一句其被迫卷入政治而揪住不放。

《故国人民有所思》里面有一篇专门介绍政治漩涡时的冯先生写得就不错,那个为了能多蹭会议之后的饭而多“踊跃”参会的冯先生只不过为了糊口而已,况且也没害过他人。

梁漱溟先生风骨特立可以在政治灾难之后老死不见冯先生,我们新时代键盘侠连最起码冯先生书没读过对其学术不知知多少,也没有好男儿干过证明自己风骨事情,三言两语讽刺这位已故经风的老人,还颇有红卫兵风范呢。

当然,冯先生学术也有不太正确。举个例子。如他认为《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应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非常作为一个词解释也有其道理。事实上后来出土资料证明这句话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为了避讳汉朝一位刘恒皇帝而改,这样只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种断句了。举这个例子我的意思是其哲学或者思想也有欠缺和时代局限性,毕竟那时候还没出土,但冯先生还是以为伟大哲学家。

读冯友兰先生书我才真正知道理解哲学,对于我个人其是伟大的;同样广而看之,其哲学确实博大精深,把中国古代哲学用自己的理解诠释出来,无疑,能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一席之地。

由衷佩服冯先生!

配上一幅图,买的冯先生的书:

九、冯友兰的书?

《中国哲学简史》,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书。每次看都使人觉得精神很清新,把中国哲学的精髓用很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是很好的一本书。

十、冯友兰的作品?

冯友兰主要作品:1923年夏,冯友兰著作《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起来。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一周热门